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產銷兩地價差5塊!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一夜之間,產銷兩地價差5塊!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南豬北養的後遺症已經出現,中國的養豬業已經進了死衚衕,裡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為解決供應問題,目前只能在安全地區請當地屠宰廠代宰,再進行冷凍運輸?

今日全國外三元均價為13.95元/公斤,較昨日上漲0.29元/公斤。今日多個主銷區豬價暴漲,暴漲最為明顯的地區為浙江、重慶省份豬價已經突破9元大關,向10元邁進!主產區東北仍維持5元左右,全國兩地價差最高達4.95元!

原本非洲豬瘟疫情致“兩南境地”豬價再受波及下跌,但令人意外的是,周邊幾個臨近省份(如,重慶、廣東、四川)這次生豬價格不跌反漲,且幅度較大,原因為何?

從生豬產能方面來看,疫區湖南是全國生豬出欄大省和生豬調出核心省份,2017年湖南省生豬出欄6116.3萬頭,位居全國第3名,佔全國生豬產能的8.88%;全省有62個國家生豬調出大縣,每年外調生豬2000多萬頭。

一夜之間,產銷兩地價差5塊!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從生豬供應方面來看,湖南貫通南北,臨接華中、西南、華南的湖北、重慶、貴州、廣東、廣西、江西6省市區,出現疫情後,根據農業農村部生豬及其產品跨省調運監管的要求,全國除港澳臺、新疆、青海、海南外的28個省(市、區)生豬跨省調運將全部暫停。

若跨省調運暫停,湖南本省生豬短期內將大量積壓,豬價或快速下跌。而廣東、重慶、四川作為調入主銷省份,供應鏈斷裂導致供需矛盾突出,可以說,跨省調運一日不解禁,廣東、重慶、四川豬價將被持續推高,全國區域價差也將持續加大。


有人說,南豬北養的後遺症已經出現,中國的養豬業已經進了死衚衕,裡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為解決供應問題,目前只能在安全地區請當地屠宰廠代宰,再進行冷凍運輸?有人認為這並不是明智之舉,原因有四點:

一夜之間,產銷兩地價差5塊!養豬人該如何應對?


冷鏈運輸方式


中國豬肉市場百分之七八十是以鮮銷為主。鮮肉在運輸之前,需要降溫排酸。屠宰的鮮豬肉要放在冷庫裡降溫幾個小時。如果只靠機動車把熱的鮮豬肉降溫,達到排酸的效果,根本就不可能。

況且,冷鮮肉運輸和凍品的保溫和降溫是一個硬性要求,空運、海運、鐵路運輸都不適合,只能依靠公路,如果運輸途中天氣因素干擾,時間過長會影響肉的品質。

疫情控制問題


非洲豬瘟病毒首先是一個外來病毒,究竟是怎麼傳進來的?現在應該還沒有一個明確答案。如果冷鏈運輸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那麼瀋陽運往山西的白條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又怎麼解釋?

顯然,凍品和冷鮮肉更適合病毒的長期存在。如果是活體,非洲豬瘟病毒具有潛伏期,我們更容易觀察和預警防治,疫情的發生。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不在於活體和冷鏈運輸的模式。而在於監管,監管不到位,幾起豬瘟病毒的擴散,都是和相關人員有直接關係,運輸方式的改變,改變不了病毒的傳染和擴散,那只是表面文章。

過分冷鏈運輸不利豬業發展


過分的冷鏈運輸會加劇生豬產銷區的矛盾,全國各地屠宰行業機器設備,是根據這個行業多年的實際需求投資建設的。中國整個屠宰行業規模很大,如果過分追求冷鏈運輸,將不適合中國養豬業的發展,牛豬生產地區的屠宰設備根本就不能夠滿足牛豬屠宰,更不要談到冷鏈運輸。

養豬各行業生產問題


一種運輸模式的改變更要考慮一下養豬各行業的生存問題,中國經濟應該是市場經濟,我們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每一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應該代表全國,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也符合三個代表精神。如果要制定一個行業規則 還是要與實際相結合吧。

所以,不管是冷鏈運輸、還是活豬運輸,快速檢測才是當務之急,僅靠禁運不但很難解決根本問題,而且讓某些豬業鏈上的人,成為壓榨養豬人,獲取更多利益的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