牀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這是李白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因為今天是中秋節,第一時間想起的是這首詩。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特別是沒能在這異鄉做出成績的時候,思鄉心切尤重,悲傷心緒油然而生。同一時間地點,李白還寫了另一首詩:

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這首詩寫得並不比《靜夜思》差,只是沒這麼簡單明瞭。

雲南地區屬於高原地區,昨天是秋分,這邊早晚確實涼意已重,樓上一個人看著月亮,感覺到的實屬有些冰涼。

床前明月光

在中秋寫的詩詞,有一首比較有名,估計大家都想到了,宋朝蘇軾洗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類似這種有點矛盾複雜的思緒在現代人城市生活中隨處可見,特別是外來人奮鬥的時候。或許偶爾會觸景生情悲傷不已,但是還是會選擇振作起繼續努力,對明天充滿了期盼。

床前明月光

今年有一首很火的歌《廣東愛情故事》。這首歌唱出了無數打工者的心情,很多初中畢業的人都到廣東進廠打過工,經歷過打工者的脆弱愛情。打工遙遙無期,愛情也遙遙無期。不敢面對,但又不甘心。在廣東這樣的一個異鄉,能夠傾訴的只有自己晚上獨處的時候。每到中秋節的時候,經常自己買兩瓶啤酒,到場裡的球場旁的的一塊草地,自己看看月亮,然後有喝兩口酒。想的是家人、家鄉、曾經愛過的人。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是否都改變了?是否明年會更好?是否明年會花好月圓?(此文獻給在異鄉拼搏的人,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