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冬奥会以来,没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故事了:一块在长久不公与压抑下终于逆袭得来的金牌,它成了所有中国观众情绪的最终出口。镜头中武大靖振臂大喊了三声,冲到场边与教练拥抱一团,他终于笑了。

武大靖,1994年生,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中国男子短道速滑奥运金牌第一人。

年度运动员

在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上,武大靖用短短39.584秒,展示了短道速滑运动的迅疾、优美、自信,和竞争的智慧。从国家队陪练,到500米速滑的世界明星,24岁的武大靖在重压下淬炼的这块金牌,闪耀着竞技体育之美,也为中国的冰雪运动拉开一个新时代。


领滑者的诞生


导演一说开始,武大靖起身, 跌跌撞撞地开始往前滑,旱冰鞋不受控制,他的双臂在空中无助地挥舞,满脸紧张。太多年没穿旱冰鞋,他已经不太会了。

几分钟前,穿鞋时他还信誓旦旦:“没问题,不用试!我老厉害了。”

现在,吹牛变成了求助,“哎妈呀,快扶我一下!”他歪歪扭扭地扑过来,浓重的东北腔、大嗓门,把手足失控的滑稽感放到最大。导演夸他演得好,他大喊:“我不是演的,我是真不行!”

现场所有人都笑成一片。1994年出生的武大靖是那种典型的东北男孩,话多,爱逗乐,总拿自己开涮,满意于一个包袱抛出来,所有人哈哈大笑的效果。

今年2月22日,站在韩国平昌奥运会速滑男子500米决赛的赛道时,武大靖是另一幅面孔,他毫无笑容,瘪着嘴,一张脸拉得更长了。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也是中国队最有希望的一个夺金点。在此之前,漫长的14天已经过去了,中国队的金牌数是0,被判9次犯规,武大靖熬瘦了近10斤。

发令枪响,武大靖半个肩膀晃了出去,这个普通观众事后要反复回看才能识别的抢跑,导致比赛不到1秒立即停止,观众们更紧张了。4名选手懈了劲,滑着冰刀转了回来。

现场紧张的空气,已经变得焦躁——短道速滑历来是中韩两国的对决,这次韩国平昌冬奥会,中国队连续收到9次犯规判罚,已经在两国媒体上点燃了一场战火。现在,回到起点,武大靖身边守着两名韩国选手,二人每位都有漂亮的履历,和引以为傲的爆发力。他们紧贴着武大靖的站位,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恶战。

发令枪第二次响起,4人冲出,到第一个转弯时,武大靖已经变成了第一位。

武大靖甩着双臂,整个上身与地面平行, 不再像4年前索契奥运会那样犹犹豫豫地总要向后张望,这一次,武大靖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甩臂、触地、背手、加速……他一直遥遥领先了一个半身位,红色身影划出了漂亮的弧线,直到39.584秒后冲过终点线。

这段全程只有3分多钟的比赛视频,事后在微博上、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无数次地传播。冬奥会以来,没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故事了:一块在长久不公与压抑下终于逆袭得来的金牌,它成了所有中国观众情绪的最终出口。镜头中武大靖振臂大喊了三声,冲到场边与教练拥抱一团,他终于笑了。

6个月后的此刻,在北京五环外的小马路上,《智族GQ》邀请来的大学生们流畅地在马路上滑行,剩下武大靖一个人被扶着,颤颤巍巍地脱下了旱冰鞋。短暂露出的脚踝上,能看出新旧累积的、被冰刀划开的伤疤。他换上运动鞋,松了一口气,整个人才自如起来。

今天他穿的是一套紧身运动服,贴身的legging箍在腿上,武大靖一放松,又开始扯起了腿上的短裤——普通的裤子他穿着都紧,他的大腿围足有62厘米,相当于一名苗条女性的腰围,一使劲儿,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筋肉毕现。

可惜今天的衣服没有办法直接展示,在两套legging里,他选了更修身那套。“能显出我的翘臀”,24岁的佳木斯男孩嘿嘿一笑,特别自信。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紧身上衣 Louis Vuitton


按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8年前,刚进国家队的那个清晨,武大靖也极为自信。

2010年11月的一个清晨,坐了一夜卧铺,从长春到了北京,16岁的武大靖一出火车站就直奔首都体育馆,放下行李就去了训练场。

他兴冲冲地赶上8点半开始的训练,眼前的国家队队员们,他以前在赛场上也见过,“叫人一声哥,人答应一声,就觉得(自己)挺有面子了。”今天作为新队员,武大靖准备来个亮相。

一上冰,当场崩盘,跟着当天几十圈的训练量转下来,武大靖发现,自己的水平“不忍直视”。

省队的好朋友马强,当时也在国家队训练,他解释,武大靖当时位列国内联赛的前三,但这些比赛与国家队名将的排期冲突,他从没遇到过真正的强手。此时武大靖16岁,身高1米7出头,体重只有120多斤,一看就是个瘦小的小孩,体能都跟不上。

国家队有10男10女,武大靖长期处在后几名,只能被派去做女队陪练。陪练相当于马拉松里计时的那个兔子,起掐表的作用。带着已经成名的姐姐们划圈时,武大靖总被嘲笑。

“好比说让10秒一圈,我要滑到9秒,她们就会说,让10秒,非得9秒滑,咋的,你有劲儿啊?”

“滑慢了,要滑到11秒了,(她们就问)你是怎么了?带不了你就换人。”

东北人说话都直接,武大靖被怼得一句话说不出来:“不吵,吵不过,不敢。”

武大靖是不受重视的人,总教练李琰人称“后妈”,训练风格强悍,她精力主要放在能出成绩的女队上,没时间照顾多年沉寂的男队,每天要是赶上被李琰提点两句,男生们就乐得不行了。男孩子的心眼都放在女队休息的时候,趁场上没人了,一个个上场疾驰,路过李琰时,脸皮厚的喊一句,“老师你看啊!”,脸皮薄的就使大劲儿咳嗽一声,八仙过海般吸引李琰注意力。

每晚6点过,体能训练结束,队里前6名有按摩待遇,武大靖没有,马强也没有,两个人从首都体育场出来,散步到西直门再折返,来回6公里,松松腿。

两个失败者,永远在路上相互吐槽:

“我肯定要把你干下来。”武大靖说。

“你干我没用,主力队员那么多,你得干他们。”马强把矛头转走了。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摄影:贾睿

2011年,一次失败的比赛后,马强被淘汰出了国家队。武大靖当天没去送马强,有啥可送的呢,俩人水平差不多,下一个大概就是自己了。

2012年短道速滑世锦赛,队里选6男6女,武大靖又落选了。眼睁睁看着入选者的大巴从面前开走,18岁的他终于感到,不行了。

只有17天,武大靖抓住了这个空档,他让助理教练帮忙录下自己滑冰的视频,放慢十几倍,跟队里高手的录像一点一点比对,纠正动作。从省队到国家队,一个运动员要改进自己的技术,冰刀的位置,转弯的弧度,身体的角度,纠正这些习惯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更需要的是,运动员自己心智成熟,头脑意识到这些改变。

17天后,教练回来了。武大靖再次滑冰,他原来守不住圈,老往外跑,现在突然能控制了。李琰问了两句,你最近怎么样啊,练得好不好啊?

这天的话远超出两句,武大靖以为教练只是寒暄一下,结果没多久,所有人都发现,武大靖渐渐能超越老队员了。

2012年11月, 国际滑联世界杯日本名古屋站,冒出了新人武大靖,新闻特意提到,新面孔是为了“更多的年轻队员有上场锻炼的机会”。他站在接力赛的第三棒,“最不重要的那一棒”,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

武大靖的自信,不是在日本点燃的,是出征前的某一个晚上,6点多,位置在首都体育馆到西直门之间的某一处。

当时,他照常跟朋友出去遛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人呢?过来按摩啊!

“谁按摩?”“给你按摩啊,”

队里按摩表每天贴在训练场外,过去2年里他知道自己没资格在上面,从来没往上看过。接到电话,武大靖立刻兴高采烈地往回跑。以往,除了散步松腿,他最多是跟队友互相踩踩腿,当天,他第一次享受了一个小时的按摩待遇。

我问,你那晚是不是高兴坏了?武大靖给了一个很武大靖风格的否定:“(是)疼坏了。”

18岁告别少年时代


获胜当晚,团队就收到9个商业合作需求。很快,武大靖的面孔迅速出现在各式颁奖礼,发布会和综艺节目上,意料之外的是,武大靖跟常见的运动员形象不一样,他不怯场,反应速度快,总是场上插科打诨的那一个,有节目最需要的“综艺感”。

爱看《鬼吹灯》,爱唱KTV,喜欢女演员江疏影,然而两次申请加入粉丝后援会都失败……这些变成了他综艺节目上的梗。他开始接触一个更热闹的世界,这是每个奥运冠军都会经历的荣耀回馈,如同对前二十多年辛苦的补偿。

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始终如影随形。2004年,9岁的佳木斯男孩凌晨4点,站在户外冰场上,一直穿着一双磨脚的冰鞋——专业的短道速滑冰刀要两三千,家里只买得起280块钱的大道冰刀。他“又瘦又小,鼻涕拉瞎的”,佳木斯业余队教练李军说,当年根本看不出武大靖是世界冠军的苗子。

13岁,因为南方补助条件好,武大靖去了江苏队。不到两年,省队突遭解散。他回去收拾行李,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哭。

15岁,武大靖进入长春队。在长春有短暂的快乐,他是省队主力,月薪涨到4000块时,工人家庭出身的小孩第一次感到自己有钱了。每个月出去吃肉聚餐,一分钱没攒下,“那时候是人生一个巅峰了”。

16岁进入国家队,“过日子似的,天天一样一样地”混到了18岁,终于不为淘汰发愁,世界级竞技的压力才刚刚袭来。他个头窜到了1米82,体重稳定在140斤上下,肌肉紧绷,已经随时准备好,为一块奖牌爆发力量。

24岁这一年,那场让他声名大噪的比赛头一天,武大靖陷入从未有过的焦虑。晚上按摩完,他谁也没告诉,自己爬上了宿舍的25层。平昌奥运村的大楼还没建好,从十几层开始就没人住了,“我自己上去还挺吓人的”。

到了25层,窗子洞开,空气冰凉,外面是奥运村的灯光,周遭一片寂静。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他反复默念,这是李琰教他的一句毛主席名言,语出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武大靖一向在重大比赛前睡得踏踏实实的,这一晚上,回到房间,他一夜都没怎么合眼。

第二天出现在赛场上,武大靖收起了坦诚、毫不掩饰的那一面。半决赛第一组有人抢跑,等他白白滑了两圈半回来,80%的力气都已经耗尽了。他有腰肌劳损,在冰上冻得瑟瑟发抖,他身体想杵着膝盖歇会儿,脑子又拒绝,不行,不能让别人发现你累了。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摄影:贾睿

他一直有块幸运小石头,三四年在新疆训练时,人都说爬上某座山有好运,他专门捡了块石头回来。以前比赛都随身放到装冰刀的包里,今天小石头一直紧紧地揣在长袖衣服里捂着,直到上场前最后一刻才脱掉。

最后一次发令枪响起,武大靖冲了出去,冰场的寒冷迎面而来,冷空气钻到喉咙里,空气越刺痛,说明他的速度越快。在满口的寒气中,他最终把世界记录提高了0.353秒。

再回到白石桥的首都体育馆,武大靖已经比出征前成熟了。“他没有以前皮了,他已经长大了。或者是地位不一样了,有名了,会稳重一些。”马强2014年重回了国家队,给武大靖做陪练,现在变成了国家队的助理教练员。当年在江苏队,一共有四个男孩玩得好,到现在还每天在微信群里聊天,武大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一旦累了,武大靖还会在群里发牢骚,三个哥哥都同时在第一时间回复他。安慰的话都是相似的:想开点,你现在一天比一天好,是最好的时候,每天要努力……

“天天也就是那几句话,明知道他们会这样发,但还是(愿意)在群里面牢骚几句。”武大靖说。

老大老二已经转行经商,一个已婚,一个马上要结婚,老三马强还在圈内,身份也已经变了。只有武大靖还留在冰场上,日复一日,重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马强在采访中突然兴致勃勃地回想起一件事:2011年,每天晚上遛弯回来后,两人总在首体门口的小摊上吃烤串、臭豆腐。有天交了钱,他们专心致志地等臭豆腐,突然城管来了,所有摊主推起车撒丫子就跑,只留下两兄弟面面相觑。旁边的路人、等公交车的行人,看着愣在当场的二人笑得不行。

几天后再遇到摊主,对方招呼他们:还欠你们两盒臭豆腐呢!

2012年之后,武大靖再没吃过门口的脏摊。也再没在国家队之外的地方,吃过任何一口肉。无拘无束的少年时代结束了,他的身体和意志,已经被更高的追求驯化。

采访、撰文 / 刘敏

摄影 / 许闯

摄影:许闯

创意总监:Vicson Guevara 时装总监:Anson Chen

文字监制:何瑫、靳锦 编辑:李典 导语:康路凯

时装编辑:吴睿骐 、Jacky Tam

拍摄统筹:陈蔚、单连营 妆发:窦凯 森森

时装助理 张霜晨、利霞、Steven、Jerry、Nico、冯逢

摄影助理:杨锦龙、珍响、绿仔、逸鳞、左舒同

视频策划:GQ实验室

创意:Max Li

制作:宝珂、许乔、曾晨(Chill Studio)

摄影:闫睿

灯光:张付海

执行:姒可欣、LJC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在今日头条平台优先发布】

欢迎关注GQ报道(GQREPORT),记录人物的浮沉和时代价值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