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理財重拓新產品矩陣,構築用戶投資多樣化

近日,海象理財將設立多維矩陣式板塊,囊括理財、基金、保險、眾籌、海外等多項新業務。據悉,這是海象理財App的一次正式升級,“全面化、體系化、集團化、綜合化”金融集團戰略版圖即將形成。自此,海象理財通過在平臺交易、用戶投資、風控建設、品牌塑造上不斷髮力,已經形成了“智能理財、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三大核心佈局,力求“讓理財更簡單、讓金融更普惠”。

海象理財表示,隨著行業進一步加強監管,互金行業恐不能再以金融創新為藉口,再度逃避或者推遲合規,這對整個行業都將是顛覆性的。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互金行業很有可能將形成系統性、規範性、連續性的行業準則和監管規範,同時監管主體將正式找到歸口。可以推測,今後各地方金融局將加快行業區域化監管細則的出臺,為整體行業的全面監管先期試水,並最終形成頂層統管、因地制宜的一攬子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全面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打好基礎。因此在產品端,必然需要各個平臺做出革新的舉措。

根據數據顯示,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必將在滿足實體經濟需要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發展契機。引導資本脫虛向實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話。只不過,推動互聯網金融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產業鏈資源優化、企業兼併重組上,將發揮更加切實的作用。互金平臺將成為國民經濟真正的潤滑劑和推進器,而不是尋求簡單套利的通道業務,更不能成為隱性的龐氏交易。產融結合的兩個重要抓手——國有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將針對國有大型企業的去槓桿、去產能、兼併優化等任務發揮權重力量;而互金平臺則通過輻射產業鏈節點上諸多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系統、有效的金融服務。

對此,海象理財認為,相較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具有轉身靈活、高試錯效率、市場貼近性更強的優勢,因此主動貼近實體經濟的“微觀環境”,進一步協助各企業主體尋求過冬之道更加便利。平臺方應在技術積累、數據沉澱所形成的行業經驗的指導下,為經濟的各個“節點”設計出更加符合現狀的金融服務方案,同時運用技術的力量,探索新金融模式和新商業模式之間共通、共融、共贏的可能性,並在金融科技全面滲透的基礎上探索科技監管的實操性,成為整體金融體系不斷升級的孵化器,從而先期釐清各類風險、確保金融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