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這段時間市場暴跌,泥沙俱下的環境下,用撿貝殼的心態篩選被錯殺的優質股正當其時,當然,如果是手裡已經持有了相關個股,趁著大好時機加倉或重新梳理基本面,看看是否符合當初的買入邏輯,藉以穩定情緒,避免受到悲觀情緒影響,也是一項必做的功課。

下跌的這幾天我把仁和藥業近幾年的財報都看了一遍。說實話,仁和的財報其實比較容易看懂,商業子公司在終端市場和醫療連鎖渠道深耕,銷售非處方藥,依託強大的銷售隊伍在藥店、基層醫療等終端積極推公司的品牌藥,公司16年提出的轉模式,聚資源,打造黃金單品等戰略設想,近兩年持續的推進得到了有效的反饋。

仁和的商業模式是集中力量做品牌藥推廣,依託銷售拉高營收,在穩定的毛利率同時,帶動淨利潤的增長。而在公司銷售端,公司採用控銷模式,公司製藥公司負責生產,商業公司負責銷售。主要商業子公司包括仁和藥業、仁和中方、中進藥業等,分別負責不同的公司產品。每一個商業子公司都有主要負責的公司品種,通過分工合作,提高產品營銷的效率,同時不存在大量的中間渠道環節,直達藥店終端,也就不存在壓貨空間。所以公司的應收和存貨都控制得較好。

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從上圖可以看到,16年以後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都保持穩步的低位增長。分季度來看,仁和藥業的業績特點是四季度加大回款力度,所以經營現金淨流量會大增,應收賬款走低。

再看銷售費用、營收和淨利潤。公司16年提出轉型後,加大營銷力度,特別是對仁和品牌藥的支持力度空前增加。賣方研報提到仁和的銷售人員過去六年的複合增長率為 15%,有高達兩萬人的終端推廣隊伍能夠覆蓋二十幾萬家終端藥店。至少在銷售數據上,體現了這一說法。

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營收、扣非淨利潤和銷售費用同比增長曲線,非常的一致,17年之後每個季度銷售費用的增加帶動了營收,進而增加利潤。至於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我是持樂觀心態的。

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管理費用也水漲船高,幸好今年以來公司在管理費用上的控制有所好轉,也讓公司扣非淨利潤取得了不錯的高增長。像仁和這樣的公司,負債低,有息負債為零,沒有股權質押問題,只要公司注重費用控制,做好銷售工作,憑藉其品牌優勢和仁和中方的銷售力度,利潤高增長並不是難事。

仁和藥業商業模式及業績前景簡析

公司近三年的毛利率和淨利率。17年以後毛利率穩步走高,淨利率在今年半年報也創16年以來的新高。再次印證了我的判斷,控制好管理費用,加大品牌營銷,毛利率和淨利率穩定後,銷售費用的提升帶動營收和淨利潤增長。

仁和的未來業績會如何。目前從財報上觀察到的數據,我認為:

首先市場足夠大

。中國的醫藥市場到2020年超過2.2萬億元,而根據中信證券的研報顯示,2016年我國OTC市場規模達到2234億元,佔藥品市場整體的15%左右。近幾年 OTC市場規模整體增長穩健,2012-2016年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達9.24%。未來,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驅動下,OTC行業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速。

此外自2012年開始,每年平均有30個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這也直接導致OTC市場持續擴容。從政府角度看,由於消費者在藥店購買OTC 藥品能夠減少在醫院產生的診療費用,因此OTC市場的擴容有助於減輕醫保支付壓力。"根據美國消費者健康產品協會(CHPA)統計,消費者在OTC產品上每支付1 美元,可為醫保節省6-7美元,因此預計未來政策上將會對處方藥轉換非處方藥有更多利好。

其次,擴容的背後,品牌OTC藥企的機遇也隨之來臨。所以自2017年以來仁和藥業調整銷售思路,把營銷資源向自身品牌藥傾斜,如小兒用藥米阿卡系列(優卡丹)、克快好咳嗽藥系列(可立克)、閃亮滴眼藥、冠心病用藥、經典名方大活絡丸等。做品牌銷售可以提高和穩定毛利率,為利潤增長創造條件。

最後,公司的營銷方式轉變也讓高增長可持續。

從前期覆蓋單體藥店為主向連鎖藥店轉變,並大力發展第三終端縣域和農村醫療站、企業學校醫療室等。經過國家的兩票制及營改增等政策的篩選,小企業漸被淘汰,公司有了更多拓展渠道的機會。公司這種控銷模式,在沒有完全覆蓋所有渠道前,高增長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仁和藥業是類消費企業,消費者認可產品療效後重復購買率很高,所以OTC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品牌OTC仍佔有各細分品類的主要市場份額。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和大趨勢下,仁和會活的比較滋潤。前提是公司不做傻事。目前公司PETTM僅17倍,用PEG估值是明顯低估的。

利益披露:本人持有仁和藥業,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做為個股推薦。買賣自願,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