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水,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江南意象。地處江南的崑山,就是這樣一個水鄉澤國。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千燈古鎮。

陽澄湖名頭響亮。秋風起,蟹腳癢。一到這個季節,不知有多少老饕對著大閘蟹垂涎欲滴。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大閘蟹。

提起中國水鄉,周莊是個無法繞過的名字。如今水鄉旅遊的火爆,離不開周莊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周莊。

崑曲的溫婉纏綿,何嘗不是因為生在這水鄉,才能如此瑩潤通透。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在江南水鄉之中,船或許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如果崑山有什麼是與水鄉的含蓄內斂不相符的話,那當然就是“中國百強縣第一”這個鋒芒畢露的稱號了。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夜景。

作為曾經的蘇州最窮縣,崑山的故事,算得上是“理想人生”的模板。平靜地出生,偶爾有過閃光,也有過蹉跎,最終抓住機遇,一飛沖天。這何嘗不是我們多數人對於未來的期待呢?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膽子大的“小崑山”


崑山稱不上那種在重大歷史關頭,站在關鍵位置上的城市。她在中國無數座城市之中,並非最顯赫的那一個。崑山這個名字得自小崑山,而這山已被劃入上海境內。今天,她還被不少人稱作“上海後花園”,似乎這座江南小城只是個配角。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巴城古鎮。

夾在蘇州與上海這兩個中國最出類拔萃的城市之間,崑山的命運似乎早已註定。但是,就是這個配角,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襲大戲。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正在正儀老街參觀的博物小亮、河森堡和戰研老師。

早年的崑山是個農業縣,破爛陳舊,仰仗江南水鄉的魚米豐饒,雖不至於餓死,卻總流露出小富即安的小家子氣。因為在蘇州六縣市中排行最末,還得了個“小六子”的稱呼。縣城裡小路曲曲折折,光線昏暗,被戲稱為“褲襠巷”。甚至有人僅用七個字,就概括了崑山當時的面貌:“窮土惡水血吸蟲”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陽澄湖水資源保護區。

等到改革開放成為主旋律的時候,崑山並未第一時間嗅到機遇的氣味,而是依舊按照自己熟悉的節奏生活著。周邊無錫、江陰等地早已摩拳擦掌,率先創下了”蘇南模式“,只有這個“小六子”淡定如初。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陽澄湖水資源保護區。

崑山人反應雖慢,卻是動作最快,膽子最大的一個,過程中還做了不少“出圈”的事。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姜航村。

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批准成立了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名單上沒有崑山,但是崑山人悄悄地自費辦起了經濟技術開發區。14個開發區每平方公里投資1.2億元,崑山只有十分之一。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把崑山和14個“官方認證”的開發區放在一起,她的生產總值卻排在了第三位,僅次於廣州和上海。小小的縣城,爆發出讓人咋舌的巨大能量。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未來城。

誕生過沈萬三這位大富豪,崑山人大概天生有做生意的頭腦。自己要技術沒技術,要資本沒資本,可是崑山有土地,那就長短互補,把需要土地的技術和資本請進來。至今,崑山仍然聚集了大批臺資企業。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在崑山最無法避免的就是遇見大大小小的臺資工廠。

當時的中國,剛剛從高壓狀態的政治環境中脫身,所有人都心有餘悸。崑山卻大刀闊斧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計家敦理想生活村。

光有膽子還不夠。崑山人迅速掌握了變革之中成功的不二法門,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上級沒給政策,那我們便自己闖出一條路。南京大學的學者曾在周莊進行社會調查,針對“想得到某種東西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77.12%的受訪者給出的回答是“靠自己努力”。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早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崑山的成功,又是一個運氣與努力相互成全的故事。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最富貴的溫柔鄉

必須承認的是,比起走馬觀花的旅行,崑山更適合小住,甚或定居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錦溪古鎮。

第一次得以一睹這“中國最牛縣(市)”的真容,是先飛到上海,再坐17分鐘的高鐵。從被旅客擠得滿滿當當的上海虹橋,一下子到了崑山,因為並非早晚高峰期到達,竟生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焦躁的汙濁空氣中解脫出來,好像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崑山被稱作“上海後花園”。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花橋鎮緊鄰上海,如今已能通過地鐵直達上海。

擁有超過五成的外來人口,崑山其實早已不是崑山人獨享的溫柔鄉了。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反殺事件”,兩位當事人就都是外鄉人。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正儀老街的“小香港”理髮店,一切都保持著以前的樣子。

這並未擾亂崑山的節奏。崑山人依舊講著吳儂軟語,依舊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繼續生活。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正儀老街街頭的各種香菸盒。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口味上。蘇州人晨起離不了一碗麵,崑山人也是如此。一碗奧灶面,紅湯渾厚,白湯鮮甜,五花八門的澆頭,足以讓每個外地人好好糾結一番,可是崑山人心中底氣十足,昨天吃了甜甜的鱔絲,那麼今天來一塊油脂豐富的大排再好不過了。也有人不浪費那個時間,果斷選擇雙澆、三澆、四澆,一次過足癮。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奧灶面和各種澆頭。

崑山人愛吃,依河湖而居,料理河鮮自然是像模像樣。現殺的鱔魚斬段,與蒜子同燒,濃油赤醬,能送下兩碗白飯。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吃鱔魚,起碼兩碗米飯打底。

比起鱔魚這種“重口味”,小河鮮似乎更受崑山人青睞。細小的河蝦,簡單白灼就足夠嚐出自然的鮮味。讓人不停下箸的一定有鰟鮍魚,小小的魚身,看起來就像鯽魚小時候,油炸後香酥無比,連骨頭都可以嚼爛。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紅燒䰾魚。

還有與河豚一樣脾氣暴躁的䰾魚,紅燒味已極美。最叫人難忘的還是肥嫩細膩的魚肝,拿來做䰾肺湯,湯清如水,卻滿是䰾魚的鮮味。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䰾肺湯。


崑山河鮮中真正的大佬,要數陽澄湖大閘蟹。如今正是農曆九月,民間常說“九圓十尖”,吃母蟹正當其時,黃肥膏白的公蟹也正值大規模上市的前夕。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剛出鍋的大閘蟹。

或許是因為大閘蟹太過常見,崑山人並不刻意追求時令,六月黃豐滿的肉質也足以解饞。切塊的六月黃,先在切口拍粉略炸,蔥姜熗鍋後下鍋翻炒,再加入麵糊快速炒勻。麵糊中浸透蟹味,蟹的汁水又被面粉牢牢鎖住,相輔相成。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面拖蟹。

可能對不少無肉不歡的人來說,河中水產的鮮滋味並不足以撫慰飢餓的腸胃。一位六百年前的鉅富可能早已猜到你們的心思,他就是沈萬三。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萬三蹄。

遊客到周莊遊玩,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那一桌卡路里爆棚的萬三家宴了。肥嫩的萬三蹄據說是沈家頓頓必上的壓桌大菜,看著一桌大魚大肉,讓人不禁為沈家人的心腦血管健康感到擔憂。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泡泡餛飩。

走在崑山街頭,能夠感覺到當地人處在一種很鬆弛的狀態之中,少有為生計疲於奔命的窘迫感。這種狀態在各個水鄉小鎮之中更為明顯。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錦溪古鎮裡售賣魚乾、蝦乾的店家。

在錦溪古鎮,我們一行人想要買些魚乾、蝦乾,正在打牌的店家,一邊起身來稱重、收錢,一邊還不時回頭盯著牌友,叫他們不要偷看她的牌。或許在她眼中,做生意與娛樂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存在誰先誰後的問題。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水造崑山

崑山的水鄉之名是名副其實。崑山9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淌著2815條河,河道2800公里,大小湖泊41個,水體面積佔崑山總面積的16%。1949年,這個數據是30%多。*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周莊航拍圖。

崑山的母親河是婁江。

她以前的名字婁縣,就得名於此。但是,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對於崑山,影響更為深遠的都該是吳淞江。崑山水網縱橫,河沼如星羅棋佈,正是身為太湖洩洪通道的吳淞江,明裡暗裡與海水較量,才造就了這一切。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吳淞江。

身為水鄉,崑山下屬的錦溪、千燈、周莊、巴城各小鎮都是嬌羞的。絕少有北方的大開大合。取而代之的是曲徑通幽的精緻,以及豁然開朗的驚喜。穿行在古鎮之中,雖不至於有穿越時空的錯覺,但總歸是不經意慢下腳步,走走停停,挑挑揀揀,也是一樂。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錦溪古鎮。

舟行其間,陽光斜灑下來都飄飄搖搖的,檣櫓劃破水面,嘩啦嘩啦的聲音,拂過因旅途疲憊而緊繃的神經,看著兩邊牆體斑駁的老屋,整個人一下子散漫得骨軟筋酥。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錦溪古鎮。

像崑山這樣平靜而從容的生活背後,一定是有深厚底蘊所支撐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耕讀傳家就是崑山人心中理想生活的樣子。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正儀老街的水道邊,總能看見用水擦洗身體的居民。

早在西晉,崑山人陸機與陸雲二兄弟已憑藉文章名世。陸機手書的《平復帖》,穿越1700年時光,保存至今。文脈傳承,崑山人以田園安身立命,以讀書出人頭地。從南宋衛涇到清朝徐元文,這片土地誕生了多位狀元。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千燈古鎮一隅。

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崑山人是朱柏廬,或許你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聽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警句就出自朱用純所編的《治家格言》。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巴城近年在打造崑曲小鎮形象,聽一場崑曲也是不少人到崑山的必選項目。

同為“崑山三賢”,相較於朱柏廬力求修身齊家的一絲不苟,歸有光留給世人的,是他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悲切。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志》歸有光

崑山看起來如小家碧玉一般,恬淡的生活才是主旋律,鮮有能展露其剛正與果決的機會。不過,偶露崢嶸,便是一鳴驚人。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千燈古鎮秦峰塔。

中國有幾人不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壯呢?可是又有幾人知道,“崑山三賢”的第三位,顧炎武的家鄉正是這溫柔軟糯的江南水鄉。如若不是崑山的滋養,我們今日又少了一絲熱血沸騰的衝動。

*《日知錄》原句為:“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現今流傳的八字成語,是梁啟超總結提煉而成的。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崑山一中裡的顧炎武雕像。

顧炎武以書生之軀,投身義軍,試圖解崑山之圍。崑山城破,他未能成功。他的兩個弟弟及嗣母喪身亂軍之中,生母被清軍斷去一臂。他很幸運,活了下來。他又很不幸,不得不面對國破家亡的局面。顧炎武變賣家產,遠走他鄉,再未回到崑山。這片土地最傑出的兒女之一,自此與故鄉相忘於江湖。


從蘇州最末到中國最強,這個水鄉如何逆襲?


▲ 慧聚寺。

崑山人骨子裡是不甘平庸的,歷代先賢如此,創造經濟奇蹟的萬千崑山人亦如此。儘管在漫長曆史中,崑山只是個後起之秀,但是崑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重重地在中國人的故事裡寫下了一筆。完成華麗蛻變的崑山,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