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大唐盛世以开元为最。

开元年间,人口近六千万,国土千余万平方公里。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以镇西域,东北有安东、室韦、黑水三镇安抚白山黑水,安南、静海二军安定南方。南诏、渤海受大唐羁縻,契丹、山奚屡遭犁除。突厥、回鹘不敢南下牧马,吐蕃不能离高原而侵中原。

这就是大唐盛世,中国古代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是唐玄宗的盛世。

但是用毛主席的话说,唐玄宗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唐玄宗李隆基

武则天退位,让李隆基学会了夺取权力最有效地手段——政变。

武则天晚年,放松了对李唐宗室子弟的限制,李隆基得以成为在皇宫中宿卫的武官,亲眼目睹了张柬之发动的神龙革命。那时李隆基虽然已经20岁,却还不具备参与到这次大变革之中的资格。

但毫无疑问,这次政变给了李隆基深刻的印象。

于是五年后,李隆基重回长安,就开始在军中努力培植势力,结交掌军将领。当时中宗暗弱,韦后专权,一个普通的王子,并不受大多数朝臣看好,只能结交一批中低级将领。

这却是有效果的。

第一役,唐隆政变。

中宗被韦后毒死,李隆基决然发动。仅凭三个不过五六品果毅校尉,入玄武门禁军驻地斩杀羽林将军,夺取了左右万骑军队,朱亥击杀晋鄙一幕重现。军队攻入皇城,太极殿前中宗护灵军队也响应政变,皇城全部拿下。韦后势力无处可逃,纷纷被诛杀。

这一役,李隆基当上了太子,掌管万骑禁军,京城最重要的守卫力量在他的手中。

第二役,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意图专权,李隆基已经接受了睿宗的禅位,自然要除掉太平公主。先是用自己的亲卫诛杀太平公主势力中掌军大将,再杀宰相及其他党羽,三日后赐死太平公主,干净利落。

这一役,李隆基真正坐稳了皇位,地位无可动摇,改元开元,太上皇睿宗真的退休荣养去了。

这时,李隆基28岁,一个大好帝国已经在他的手中,可以任意描抹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之后的李隆基,当了二十年的好皇帝。

开元二十年前的李隆基,是个无可挑剔的帝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只要是认真整治吏治,就能成为好皇帝。李隆基开元前二十年,就做了整治吏治一件事情,但这一件事情就足够了,足以把唐王朝推向最高峰。

太宗、高宗、武则天八十年励精图治,给李隆基留下了一个强盛、繁荣的帝国;

武则天时期酷吏高压政治,把关陇勋贵集团一扫而空,保守势力烟消云散;

韦后、太平公主两次政治清洗,清除了新兴既得利益集团,施政再无阻碍。

以上三个有利条件,并不愚蠢的李隆基只要会用人,自然就会国泰民安。

大唐王朝首席人力资源官李隆基,重人才选拔,重岗位考核,重职能精简,重程序制衡,尤其重视底层一线管理岗位,能者上、庸者下,这个事情他坚持了二十年。

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一批名相辅佐下,“贞观之风,一朝复振”。风气尤其正能量,看不到扭捏作态、看不到蝇营狗苟,只有开放、宽容、慷慨昂扬、意气风发的大国气象。

也只有这样的年代,才能孕育出李白、杜甫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

也只有这样的年代,才能给后人留下永不能忘的大唐盛世。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开元盛世

如果这时候死掉,李隆基的一生近乎完美。

可惜大唐没有皇帝20年就要退休的规定,李隆基也是出奇的长寿,仅仅比武则天少活了四年,掌权时间也仅次于武则天。于是,年近五十的李隆基开始不好好干活儿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叫怠政。

生活道德上腐化。先是宠溺武惠妃,再是追求生活奢靡享乐,沉迷音乐舞蹈,求仙拜神,不顾伦常霸占杨玉环;

用人上亲佞远贤。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环侍左右,直臣诤臣纷纷远离;

性格上多疑猜忌。先是王皇后,再是太子和两个儿子,结发妻子和自己三个亲生儿子都被处死,即便身为帝王,也过于狠毒了,尤其都是冤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隆基继续如此,葬送了哥舒翰性命,也葬送了京城最后的守备力量。本来可以控制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叛军占领长安,蔓延半个大唐王朝,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国策上毫无远见。需要加强边境力量,就设立边镇节度使,却没有考虑到地方中央势力平衡;府兵制失败兵员不足,就采取募兵制,却没有考虑背后的土地兼并问题;对边将怀疑,就开始了宦官监军,却给后世宦官专权留下了无穷隐患;听信李林甫谗言,由边镇异族将领直接任节度使,破坏了对胡将的控制制度,安禄山趁机做大;

更为严重的,之前李隆基坚持了20年的吏治治理也中断了。这种枯燥辛苦的工作哪里比得上温香软玉、梨园风流,与贵妃共舞一曲霓裳羽衣岂不快哉。

这样的日子,李隆基过了20年。

大唐就如一架满负荷运行的机器,20年没有得到保养、调试和维修。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钱选画选 杨贵妃上马图

靠政变上台的李隆基,没想到自己也因政变下台。

被安史叛军逼出长安的李隆基,匆忙逃往蜀中。在马嵬坡,72岁的李隆基迎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次政变。

之前的三次政变,目标都是女人。这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政变,是最心爱的女人替自己死去。

除了李隆基之外,还有一个以前出现过的人物,陈玄礼,曾与李隆基一起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的核心人物,这次他是政变的主力。

陈玄礼一直是李隆基的心腹,刘备手下赵云一样的人物。忠心耿耿四十五年,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李隆基已经众叛亲离。

但李隆基能完好无损的离开马嵬坡,也是靠陈玄礼的保护,之后陈玄礼又护送李隆基入蜀,一直陪伴,最后死在了李隆基身边,忠诚一生。

与李隆基分道扬镳的太子去了西北灵武,在那里自立为帝,是为唐肃宗,李隆基的时代结束了,盛唐也结束了。

他的后人用了八年才平定了安史之乱;

他的后人用了六十多年才基本削除了藩镇;

他的后人用了一百五十多年也没能消除宦官专权,并和宦官一同覆灭在藩镇手中。

李隆基,如果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早死三十年就好了

陕西蒲城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原创声明:本人作品为个人独立原创,每周一至周五《今日头条》首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的免费正版图片或原创图片,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