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冬奧會以來,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故事了:一塊在長久不公與壓抑下終於逆襲得來的金牌,它成了所有中國觀眾情緒的最終出口。鏡頭中武大靖振臂大喊了三聲,衝到場邊與教練擁抱一團,他終於笑了。

武大靖,1994年生,黑龍江佳木斯人,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中國男子短道速滑奧運金牌第一人。

年度運動員

在2018年的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上,武大靖用短短39.584秒,展示了短道速滑運動的迅疾、優美、自信,和競爭的智慧。從國家隊陪練,到500米速滑的世界明星,24歲的武大靖在重壓下淬鍊的這塊金牌,閃耀著競技體育之美,也為中國的冰雪運動拉開一個新時代。


領滑者的誕生


導演一說開始,武大靖起身, 跌跌撞撞地開始往前滑,旱冰鞋不受控制,他的雙臂在空中無助地揮舞,滿臉緊張。太多年沒穿旱冰鞋,他已經不太會了。

幾分鐘前,穿鞋時他還信誓旦旦:“沒問題,不用試!我老厲害了。”

現在,吹牛變成了求助,“哎媽呀,快扶我一下!”他歪歪扭扭地撲過來,濃重的東北腔、大嗓門,把手足失控的滑稽感放到最大。導演誇他演得好,他大喊:“我不是演的,我是真不行!”

現場所有人都笑成一片。1994年出生的武大靖是那種典型的東北男孩,話多,愛逗樂,總拿自己開涮,滿意於一個包袱拋出來,所有人哈哈大笑的效果。

今年2月22日,站在韓國平昌奧運會速滑男子500米決賽的賽道時,武大靖是另一幅面孔,他毫無笑容,癟著嘴,一張臉拉得更長了。這是中國短道速滑隊的最後一個比賽日,也是中國隊最有希望的一個奪金點。在此之前,漫長的14天已經過去了,中國隊的金牌數是0,被判9次犯規,武大靖熬瘦了近10斤。

發令槍響,武大靖半個肩膀晃了出去,這個普通觀眾事後要反覆回看才能識別的搶跑,導致比賽不到1秒立即停止,觀眾們更緊張了。4名選手懈了勁,滑著冰刀轉了回來。

現場緊張的空氣,已經變得焦躁——短道速滑歷來是中韓兩國的對決,這次韓國平昌冬奧會,中國隊連續收到9次犯規判罰,已經在兩國媒體上點燃了一場戰火。現在,回到起點,武大靖身邊守著兩名韓國選手,二人每位都有漂亮的履歷,和引以為傲的爆發力。他們緊貼著武大靖的站位,預示了即將發生的惡戰。

發令槍第二次響起,4人衝出,到第一個轉彎時,武大靖已經變成了第一位。

武大靖甩著雙臂,整個上身與地面平行, 不再像4年前索契奧運會那樣猶猶豫豫地總要向後張望,這一次,武大靖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甩臂、觸地、背手、加速……他一直遙遙領先了一個半身位,紅色身影劃出了漂亮的弧線,直到39.584秒後衝過終點線。

這段全程只有3分多鐘的比賽視頻,事後在微博上、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無數次地傳播。冬奧會以來,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故事了:一塊在長久不公與壓抑下終於逆襲得來的金牌,它成了所有中國觀眾情緒的最終出口。鏡頭中武大靖振臂大喊了三聲,衝到場邊與教練擁抱一團,他終於笑了。

6個月後的此刻,在北京五環外的小馬路上,《智族GQ》邀請來的大學生們流暢地在馬路上滑行,剩下武大靖一個人被扶著,顫顫巍巍地脫下了旱冰鞋。短暫露出的腳踝上,能看出新舊累積的、被冰刀劃開的傷疤。他換上運動鞋,鬆了一口氣,整個人才自如起來。

今天他穿的是一套緊身運動服,貼身的legging箍在腿上,武大靖一放鬆,又開始扯起了腿上的短褲——普通的褲子他穿著都緊,他的大腿圍足有62釐米,相當於一名苗條女性的腰圍,一使勁兒,股內側肌、股外側肌筋肉畢現。

可惜今天的衣服沒有辦法直接展示,在兩套legging裡,他選了更修身那套。“能顯出我的翹臀”,24歲的佳木斯男孩嘿嘿一笑,特別自信。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緊身上衣 Louis Vuitton


按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8年前,剛進國家隊的那個清晨,武大靖也極為自信。

2010年11月的一個清晨,坐了一夜臥鋪,從長春到了北京,16歲的武大靖一出火車站就直奔首都體育館,放下行李就去了訓練場。

他興沖沖地趕上8點半開始的訓練,眼前的國家隊隊員們,他以前在賽場上也見過,“叫人一聲哥,人答應一聲,就覺得(自己)挺有面子了。”今天作為新隊員,武大靖準備來個亮相。

一上冰,當場崩盤,跟著當天幾十圈的訓練量轉下來,武大靖發現,自己的水平“不忍直視”。

省隊的好朋友馬強,當時也在國家隊訓練,他解釋,武大靖當時位列國內聯賽的前三,但這些比賽與國家隊名將的排期衝突,他從沒遇到過真正的強手。此時武大靖16歲,身高1米7出頭,體重只有120多斤,一看就是個瘦小的小孩,體能都跟不上。

國家隊有10男10女,武大靖長期處在後幾名,只能被派去做女隊陪練。陪練相當於馬拉松裡計時的那個兔子,起掐表的作用。帶著已經成名的姐姐們劃圈時,武大靖總被嘲笑。

“好比說讓10秒一圈,我要滑到9秒,她們就會說,讓10秒,非得9秒滑,咋的,你有勁兒啊?”

“滑慢了,要滑到11秒了,(她們就問)你是怎麼了?帶不了你就換人。”

東北人說話都直接,武大靖被懟得一句話說不出來:“不吵,吵不過,不敢。”

武大靖是不受重視的人,總教練李琰人稱“後媽”,訓練風格強悍,她精力主要放在能出成績的女隊上,沒時間照顧多年沉寂的男隊,每天要是趕上被李琰提點兩句,男生們就樂得不行了。男孩子的心眼都放在女隊休息的時候,趁場上沒人了,一個個上場疾馳,路過李琰時,臉皮厚的喊一句,“老師你看啊!”,臉皮薄的就使大勁兒咳嗽一聲,八仙過海般吸引李琰注意力。

每晚6點過,體能訓練結束,隊裡前6名有按摩待遇,武大靖沒有,馬強也沒有,兩個人從首都體育場出來,散步到西直門再折返,來回6公里,鬆鬆腿。

兩個失敗者,永遠在路上相互吐槽:

“我肯定要把你幹下來。”武大靖說。

“你幹我沒用,主力隊員那麼多,你得幹他們。”馬強把矛頭轉走了。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攝影:賈睿

2011年,一次失敗的比賽後,馬強被淘汰出了國家隊。武大靖當天沒去送馬強,有啥可送的呢,倆人水平差不多,下一個大概就是自己了。

2012年短道速滑世錦賽,隊裡選6男6女,武大靖又落選了。眼睜睜看著入選者的大巴從面前開走,18歲的他終於感到,不行了。

只有17天,武大靖抓住了這個空檔,他讓助理教練幫忙錄下自己滑冰的視頻,放慢十幾倍,跟隊裡高手的錄像一點一點比對,糾正動作。從省隊到國家隊,一個運動員要改進自己的技術,冰刀的位置,轉彎的弧度,身體的角度,糾正這些習慣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更需要的是,運動員自己心智成熟,頭腦意識到這些改變。

17天后,教練回來了。武大靖再次滑冰,他原來守不住圈,老往外跑,現在突然能控制了。李琰問了兩句,你最近怎麼樣啊,練得好不好啊?

這天的話遠超出兩句,武大靖以為教練只是寒暄一下,結果沒多久,所有人都發現,武大靖漸漸能超越老隊員了。

2012年11月, 國際滑聯世界盃日本名古屋站,冒出了新人武大靖,新聞特意提到,新面孔是為了“更多的年輕隊員有上場鍛鍊的機會”。他站在接力賽的第三棒,“最不重要的那一棒”,開始出現在世界舞臺。

武大靖的自信,不是在日本點燃的,是出征前的某一個晚上,6點多,位置在首都體育館到西直門之間的某一處。

當時,他照常跟朋友出去遛彎,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人呢?過來按摩啊!

“誰按摩?”“給你按摩啊,”

隊裡按摩表每天貼在訓練場外,過去2年裡他知道自己沒資格在上面,從來沒往上看過。接到電話,武大靖立刻興高采烈地往回跑。以往,除了散步松腿,他最多是跟隊友互相踩踩腿,當天,他第一次享受了一個小時的按摩待遇。

我問,你那晚是不是高興壞了?武大靖給了一個很武大靖風格的否定:“(是)疼壞了。”

18歲告別少年時代


獲勝當晚,團隊就收到9個商業合作需求。很快,武大靖的面孔迅速出現在各式頒獎禮,發佈會和綜藝節目上,意料之外的是,武大靖跟常見的運動員形象不一樣,他不怯場,反應速度快,總是場上插科打諢的那一個,有節目最需要的“綜藝感”。

愛看《鬼吹燈》,愛唱KTV,喜歡女演員江疏影,然而兩次申請加入粉絲後援會都失敗……這些變成了他綜藝節目上的梗。他開始接觸一個更熱鬧的世界,這是每個奧運冠軍都會經歷的榮耀回饋,如同對前二十多年辛苦的補償。

競技體育殘酷的一面,始終如影隨形。2004年,9歲的佳木斯男孩凌晨4點,站在戶外冰場上,一直穿著一雙磨腳的冰鞋——專業的短道速滑冰刀要兩三千,家裡只買得起280塊錢的大道冰刀。他“又瘦又小,鼻涕拉瞎的”,佳木斯業餘隊教練李軍說,當年根本看不出武大靖是世界冠軍的苗子。

13歲,因為南方補助條件好,武大靖去了江蘇隊。不到兩年,省隊突遭解散。他回去收拾行李,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哭。

15歲,武大靖進入長春隊。在長春有短暫的快樂,他是省隊主力,月薪漲到4000塊時,工人家庭出身的小孩第一次感到自己有錢了。每個月出去吃肉聚餐,一分錢沒攢下,“那時候是人生一個巔峰了”。

16歲進入國家隊,“過日子似的,天天一樣一樣地”混到了18歲,終於不為淘汰發愁,世界級競技的壓力才剛剛襲來。他個頭竄到了1米82,體重穩定在140斤上下,肌肉緊繃,已經隨時準備好,為一塊獎牌爆發力量。

24歲這一年,那場讓他聲名大噪的比賽頭一天,武大靖陷入從未有過的焦慮。晚上按摩完,他誰也沒告訴,自己爬上了宿舍的25層。平昌奧運村的大樓還沒建好,從十幾層開始就沒人住了,“我自己上去還挺嚇人的”。

到了25層,窗子洞開,空氣冰涼,外面是奧運村的燈光,周遭一片寂靜。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他反覆默唸,這是李琰教他的一句毛主席名言,語出自南宋哲學家陸九淵。武大靖一向在重大比賽前睡得踏踏實實的,這一晚上,回到房間,他一夜都沒怎麼閤眼。

第二天出現在賽場上,武大靖收起了坦誠、毫不掩飾的那一面。半決賽第一組有人搶跑,等他白白滑了兩圈半回來,80%的力氣都已經耗盡了。他有腰肌勞損,在冰上凍得瑟瑟發抖,他身體想杵著膝蓋歇會兒,腦子又拒絕,不行,不能讓別人發現你累了。

和武大靖一起溜旱冰

攝影:賈睿

他一直有塊幸運小石頭,三四年在新疆訓練時,人都說爬上某座山有好運,他專門撿了塊石頭回來。以前比賽都隨身放到裝冰刀的包裡,今天小石頭一直緊緊地揣在長袖衣服裡捂著,直到上場前最後一刻才脫掉。

最後一次發令槍響起,武大靖衝了出去,冰場的寒冷迎面而來,冷空氣鑽到喉嚨裡,空氣越刺痛,說明他的速度越快。在滿口的寒氣中,他最終把世界記錄提高了0.353秒。

再回到白石橋的首都體育館,武大靖已經比出徵前成熟了。“他沒有以前皮了,他已經長大了。或者是地位不一樣了,有名了,會穩重一些。”馬強2014年重回了國家隊,給武大靖做陪練,現在變成了國家隊的助理教練員。當年在江蘇隊,一共有四個男孩玩得好,到現在還每天在微信群裡聊天,武大靖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一旦累了,武大靖還會在群裡發牢騷,三個哥哥都同時在第一時間回覆他。安慰的話都是相似的:想開點,你現在一天比一天好,是最好的時候,每天要努力……

“天天也就是那幾句話,明知道他們會這樣發,但還是(願意)在群裡面牢騷幾句。”武大靖說。

老大老二已經轉行經商,一個已婚,一個馬上要結婚,老三馬強還在圈內,身份也已經變了。只有武大靖還留在冰場上,日復一日,重複高強度的體能訓練。

馬強在採訪中突然興致勃勃地回想起一件事:2011年,每天晚上遛彎回來後,兩人總在首體門口的小攤上吃烤串、臭豆腐。有天交了錢,他們專心致志地等臭豆腐,突然城管來了,所有攤主推起車撒丫子就跑,只留下兩兄弟面面相覷。旁邊的路人、等公交車的行人,看著愣在當場的二人笑得不行。

幾天後再遇到攤主,對方招呼他們:還欠你們兩盒臭豆腐呢!

2012年之後,武大靖再沒吃過門口的髒攤。也再沒在國家隊之外的地方,吃過任何一口肉。無拘無束的少年時代結束了,他的身體和意志,已經被更高的追求馴化。

採訪、撰文 / 劉敏

攝影 / 許闖

攝影:許闖

創意總監:Vicson Guevara 時裝總監:Anson Chen

文字監製:何瑫、靳錦 編輯:李典 導語:康路凱

時裝編輯:吳睿騏 、Jacky Tam

拍攝統籌:陳蔚、單連營 妝發:竇凱 森森

時裝助理 張霜晨、利霞、Steven、Jerry、Nico、馮逢

攝影助理:楊錦龍、珍響、綠仔、逸鱗、左舒同

視頻策劃:GQ實驗室

創意:Max Li

製作:寶珂、許喬、曾晨(Chill Studio)

攝影:閆睿

燈光:張付海

執行:姒可欣、LJC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歡迎關注GQ報道(GQREPORT),記錄人物的浮沉和時代價值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