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漢字被認爲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漢字的含義在歷史演變中被不斷的豐富和轉變,今天有些漢字及詞語所代表的含義,同古代所指代的含義有些差別不小。不少詞彙國人自己都可能會弄不清含義和演變,更不用說外國人對這些詞彙的理解認知了,這是文化的差異和歷史的不同等共同的作用。這次要說一個漢字的故事,這個漢字被人認為是用來“侮辱”外國人的字,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這個字,還將這個要去給寫進了條約當中。

這個漢字被認為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中國漢字誕生的時間很是悠久,各個漢字在歷史變化中逐漸擁有的含義,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得豐富了起來。因而很多漢字的意義令不少外國人難以理解,畢竟有些漢字可以蘊含著十幾種的意義在裡面,並不是簡單的學會中文的讀寫就能夠理解了的。而外國人對於這個“夷"字就很是不舒服,不想要讓中國使用它來稱呼他們。

這個漢字被認為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早期的“夷”字就是對於其它民族的稱呼,最初的使用對象包括生活在東部的民族,也會用來指代那些生活還處於未開化的人,總的來說最開始算不上什麼好意義的詞語。不過這個字的含義也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更改了,清朝的“夷”通常是說的一種地理名詞,或者是某個人的使用的姓氏等等,它本身並未含有所謂的“侮辱”性的意思,是中國再常見不過的一個字而已。

這個漢字被認為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晚清時期最開始使用“夷”去稱呼外國人,是用來稱呼不是中國人的一種古代常用字,但是英國要求中國禁止在文件中使用它,原因則是因為翻譯雙方條約上“夷”字的時候,這個字被翻譯成了代指野蠻人的稱呼。英國得知後合適生氣自己這種情況,晉國中方代表不斷的解釋聲明此字並無他意,但是英國並不願意認同中方說的意思,他們不覺得這個字在條約上只是單純的地名而已。

這個漢字被認為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後來晚清政府再次戰敗簽訂條約時,英國將這個字的禁用聲明給寫進了條約當中去,晚清因而不能再使用“夷”來稱呼英國。然後就開始使用其他的字來稱呼英國,而這個新字就是洋了。很多來自外國的事物都被加上了“洋”字了,比如稱使用“洋人”用於稱呼外國人,甚至從外國傳入的一些蔬果和用具,也同時擁有了個“洋”字來開頭,如今的“洋酒”和“洋奶粉”等稱呼還是可以從不少人口中聽聞的。

這個漢字被認為是“侮辱”外國人?此國要求禁止使用,還寫入條約

有關“夷”的故事和後來的轉變成“洋”就寫到這裡,可見中國漢字本身蘊含的意義的深遠,想要更深入的瞭解中國漢字歷史需要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最後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此字引來的故事變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