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望娘滩(外一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第二季)

二十四个望娘滩——泸州民间故事集丛(第二季)

二十四个望娘滩(外一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第二季)

引言:

自从第一季民间故事推出,没想到一路收获了那么多粉丝,看来大家对老的传统文化及故事还是非常喜欢的,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时候推出第二季,由于笔者工作繁忙,一直是晚上挤出时间来整理编写,现在终于整理完了,今天我开始陆续为大家推出新一季的故事,喜欢的朋友赶紧围观,还是那句老话多转发多关注多评论点赞,就是我持续的动力。

二十四个望娘滩(外一篇)

二十四个望娘滩(外一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第二季)

连环画封面

如果说有什么民间故事版本和流出地最多,那么我个人觉得二十四个望娘滩绝对算的上。

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都有它的起源,尤其是四川和重庆,起源之地就有好几个,包括泸州泸县,富顺,都江堰等。而川剧也有它的剧目,据说还有其他剧种,李明璋于1953年创作川剧《望娘滩》(高腔),使这一神话在人民性和艺术性、传奇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上得到升华。

“望娘滩”作为后世民间流传的神话,偶有古书记载作凭依,至今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将这个神话作为很久以前、发生在本地的故事来加以演绎,几至于有水就有滩,有滩就有“望娘滩”的境界。在各地以“望娘滩”命名的河道,多不胜数,如岷江有“二十四个望娘滩”,大宁河有“四十八道望娘滩”,浙江嵊州有“九十九道望娘滩”……另有传说,孽龙一次次回首望娘,每抬头一回,河心便出现一个龙潭,又称“望娘潭”。

“望娘滩”作为民间神话故事,在民间影响较大,几乎是家家户户闲暇时摆龙门阵常有的内容。60年代香港还拍过一部《望娘滩》的黑白电影。故事内容虽然改编较多,但是大体是类似的。其他连环画和电视剧也曾出过不少。笔者是这样认为,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日常口耳相传的文学,它或许很长时间不能见于史书和文字,但是一代一代总是能被传颂,而且随着各地迁徙和交流,也可能被最初的人带到不同地方,有相近的环境又被讲述,一代一代的讲述者又不断的添加自己的内容和结合当地的情况,就造成我们看到一些民间故事有很多不同地方又雷同的桥段,今天我们无法也不必去追述它到底发生在哪里,故事不就是让大家一听一乐,可以交流的嘛。

好,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讲,我小时候从老一辈哪里听来的关于泸州的版本。

在泸州的泸县有条龙溪河,泸县因为龙脑桥而闻名又称为龙城,而龙溪河谱写了泸县今日的繁荣,这一方水土民风淳朴、景色优美,同时也流淌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其中,二十四个望娘滩的传说仍在泸县境内流传,据说这二十四个河滩,滩滩回望娘亲:蛟龙修成正果后,在投奔大海的途中,24次回望母亲,每望一次就留下一个痕迹,这些迹痕就是今天龙溪河上的白银滩、白木滩、马足滩、铜鼓滩、玉滩、吉滩、幺滩、牛滩等24滩

龙溪河的水很清,从表面上看非常平静,没有一点波纹,也没有一点流动的痕迹。河面上干净异常,没有杂质,所以,站在岸边,肉眼看去,河面完全是静止不动的。偶尔有鱼虾悠闲游走,寻觅食物。一旦暴雨过后,山洪来临,事情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泸县这个龙溪河旁在很早以前住着一户贫困的人家,姓聂的一家三口,聂老汉,聂大娘和他们的儿子聂娃,

因为家里贫困,聂老汉积劳成疾而早逝,聂娃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给地主干长工养活母亲。地主刻薄,聂娃家里穷得吃不饱饭,因为太饿,聂娃就喜欢看到什么东西都要捡回去,让母亲看看能不能吃。要是能吃,他就让给母亲先吃,相当有孝心。

有一天,干完农活,太阳还没下山,地主又让他去放牛。直到天黑尽了,聂娃才牵着牛往回走。走到河边,牛就怎么也不走了,还“嗡昂、嗡昂”地叫个不停,拼命挣着去吃河边一株野草。不一会儿,野草就被牛吃干净,但牛还在拱地,并且拱出一个鸭蛋大小的东西,亮晶晶的,发着光亮。

聂娃见了,真以为是野鸭蛋,便拾回去想着给母亲改善生活。母亲一见舍不得吃,就放在米缸里,免得被老鼠偷去了。米缸里原本只有几颗米粒,谁知第二天却满满一缸米。母亲感到奇怪,将米缸里的米送给和她一样穷的人后,第三天米缸又满了。

连续多日,母亲都将米缸里的米送给了穷人。聂娃又把野鸭蛋放到其他地方,这些厉害,放衣柜,新衣服满归,放水缸甘甜的泉水满岗,这哪里是 野鸭蛋,简直是个聚宝蛋啊。聂娃家里从此变得比较充裕,但是他并不贪心,天性的善良总是把好东西给大家分享。他母亲也非常同意。因为不愁吃穿了,聂娃不再去地主家做事了,这个土财主感觉奇怪,就派人打听原因,这样的事让地主知道了,知道聂娃得了宝贝,起了歹心想占为己有。

于是带人来到聂娃家,发现了那个野鸭蛋,知道是一个宝贝,就命人抢夺。聂娃抢不过地主打手,只好放进嘴里,抓扯中,野鸭蛋被聂娃一囫囵吞了下去。

瞬间,聂娃感觉得很渴,就在水缸里舀水喝。不一会儿,水缸里的水被他喝完了,还是很渴。母亲只好提着水桶,去水井里艰难地挑水回来给他喝。可是,母亲挑水赶不及,只好一个人跑到井台上去喝水。聂娃身体也开始发生变化,皮肤开始硬化,仿佛生出鱼鳞一样的东西,血淋淋的。

地主见到这种奇怪现象,也不敢再打野鸭蛋主意,又害怕聂娃母亲要他们帮忙挑水,甚至找什么别的麻烦,就灰溜溜地跑了。

到第二天天亮,水井的水也被聂娃喝干了,还是很渴。母亲陪着儿子经过一夜奔波,已经累得再也动弹不得,就说,儿啊,为娘累得实在动不了啦,你自己到河里去喝吧。这时,聂娃身上几乎遍布鱼鳞,早已站不起来,只好爬到河边去喝水。儿子一去大半天没有回来,母亲只好去找他,来到河边,看到儿子还在河里喝水,一条河都快让他给喝干了。

母亲见状,觉得儿子一定是平时太饿,就伤心地大哭起来。母亲一哭,天上就电闪雷鸣,立刻下起倾盆大雨。聂娃还在一个劲儿地喝水,母亲还在一个劲儿地哭。母亲的泪水和暴雨一样下个不停,聚集到河水里,河水涨上来,很快就被聂娃喝了下去。到傍晚的时候,母亲说,儿啊,你真变成龙了吗,怎么要喝恁多水?

话音刚落,天上突然打了一个炸雷,“卡察”一声,聂娃向河里扑去,挣扎几下,果真变成了一条龙,顺着河流游走了。母亲见状,便大声呼喊,儿啊,你真的变成龙了?儿子回头望母亲一眼,母子双双泪水长流。

母子泪水流进河里,河水暴涨。母亲跟着河边走一段,又大喊一声,儿啊,你就这样走啦?儿子又回头望一眼流泪的母亲……母亲实在追不上儿子了,就爬到一座山上去,大声喊叫,儿啊,你这一走,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儿子又回头望一眼母亲……

母亲呼喊了二十四声,爬上山就再没有力气了。最后使出仅有的一点力气,大喊道,儿啊,你真的就这样走了?喊完,身体失去重心,向山崖下倒去,跌进龙溪河里。

儿子回头望见母亲凌空飘下,想转身接住母亲,却被一道水浪挡住,根本近不得母亲。母亲从高处摔下,将儿子身后的河滩给砸断了,露出一个大洞。母亲终究没有留住儿子,儿子还是顺着河流游走,沿着长江游进了大海。

等到天晴,人们发现,龙溪河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河滩,一数,足足有二十四个。母亲摔下的地方,形成一道瀑布,人们叫它高洞,就在龙溪河下游,现在的百和镇管辖地盘上,距离玉龙湖约三十公里。

后来人们便说,这些河滩是那个变成龙的小伙子,回头望他母亲时,拱动河床形成的。而泪流不止的母亲,则长眠于高洞,与大地融为一体。母亲流泪的双眼,经年风化,化为温泉,滋润着这一带百姓健康成长。高洞温泉,实际上就是龙母的热泪。聂娃也被后人叫做聂龙。

二十四个望娘滩(外一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第二季)

泸县高洞瀑布

外一篇——真龙传说

据说,泡过高洞温泉的人,就如接受过圣母净水洗礼一般,身心都会得到一次净化。无贪念,无杂欲,更无病痛,不仅身体轻松康健,灵魂也恍若得到一次升华。还有人说得更加离谱,说泡了高洞温泉,可以长生不老。现在就有很多城里人去高洞泡温泉,听说他们的灵魂果真得到了升华。

据说,聂娃捡到那颗貌似野鸭蛋的东西,其实就是当年西海龙王三太子玉龙毁坏的那颗夜明珠其中一部分,遗落到龙溪河里。这个吞下残缺夜明珠的小伙子,就是胡家祖与玉珠公主的大儿子后代胡兴国。

后来的后来,听说龙溪河里,一直都有真龙出没,或者是回来看望被西海龙王封闭在玉龙湖的玉珠公主。每逢暴雨,龙溪河就会涨水,每次涨大水,都会有一人看到类似龙一般的怪鱼。

原先村里有位叫程子华的盖匠,就说他亲自看到过,并且在那条龙背上砍了一刀。程盖匠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从古至今,龙溪河一直就有真龙游弋的传说,不过,每次只有一人看到。能看到真龙者,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为了证实自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程盖匠经常给当地人讲起了他的真实经过。

程盖匠说那一年,他夜里收工回家,路过程桥,看到洪水中有一条十多米长的巨大黄鳝,两个眼睛就像灯笼那么大,透亮。黄鳝穿过程桥桥洞时,他随手挥起篾刀,趴在桥板上,在黄鳝背上砍了一刀,篾刀陷在鱼背上,差一点将他带入洪水中。

一篾刀砍下去才知道,黄鳝背上有很厚一层甲壳,让他感觉根本不是黄鳝。可是,这时已经没有时间害怕了,一个大浪从上游打来,老远就能听到巨大声响,他顾不得怪鱼背上的篾刀,赶紧起身跑过石桥,这才躲过一劫。说罢还拿出一把新篾刀,试图证实所言不虚。

第二天他就患了一场大病,十多天卧床不起,他怀疑自己冒犯了真龙。后来还到程桥去,向真龙走过的地方烧香磕头赔罪,病才得以痊愈。

那时候的老天,就像那时候的人一样,经常发怒,龙溪河几乎每年都要发一次大水。几乎每次发大水,都会有人说看到过十多米长的大黄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