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有影响力的,西方学者认为现代饮食是古代的一种另类文化传承,因此古代人已经吃的很好。其实不然,现代的无数美味佳肴,是随着时代的开放和发展,慢慢交换传承进来的。有些食物更直接是舶来品,来自海外进口,古代哪会有这些?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人人都觉得当皇帝好,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全国的美食挨个进贡到桌子上随便吃。更何况唐朝那样的盛世,作为历史上为大家赞叹的繁华朝代,四方都要朝拜,那吃的东西肯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相反,事实是唐代的饮食还挺寒酸的。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唐朝虽然已经有了谷物,也有了大米,可以做出米饭,但他们却不喜欢吃。因为胡人血统的缘故,他们更喜欢吃的是面食,尤其是饼。有一种饼是非常流行的,只要把面团捏成饼的形状,洒上芝麻,放到专门的泥炉子里烤制就行了,叫做胡饼。虽然做法简单,看起来也就是普通面饼,在当时可是十分火爆,人人都爱吃。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有了饭,自然要说到菜。炒菜这个炒,是到了宋朝才开始流行的,也就是说,唐朝人吃菜就只有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没有半点油水,怎么谈得上好吃?靠着这三样做出来的菜,也不可能丰盛到哪里去。至于肉食方面,他们吃得最多的是羊肉,主要喜欢烤羊嘛。羊肉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和现在的猪肉一样,唐朝人不太喜欢吃猪肉,牛马作为劳动力,是重要保护对象,敢吃是犯法的。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为什么不提到鸡鸭鹅呢?因为这些家禽在唐朝不算在肉里面,有个典故是,唐代初期一个宰相很喜欢吃鸡肉,没有鸡肉就吃不下饭去,尤其是到了地方更要放肆大嚼。因为太宗禁止官员到地方上吃肉,他就被告发了,太宗护犊子,直接说,鸡肉不算肉。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主食肉类都这么寒酸,蔬菜更是悲剧了。在那个时期,土豆、辣椒、洋葱、玉米等等都还没有传进来,连大白菜都很稀少,人们最常吃的就是秋葵,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蔬菜了。压根没有种子,皇上自然也吃不到。不过唐朝也是有美食的,比如他们的粥做的特别好,香甜可口,经常放各类水果干果蔬菜肉进去当配料,调制的十分美味,可以说是现代花样粥的前身。另外,唐朝人善于吃鱼,最流行吃生鱼片,日本人挚爱的生鱼片,就是这么传过去的。

明明都说大唐盛世,皇帝们却吃得那么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虽然是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最富裕的朝代,因为自然条件,地域环境等限制,在饮食方面确实谈不上丰富,甚至和现在相比要被称为匮乏。对于唐朝的美食,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