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失落感往往是相对应的,所谓“期望愈大,失望愈大”,数个月以来,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Venom)原叫人引颈翘望,殊不知除了画面合格之外,各方面惨不忍睹,尤其,对“有要求”的观众来说。

剧本集合的素材颇多,改编故事源起带有《外星生命》(Life)的影子,借用太空任务发现奇异生物,发生意外坠落地球,生物体设法与人类共生;而作战打斗情景有《寄生兽》的味道,两兽恶斗时,共生细胞可变出各式武器应战,不同背景的生物实力稍有差异;当然,电影实际背景继承了漫威《蜘蛛侠》的脉络,只是被改编得血肉模糊。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说到底,电影究竟是改编或忠于原著,从来都不是问题所在;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是否好戏亦复如是。令人无奈的是,相对其他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护者团队在铺排、刻划角色形象显得相当低手,看来没有多花心思雕琢。即使故事框架单调,其实大可聚焦在人物性格,或埋下伏线至中段才揭开活人实验计画,可惜这些基本功夫并没有用上,全戏毫无铺排无技巧可言,初段情节跳跃之快更是夸张。

编剧起初的心意是这样的,透过一些画面对白,细说一位科技企业家心术不正,非常擅于包装形象,塑造自己是理想主义者、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的伟人,成功骗尽身边助手、传媒乃至小孩,表面上热情投入研发新科技贡献世界,内心朝思暮想,密谋让少数精英与外星生物“共生演化”,小圈子离弃残破的地球到外星殖民过新生活,不惜以残忍的活人实验达成企图。过程之中,好不容易才惹起一位实研助手怀疑,对计画感到不安,决定私下背叛造反,又好不容易得到叛逆记者(男主角)协助,想办法借报导叫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结果变成怎样?电影起首进展“神速”,瞬间有太空船坠落在马来西亚,瞬间拉回总部用三言两语解䆁来龙去脉,瞬间揭示外星生物侵蚀人体意识非常可怕,期间,科企巨头的言行举止毫不掩饰,一声令下直接找活人试验外星生物,其变态企业内几乎人所共知。

观众看的时候,必然感觉那些阴谋都变成了阳谋,没需要推考和等待都知道搞什么,犹如向三岁小童讲故事般:将会有怪兽袭地球啊,变态老大好恐怖啊!

接着,镜头再瞬间回到男主角艾迪.布洛克(Eddie Brock)的日常记者生活,用10至10多分钟,瞬间交代Eddie由当红记者只因一次访问坏了大事,刹那间被老板革职、被女友抛弃,悲愤潜入科企内揭发活人实验的丑闻,最终被外星生物“上身”。画面与故事“飞跃”推进之快,难以令观众投入其中。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相比其他作品,究竟毒液:致命守护者失去了那些铺排?

假如各位跟笔者一样特别喜欢《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应该记起编导很用心在描绘角色本身的职业,以及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两部作品均耗上不少篇幅展示角色感情,前者述说奇才脑科手术医生交通意外后,废了双手悲愤沉痛;后者交代体质孱弱的爱国志士,排除万难也要从军打仗,历尽沧桑,受尽冷言冷语;不但述事细腻,两部电影的场景毫不马虎,颇有气氛。

相比之下,毒液:致命守护者简直是反面教材,所有值得细味的情感都匆匆带过,老总不似老总,女友不似女友,打击不似打击,消沉不似消沉,恐怖不似恐怖⋯⋯甚至连外星生物也不似外星生物。

为何这样说?意思不是指外星生物那“粘土”的外型有何不妥,而是说主角Eddie跟它共生之后,毒液跳出来与Eddie对话,内容有点不伦不类,毒液竟然分享自己还在家乡(星球)的时候,也像Eddie般是遭同伴排斥的失败者,所以遇上他时,直觉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体质亦相当适合,注定他们会走在一起生存。什么?失败者?成功者?在未附上人类身体之前,那外星生物不过是堆粘土状的细胞群,难道在原来的星球有类似人类文化的阶级斗争?接着,毒液又指跟Eddie融合共生之后便能“知道一切”,因为掌握了他的记忆,但是,当Eddie女友Anne致电给他时,毒液看到那名字,又竟然追问这位Anne是谁,如果连Anne是谁都不知道,那之前说掌握了他所有记忆,知道一切又从何说起?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说到这里,假如我们仍未忘记《寄生兽》的故事脉络,可得到一些对照位。男主角泉新一跟寄生兽共生之后,寄生兽对人类文化相当陌生,不会因为共生凭对方记忆就知道一切(天才的记忆亦不可能知道一切),寄生兽是透过电脑、阅读进行资讯演算,概括掌握那些抽象概念,但依然对人类社会各种情欲、心态充满好奇,所以才有非常多寄生兽与新一的搞笑对白,譬如,知道他看见心仪对象阳具会勃起,便想研究一下,又经常询问新一,为何他会做许多违反生存效益、计算利害的行为,自己作为外星生物一时无法理解,有时会分享不同生物体的差异,此外,他们互相嘈吵的情节令人哭笑不得。

相比之下,毒液与Eddie的对话只有小部分幽默,大部分均是头脑简单的喜笑怒骂,亦会因为Eddie称他作寄生虫而发脾气,对于人类文化有的阶级和褒贬感到介意。

的确,电影版《寄生兽》的导入方式也是快捷简单,开首极速木交代寄生兽在海洋孵化出幼体之后,随码头货柜在日本全国四处侵蚀人体,然而,《寄生兽》还是恰到好处分成了上下集,有充足的篇幅呈现主角与寄生兽的互动关系,让观众更投入事态发展。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而毒液:致命守护者剩余的可观性,大概到了中段以后,Eddie成为共生毒液的追逐打斗场面,才总算返回一般水准,偶尔有紧张刺激的部分(原版似乎更精采,讲述蜘蛛侠先发现外星生物,辗转才到他人身上)。

全戏到了最后,编剧轻轻放过了可以挽回失分的机会。结尾时,Eddie跟毒液谈论吃人的时候,Eddie坚持要吃坏人,不能伤害好人,其老土套路又回到典型英雄形象(或半英雄)。

入场要勇气:索尼电影《毒液》半烂不烂,看你拿什么来比较

本来,这一小段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让埋下不俗的伏笔,使全戏重返该有的阴暗气息,稍挽颓势。例如,Eddie向Annie隐瞒自己仍与毒液共生,画面应透过神态和语调,描绘Eddie跟毒液日久共生后,思想渐渐有了变化,开始习惯说谎,变得冷酷和残暴,再回答毒液吃人的问题时,Eddie大可以说开始喜欢人血的味道,而吃掉愈凶残的人类,愈感觉刺激过瘾,好人太沉闷乏味,只懂畏缩抖颤,一点意思都没有。

如此,便可以巧妙脱离陈旧老土的套路,让此系列回到该有的轨道,在之后的系列另行平衡,未至于人物情理不通僵持在半桶水的位置。

当然,如果我们不讲究漫威系列珠玉在前的佳绩,毒液:致命守护者勉强基本满足了一般要求,只可惜观众也在进步,稍过时日,今天的一般,已是明天的烂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