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近日,一篇《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中年老母亲最恨的“诈尸式育儿”》的文章在微信里热传,很多宝妈们转发并吐槽,家有这样的宝爸真的是伤不起啊!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父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不可抹去的阴影,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解读家庭教育中的“网络热词”,为忙碌的家长们提个醒:父母陪伴与教育的重要性难以替代,可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热词”下的受害者。

1、“丧偶式育儿”伤了无数妈妈和孩子的心!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它说的是很多中国妈妈背后都站着一位缺位的“隐形爸爸”,长期对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一个家庭里,抚养教育孩子的只有妈妈,而爸爸却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36岁的胡女士,结婚后辞职在家专心带孩子。丈夫则整日忙碌,下班很晚,几乎都是在孩子睡着后才回家。节假日也是躺在沙发上休息看电视,从来不管孩子的事情。由于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少父亲的陪伴,老师时常向胡女士反馈,孩子存在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比较懦弱胆小,而且缺乏信心和毅力,做事情容易放弃。而且孩子的个子也比同龄的孩子矮了不少。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倾向,形成“父爱缺乏综合征”。

例如,孩子可能出现认知发展受阻,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或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明显差异。同时,可能产生个性缺陷、体格发育障碍等等,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都可能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

2、“诈尸式育儿” 让他大喊“最讨厌爸爸”!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诈尸式育儿”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妈妈,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这种武断的指责会给孩子和妈妈都带来更大的伤害。

家住和平区的王女士平时都是自己带孩子,丈夫很少管孩子的事。但最近,王女士为孩子上兴趣班的事烦心不已,千挑万选找到几个孩子感兴趣的兴趣班,可跟丈夫商量的时候,丈夫突然生了气,指责王女士挑的都是些“没用的项目”。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比如画画,王女士知道孩子一向喜欢画画,丈夫却觉得男孩子学画画毫无用处,对学习成绩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属于“瞎花钱”。前几天,两个人又为这件事吵了起来,在一旁的孩子说,支持妈妈的选择。爸爸却生气地训斥了儿子,把孩子说得跑回自己房间摔门大哭,还一直喊着“我最讨厌爸爸了!”。直到此时,爸爸才意识到,自己平日里的陪伴缺位,导致他已经无法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尽管自己都是从为孩子好的角度出发,但与孩子已经难以达成共识。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怕的“诈尸式育儿”不但与“丧偶式育儿”一样,会对孩子造成“父爱缺失”的影响。而且,它还容易造成夫妻争吵,影响家庭和谐。父母教育理念的分歧如果不是私下里解决,而是以争吵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容易使孩子变得难以管教,出现逆反心理。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营造有安全感的环境至关重要。

首先,无论是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抚养人对孩子都要做到理解、支持、关注、尊重,做一名合格的抚养者;

其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各尽其责,即使离异,也不可让孩子缺少任何一方的关爱;且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要一致,避免让孩子因“左右为难”而产生矛盾或者叛逆心理;

教你一招,如何破解“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最后,要多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在兴趣的帮助下,孩子能够提升自信心,减少过分的依赖,从而成长为更加独立、自信、完整的个体,避免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