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阿里和腾讯哪个会更厉害?

无忧了么


未来的事我们谁也无法保证,但是可以看看过去的十年间腾讯和阿里巴巴有怎样的不同。

2018年是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的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节日阿里启动了一站一星计划,决定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

2018是腾讯诞生的二十周年,在这一年腾讯的股票市值下跌超过一万亿港元。因此,腾讯在9月30日宣布启动“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第三次组织架构升级。

2008年腾讯和阿里巴巴同时被外界寄以厚望,一个主打电商领域一个主打社交游戏领域,两家企业都有无限的可能。然而十年过去了,阿里巴巴仍旧被世界看好,可腾讯却是陷入了18年来首次利润下滑的局面。

下面我们就从腾讯这十年间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看,十年时间中腾讯到底是什么而逐渐落后了。

第一阶段 技术驱动让大家紧跟时代步伐

2008年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拥有无限的活力。此时腾讯刚刚确立自己在社交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建立国内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自主建立的研究机构——腾讯研究院。

2010年3月5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一亿,这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全世界首次单一应用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外界无不赞叹与腾讯在社交领域的数据处理能力,同年腾讯与美国思科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这一时期,阿里巴巴并没有腾讯这么风光。2008年,马云刚刚邀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加入阿里巴巴,同年10月阿里巴巴研发院正式成立,同时也开始研发“大规模数据计算”——阿里云飞天计划。

此时的腾讯与阿里巴巴,虽然在规模上并不能和Google、微软相提并论,但对技术重视与投入,为它们日头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技术优先还是资本优先

2012年腾讯开展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了七大事业群,并明确的提出内部竞争机制。

此时的腾讯,仅仅凭借QQ业务就拥有了超过1亿七千万用户。2013年年初腾讯参照QQ业务模式打造出来的微信总注册用户突破三亿,此时的腾讯已然明白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近5亿互联网用户的流量资本。

如何最大程度的将用户流量变现,腾讯决定启用同部门竞争机制。一个QQ邮箱的登录页面最高峰时五个团队在做,谁做的好就采用谁的方案,同时KPI也归谁,而竞争失败的那一方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在这几年中腾讯不断的推出新产品,QQ微博、QQ微视、QQ旋风……一系列产品层出不穷。同时残酷的内部竞争也要求这些新产品短时间内就要达到相应的KPI目标,如果达不到则意味着是在浪费腾讯现有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不止只有腾讯一家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QQ微博、QQ微视、QQ旋风这些不温不火的业务逐渐被腾讯所放弃。为了将流量收益最大化,腾讯不可能耗费过多资源去投资这些前途渺茫的非核心业务。

并且随着微信的成功和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各部门之间业务协调问题,腾讯让每一个产品线都像当初的微信一样,拥有一整套独立人事架构。完全独立的人事架构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彼此都不是互联互通的,甚至在同部门竞争机制下,不同项目组的研发数据都不互通。

随着腾讯体积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腾讯还是构建自己的投资版图。7.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8500万美元投资人人车、数十亿美元投资美团……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腾讯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比腾讯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年阿里巴巴仍旧在捣鼓自己的阿里云、双十一、达摩院。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这些年就像一个技术宅一样,不断的研发新技术,完善老产品。就连一年一度的双十一,阿里也仅仅是在算法数据和用户体验上做优化,坐拥数亿用户的阿里,近些年居然没有试图打造出第二个双十一。

第三阶段 腾讯掉队了

2018年上半年,腾讯股价持续下跌超过一万亿港元。在全世界都在看衰腾讯发展潜力的时候,腾讯再次转型并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 进军B2领域”的口号。

然而十年过后,人们却找不到腾讯在技术方面还有那些引以为傲的东西。除了QQ、微信和近十亿互联网用户之外,曾经让全世界都惊叹的数据处理技术在腾讯身上也没有了影子,今年9月“腾讯云删库事件”更是扯下了腾讯最后一块遮羞布。

在4月份的“头腾大战”中,曾以技术见长的腾讯只能通过QQ、微信限制外链的方式,来遏制字节跳动对自身用户流量的侵蚀。一直强调内部竞争的腾讯,迎来了外部挑战者后,除了利用流量和资金打造出一个微视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还击方式。

反观此时的阿里巴巴,仍旧在做阿里云、双十一、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只不过此时阿里云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云计算提供商,双十一的销售今年也有望突破2000亿,支付宝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钱包。

从2008年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阿里巴巴仍旧是一个技术宅,他们用更好的技术服务了全世界。而这十年间,腾讯已经从一个以技术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做到了占据互联网半壁江山的互联网投资企业。

有人说,这十年阿里巴巴的发展推动了全世界,而腾讯的发展则仅仅是让腾讯变得更有钱了,对此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喻拓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阿里和腾讯未来十年,谁更厉害,还真不好说。二者业务不同、发展策略不同。不过在互联网下半场的转型方面,阿里似乎脚步更快。


新零售vs智慧零售

最近腾讯股价暴跌40%,市值蒸发万亿,一下子无数散户损失惨重,业内开始唱衰腾讯,搞得腾讯好像快倒闭了似的。

从《“狗日的”腾讯》到《腾讯没有梦想》,腾讯的用户时长占有率不断被头条系产品突围,腾讯似乎也已经到了增长瓶颈期。

比起腾讯,阿里则要霸道得多,收购优酷,收购饿了么,只要阿里需要,买就一个字,卖给阿里就变成阿里的流量入口。

虽然阿里霸道的名声在业界没什么好评,但是一直牢牢把控主动权,让阿里在互联网下半场的转型中更为迅速。

马云早早提出新零售概念,收购饿了么,收购大润发,扩充自己的新零售线下场景边界,推出盒马鲜生,投资银泰百货,在银泰百货开了天猫体验店,阿里的新零售之路走的风风火火。

另一方面,腾讯推行智慧零售,与永辉超市合作,推出样板店,打造超级物种,和京东一起入股步步高,开放小程序给零售企业导流。腾讯主要是合作为主,这样能以量取胜。

阿里的掌控,腾讯的合作,到底谁的发展更好,还需时间验证。


云战役

国外,谷歌云和微软云都已经十分完善了,国内百度迟迟没有感受到时代号召,技术大拿走的差不多了,才推出公有云。阿里从百度、谷歌、微软挖了很多技术大牛,打造了阿里云。腾讯云也在稳步发展中。

三方比较,貌似是阿里云优势地位更明显,但是云战役也是持久战,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未来十年,则是见分晓的时候了。


腾讯的文娱

文娱还是要看腾讯,优酷被阿里收购后,日渐落寞,去年还有一些强势节目,今年则落寞了许多,如今视频网站基本上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天下,明年双方又有一大堆爆款节目正在排队播出中。

不止优酷,天天动听被阿里收购后,改名阿里星球,也早早被玩坏了,反正文娱项目在阿里手里都被折腾的一言难尽,但阿里还是在可劲折腾文娱,也是非常有韧性了。

文娱方面还是要看腾讯的,尤其腾讯调整架构之后,打通平台内容,连推两款新的短视频应用,制作精良,潜力非常,未来的文娱天下,腾讯的头部地位仍然难以轻易动摇。


反正双方各有优势,这么多年,谁也没能干掉谁,前电商时代,腾讯做不好电商,靠投资京东、唯品会制衡淘宝,后社交电商、内容电商时代,腾讯又有拼多多和公众号、小程序助力。

阿里做不好社交,不抛弃,不放弃,折腾折腾,也做出了用户过亿的钉钉。

有竞争才有看头,看腾讯、阿里双方你来我往,互相竞争,也共同进步,双方亦敌亦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很多人认为未来是阿里更厉害,但我认为还是腾讯更厉害。原因无非就是阿里是做电商的,而腾讯是做社交和游戏的。中国现在年轻人喜欢干嘛?没错

就是每天网络聊天和玩网游!玩网游玩哪家最多?没错就是腾讯!

未来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更厉害。毫无疑问年轻人都还是向腾讯靠拢的!没办法谁叫玩游戏的都是90后00后的天下呢?那腾讯是国内第一的网游公司,大家都玩腾讯的网游,肯定腾讯赚钱最多了。再加上腾讯本来做社交起家的,微信也和QQ一样成了10多亿中国人的选择,那腾讯不厉害才怪!

再看看阿里系的应用,其实我们平时真的用的不多,用的多的还是淘宝优酷等少数几个。


当然马云已经将阿里做到世界前十的互联网大公司了。所以即便是腾讯稍微厉害一点阿里也是差不了多少的。当然如果未来能有更好的电商公司超过阿里的话,那么阿里可能就会一落千丈,也不是没这种可能。


树鱼的哲学


肯定是腾讯厉害了!腾讯稳定得多!至少阿里的东西我就只用了高德地图和去哪儿!腾讯系的就用得比较多了,美团京东微信,QQ!


万里归来愈少年


个人认为未来十年阿里厉害,因为阿里有几个独角兽走在前面,支付宝,阿里云,芯片都是腾讯慢好几拍的,特别是阿里云,腾讯和百度还质疑多多,反观腾讯除了QQ和微信后,没用什么拿的出手的,都是靠攻城掠地(收购)当然下面还有一帮小弟,就是山寨版战国时期的六国合纵连横抗秦,在来看看腾讯的开放生态,本身就是个矛盾的,更多的是把流量奉献给很多腾讯没关系的公司,该给的没给流量,里外不是人,下面一帮小弟会怨声载道,腾讯的股东们也不愿意,在来看看腾讯的小视频和网购方面(除了阿里),本来是自己先做的,硬是给头条系和拼多多超越,说明腾讯手握主动而又利用不好流量而被动,所以我看好阿里。谢谢


草根望星


就战略而言更看好阿里巴巴!如果阿里巴巴做成全球eWTP能实现全球(买卖付运游)到2036年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到时候腾讯无法跟阿里比!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有商业的地方就有阿里!阿里有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平头哥芯片、达摩院,阿里在东南亚成功阻击亚马逊电商,在俄罗斯和中东做得也比亚马逊好,阿里是要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后拿下美国!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定单处理、生产制造、仓储运输、批发零售这条产业链,如果阿里能通过商家大数据让产业链上的商家快速对接,并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如果通过全球中小企业交易数据,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但那时蚂蚁金服必须有顶级的风控系统,解决全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到时候蚂蚁金服的市值可以想象!

腾讯微信海外化受阻,由于社交软件有极强的用户粘性,在日本和台湾省干不过line 在其它地方干不过what'sApp 如果微信想到海外实现支付必须拿到当地牌照、打车、购物、外卖等功能必须和当地公司谈!


Sybud


不分析数据了,说点主观的,私以为肯定是阿里。

对于未来的预期最大的可参考性就是格局,可以说当企业到了如此规模以后,大局观决定着未来的一切。

两家公司同样具备的是优秀的团队和组织架构,鲜活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说腾讯没创新的我不与辩驳,但一个公司如果真的只会山寨是走不到今天的)。同时,两家公司的商业版图之巨大,应该说在中国企业中也是空前的。

那么究竟两家公司在大视野方面和未来格局发展上有什么不同呢?

两家公司的核心,分别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和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他们同样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和用户的粘合度。但双方,甚至是三方(加上百度)又都想要去对方的优势产业中分一杯羹。阿里尝试了多年的社交产品始终未能成形,而腾讯在尝试了多个电商平台以后选择了投资京东。

其实多年来那么多回合的较量双方始终撼动不了对方在核心领域的绝对优势,只能是双方试探并稳固自己的体系。但从长远看来,零售相比于社交和游戏更加贴近于人们的生活,相较于京东以物流建立起来的购物体验优势,淘宝和天猫双线建立的则是庞大的商业帝国,从商家数量到产品品类再到销售额,京东跟阿里在规模上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再加上阿里巴巴本身在批发上的所向披靡,可以说电商的绝对领先优势很难被动摇。

反观腾讯,在社交上虽然微信已经突破10个亿的月活用户量,但用户的疲劳期显然已经来临,从公众号连年下降的数据可以看出,用户渐渐更加喜欢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西瓜视频+抖音的组合,字节跳动可以说已经在社会化媒体上给予了腾讯一记重创。而另一方面,作为曾经利用QQ庞大用户量建立用户优势的微信,其实核心还是一个IM软件,朋友圈相对封闭的环境和95后、00后市场份额的逐步走低可以看出,危机四伏。那些还未走进社会的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IM,他们需要真正的多样化的社交手段,他们本身没有人脉,朋友圈除了家人就是同学,形同虚设。

而从游戏的角度说,成也爆款败也爆款,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吃鸡,显然现在的游戏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没有暴雪一样在游戏领域多年的深耕,也没有steam这种真正百花齐放的游戏平台。追着爆款走,只能风骚一时,无法历久弥新。暴雪一款《星际争霸》20年过去了出一个仅仅在画质方面提升的重置版依然唤醒了无数老玩家,这不仅仅是爆款能够带来的。

从大的格局上看,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一年以来,所显现的巨大能量有目共睹,马云在大局观上的却可以说是个绝无仅有的奇才。相比于腾讯,似乎阿里或者说马云能够看得更远,一个堪称国际顶级豪华阵容的研究院,不隶属于国家而隶属于一家企业的研究院,想想实在比双11再高的销售额都更加令人激动。

所谓的未来之争,就是站在今天赌明天,而这,恰恰是阿里最擅长的东西。


未泯双瞳


阿里未来的发展更好一点,因为腾讯系所有的发展都基于微信的流量,阿里的体系结构比较合理,既独立又相关。既能独立发展又能为体系贡献力量。微信的体量虽然很大,但是地位也不是很稳固,也就是说如果微信的地位受到削弱,那么其整个体系会受到极大影响。不远的将来就会被头条啃走一大块,社交新闻娱乐的用户属性有些相似,将来这块的用户将会被细分,头条,抖音等的崛起已经初显这种趋势。头条,抖音等,,当他们的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很容易在用户之间互联形成社交,这会夺走一部分细分的社交市场。在微信极盛的时代,其他的崛起都是微信的损失,阿里做不成社交因为他体量虽然大,但是他的用户群体没有社交基因。所以腾讯将来会随着微信的天花板而迟滞。阿里不大相同,虽然有垂直电商发展,但是没有影响到阿里的根本,他的金融,支付宝,物流,征信,不同的领域全面发展,都是相互打通的。体量大而壮实,你可以达到超过阿里的某一点,但是你要跟它抗衡,你就要有全领域的实力,这个很难。所以接下来阿里还会有一定的空间,而腾讯会因为微信的天花板而迟滞。


牛树八


就目前的趋势来说,毫无疑问的是阿里,两家公司的定位完全不同,阿里从某方面来说已经具备真正的科技公司的本质,腾讯则不然,腾讯更像科技公司中的商人,其实早期这是可行的,腾讯在电子商品上的投资和收益确实也证明了这点。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当资本市场扩张感到乏力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必须得面对自身生产力缺乏这个核心的问题,我前两年去过平安旗下的科技公司,已经是在崩溃死亡的边缘,能撑着全靠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转,然后抓住时机上市,撑住资金链,然后循环往复。是不是有点像个旁氏骗局,显然这不是腾讯想做的,从长远来看,腾讯应该从投资者转换角色,阿里走的就是这条路,用庞大的资金支持研发,然后用研发的技术支撑,获取更大的利润。很明显,阿里度过了前期的摸索,进入了成长期,腾讯可以做,也只能做的是用更加庞大的投入,换取更短时间内,科研力量的发展。然后依靠自身的优势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我讲个道理吧,如果不是政策,腾讯可能几年内就没了


国士无双8406


腾讯成功领域多 比较厉害些 阿里很危险 用户决定一切 网购依赖性不强 很容易被其他平台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