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近4年遇最严峻的生存大考!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恶化,在国内外融资举步艰难的大环境下,房企2019-2020年想要立足于市场“活下去”,融资困难导致的资金问题成为当今房企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

同策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9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总额为443.11亿元,跌破“黑五月”最低值451.17亿元,相较于2018年8月的602.73亿元大幅减少26.48%。从走势来看,自2018年5月以来,房企融资情况一直不太乐观,虽7月、8月小幅回温,但融资额与2018年前四个月相差甚远。9月融资总额更是降至冰点,创本年度历史融资额新低。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10月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能够提供开发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正常的融资渠道,只有开发贷相对来说还能进行。开发贷之外的融资渠道,基本上全被关闭了,包括有一些创新型的融资渠道。

房企近4年遇最严峻的生存大考!

受调控影响,房企融资环境正持续恶化。在强管控、高成本背景下,房企融资难度系数加大。

数据显示,9月债权融资额为441.18亿元,占房企融资总量的99.56%,环比下降26.72%。其中公司债(215.69亿元,占比48.68%)、其他债权融资(130.04亿元,占比29.35%)、境内银行贷款(56.43亿元,占比12.73%)、信托贷款(39.03亿元,占比8.81%)、中期票据、委托贷款和海外银团贷款融资金额为0。

具体来看,第一名,公司债融资金额为215.69亿元,较8月上涨9.81%;位居第二的其他债权融资方式融资总额为130.04亿元,较8月减少35.16%。第三名境内银行贷款融资56.43亿元,环比减少42.28%;第四名信托贷款融资金额39.03亿元,环比减少55.06%;中期票据以及海外银团贷款和委托贷款的发行。

受市场调控及监管的影响,境外融资难度系数大,但相比境内融资渠道处处受阻,境外发债依然是房企重要的融资方式。9月,境外融资回温上升,外币融资总额151.92亿元,环比上月外币融资金额上涨83.99%,境外成功发行几乎都来自公司债渠道,9月公司债215.69亿元,其中境内发行64亿元,境外发行151.69亿元人民币。同策研究院统计显示,2018年9月房企融资仍以人民币为主,美元次之、港元第三。其中,美元融资总额151.69亿元人民币;港元融资总额为0.23亿元人民币;本月无以其他外币为货币单位的融资行为。

据一家房企融资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房地产的融资环境面临强调控,对金融机构的调控也比较严厉。首先整个融资渠道全面收缩,现在能够融资的渠道大幅度减少,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和证券和第三方理财和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些融资渠道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苛刻的要求,很多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品种种类进行收缩,正常的融资渠道比较少,融资成本也显著上升。”

房企的融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面紧张。张宏伟认为,目前为止来讲,现在大部分企业资金面普遍性紧张。于是众房企都开始降价,快速回笼资金。只能通过降价、快速回款来满足企业现在的资金需求。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从资金面情况看,相比于2015-2016年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有非常大幅度收紧。从各地楼市调控看,预计房企的资金还会受到继续的压力。在该背景之下,房企发债等渠道还有可能继续收紧。对房企而言,2018年将是房企最近4年资金压力最大的一年,而且趋势看,2019年依然将持续资金压力。

显然,房企过冬心态明显。 “现在这种情况,房企还是准备过冬。大家对于未来市场变化和未来投资预期都不高。房企融资还是以现金为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现金来过冬。”

从目前形势来看,房企想立足市场不被淘汰,资金问题亟待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