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提到保罗·达诺,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血色将至》里的倒霉小子。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不过,他还是个特别有追求的文艺青年。对作品非常挑剔,尤其这几年,基本很少参加大片制作,而是在各种小众艺术片中游走。

而他的导演处女作《狂野生活》之前也曾在戛纳和圣丹斯上放映,之后还在平遥展映,影片媒体评价相当不错,烂番茄96%新鲜度,7.9分。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影片讲述上世纪60年代,少年逐渐见证父母婚姻出现危机的故事,捕捉到了角色们的沮丧、孤独和破碎的梦想。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电影海报就很棒,凯瑞·穆里根和杰克·吉伦哈尔坐在镜头前面面相觑,后面是一张拍照用的背景幕,有些皱褶,也像油画的感觉,暗示了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是不真切的。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这张海报是根据片中一场戏P的,原来那场戏中间还有一把空椅子将他们隔开。海报及片中的视觉呈现,会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画作,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当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孤独。

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甚至会想到《纽约的房间》(Room in New York,1932年)里的那对夫妇。在霍普的画作里,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岛,即使他们是一对夫妇。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纽约房间》

爱德华·霍普被认为是具有电影风格的画家,他与电影之间灵感来源关系密切。据他的妻子约瑟芬透露说,霍普是电影院的常客,经常晚上一个人去电影院寻找灵感。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纽约电影》(New York Movie,1939年)

他的画作影响了美国的黑色电影(Film Noir),黑色电影也反过来影响了他的画。

《狂野生活》里儿子的「摄影师学徒」身份使他成为一个见证者。霍普的画作经常会用一种偷窥视角(监视邻家窗户里的人生百态,就像希区柯克电影《后窗》一样)。电影中的儿子有多种不同的偷窥视角,我在预告片中随意截了几张:

第一组:偷瞥父母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第二组:偷窥第三者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第三组:观察父亲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第三组偷窥关系还是通过窗口展开的,霍普的画格外喜爱用窗户表现室内生活,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带有窗户的画作,不管是从窗外看窗内,还是窗内人的内景,这些画被后人称为“窗户画”,诸如《夜之窗》(Night Windows,1928年)、《公寓》(Apartment Houses,1923年)和《小城市办公室》(Office in a Small City,1953年)等。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夜之窗》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小城市办公室》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公寓》


以室内为舞台,窗口作背景,人物的背影当前景,也是霍普画作中经常出现的,如《布鲁克林公寓》(Room in Brooklyn,1932年)。《狂野生活》里也有大量这样的构图。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布鲁克林公寓》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狂野生活》里还一幕是观众视角从窗口看窗内的人物关系,可惜现在还无资源,无法截取。

影片的镜头设计、布景,乃至室内物体的摆放位置、材质和颜色的使用,都很有爱德华·霍普的味道。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最重要的是布光,那种隐藏着部分身体的人物的阴影与光源,有时甚至是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就像海报中的男女主人公,孤独的眼神,身体上对于当前拍纪念照这件事的不确定性)。

霍普画作中经常会有从一旁打入的光源,多是窗外阳光照进屋内,看光与影如何影响室内的颜色。最有名的就是那幅《清晨的太阳》(Morning Sun,1952年),2013年上映的电影《雪莉:现实的愿景》 ( Shirley-Visions of Reality ) ,就是以这幅画的女人为主角,将霍普的十三幅画串联起来。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清晨的太阳》

同样的表现方式还有《上午十一点》(Eleven A.M.,1926年)和《阳光下的女人》(Woman in the Sun,1961年)等,这几幅图充分表现出霍普对于光线与构图的表现力,善于利用封闭的空间和块状线条(从窗口投射进来的阳光都是块状)。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阳光下的女人》

《狂野生活》的背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本身就很利于捕捉霍普画作的神韵。

霍普的画对40年代的黑色电影影响很大,如他最知名的代表作《夜游者》(Nighthawks,1942)就影响了西奥德梅克1946年的电影《绣巾蒙面盗》。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夜游者》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西奥德梅克电影《绣巾蒙面盗》酒吧的外观,侦探入屋之后的打扮与动作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再如赫伯特·罗斯的电影《天降财神》(Pennies from Heaven,1981)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又如贾木许的电影《不法之徒》(Down by Law,1986)中的构图及房屋结构


许多导演都受到霍普画作的巨大影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也是其中之一。偷窥和孤独是希区柯克和霍普构图的相似之处,正如我前文所说,电影也会反过来影响霍普。

《辣手摧花》里的那座房子,以及里面用到窗、门的戏尤其可以注意一下。希区柯克还以霍普创作的《铁道旁的房屋》(House by the Railroad,1925年)为基础设计了《惊魂记》里诺曼.贝茨的大宅。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铁道旁的房屋》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惊魂记》



其他(以下对比图出自国外网友):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293号车厢C舱》(Compartment C, Car 293,1938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39级台阶》(1935年)


这就是反过来影响的案例,又或者只是巧合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夜影》(Hopper, Night Shadows,1921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39级台阶》(1935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铁路日落》(Railroad Sunset.,1929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迷魂记》(1958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夏日时光》(Summertime,1943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辣手摧花》(1943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火车怪客》(1951年)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画作《夜之窗》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希区柯克电影《后窗》(1954年)

当然,希区柯克并不是唯一受霍普影响的人,西奥.德梅克、奥逊.威尔斯、比利.怀德、阿尔莫多瓦,都有受到影响。大卫·林奇在许多采访中表示他与绘画的亲密关系,他强调弗朗西斯·培根和爱德华·霍普的作品对他的电影影响最大。

主要是霍普的画几乎都是水平定向的,具有同电影银幕相同的纵横比。从20世纪30至60年代,霍普在好莱坞非常受欢迎,后来的电影也依然受用。

霍普最后的作品《空房间的阳光》(Sun In the Empty Room,1963年)和贾木许电影《不法之徒》(1986年)的对比: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霍普作品《空房间的阳光》


文艺青年保罗·达诺与爱德华·霍普

贾木许电影《不法之徒》

相信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还将从爱德华·霍普的画作中汲取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