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中國的飲食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有影響力的,西方學者認為現代飲食是古代的一種另類文化傳承,因此古代人已經吃的很好。其實不然,現代的無數美味佳餚,是隨著時代的開放和發展,慢慢交換傳承進來的。有些食物更直接是舶來品,來自海外進口,古代哪會有這些?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人人都覺得當皇帝好,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全國的美食挨個進貢到桌子上隨便吃。更何況唐朝那樣的盛世,作為歷史上為大家讚歎的繁華朝代,四方都要朝拜,那吃的東西肯定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正相反,事實是唐代的飲食還挺寒酸的。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唐朝雖然已經有了穀物,也有了大米,可以做出米飯,但他們卻不喜歡吃。因為胡人血統的緣故,他們更喜歡吃的是麵食,尤其是餅。有一種餅是非常流行的,只要把麵糰捏成餅的形狀,灑上芝麻,放到專門的泥爐子裡烤制就行了,叫做胡餅。雖然做法簡單,看起來也就是普通麵餅,在當時可是十分火爆,人人都愛吃。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有了飯,自然要說到菜。炒菜這個炒,是到了宋朝才開始流行的,也就是說,唐朝人吃菜就只有烤著吃,蒸著吃,煮著吃,沒有半點油水,怎麼談得上好吃?靠著這三樣做出來的菜,也不可能豐盛到哪裡去。至於肉食方面,他們吃得最多的是羊肉,主要喜歡烤羊嘛。羊肉在那個時候的地位,和現在的豬肉一樣,唐朝人不太喜歡吃豬肉,牛馬作為勞動力,是重要保護對象,敢吃是犯法的。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為什麼不提到雞鴨鵝呢?因為這些家禽在唐朝不算在肉裡面,有個典故是,唐代初期一個宰相很喜歡吃雞肉,沒有雞肉就吃不下飯去,尤其是到了地方更要放肆大嚼。因為太宗禁止官員到地方上吃肉,他就被告發了,太宗護犢子,直接說,雞肉不算肉。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主食肉類都這麼寒酸,蔬菜更是悲劇了。在那個時期,土豆、辣椒、洋蔥、玉米等等都還沒有傳進來,連大白菜都很稀少,人們最常吃的就是秋葵,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蔬菜了。壓根沒有種子,皇上自然也吃不到。不過唐朝也是有美食的,比如他們的粥做的特別好,香甜可口,經常放各類水果乾果蔬菜肉進去當配料,調製的十分美味,可以說是現代花樣粥的前身。另外,唐朝人善於吃魚,最流行吃生魚片,日本人摯愛的生魚片,就是這麼傳過去的。

明明都說大唐盛世,皇帝們卻吃得那麼寒酸,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雖然是歷史上經濟最繁榮,人民最富裕的朝代,因為自然條件,地域環境等限制,在飲食方面確實談不上豐富,甚至和現在相比要被稱為匱乏。對於唐朝的美食,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