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近日看清史较多,发现一个问题:多数皇长子都没有成功承继皇位,甚至不得善终,而排行中间的,却更容易上位。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战功赫赫,且早早参与军政事务,因与 努尔哈赤手下五大将不和,总被告状,终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年仅36岁。之后由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长子豪格同样广有战功,皇太极猝死后,自己亲掌正蓝旗加上皇太极麾下正黄镶黄二旗拥护,与小叔父多尔衮的正白镶白旗相比还略有优势,但在争皇位时不够果断,一时谦让被多尔衮顺水推舟,终被弟弟福临继位为顺治帝,后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很快便死去,年仅39岁;

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顺治帝长子福全,虽排行老大但顺治最爱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无奈皇四子早早夭折。至顺治病终前,他膝下有6个儿子全部未成年,福全年龄最大,很有希望继承皇位。但因只有三子玄烨得过当时天花且已康复,所以基于皇位稳固的想法,顺治帝选择三子玄烨继位为康熙帝。福全虽未坐上龙椅但也得了善终,活到50岁病逝。

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康熙帝长子胤禔一心想夺嫡承继大统,无奈康熙长寿且子女众多,太子胤礽被废后竟奏请康熙杀掉这个亲弟弟,后又请张明德相面制造舆论,用巫术镇魇胤礽,被康熙知道后处以幽禁,此时年仅37岁,至63岁幽死。康熙死后,九子夺嫡的结果是四子胤禛继位为雍正帝

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雍正帝长子弘晖和皇次子弘昀皆幼殇,皇三子弘时因投靠反对派允禩被消宗籍,24岁卒,四子弘历早年受康熙帝喜爱亲自教育,同时也颇得雍正厚爱,被秘密立储,雍正帝猝死后皇四子弘历继位为乾隆帝

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乾隆帝长子永璜

,20岁时皇后去世前去吊唁,因表现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不合体统,不懂礼节,取消立储资格。从此郁郁寡欢,2年后22岁便卒逝。乾隆帝立十五子颙琰为太子后禅让帝位给他,成为嘉庆帝,乾隆死后方亲政。

从清朝各代上位皇子排行看 多子女家庭排位对人生的影响

嘉庆帝长子仅活了4个月就夭折,次子旻宁即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帝长子奕纬,生母为道光帝为皇子时的丫鬟,所以生下来20年间总遭道光帝冷漠,缺乏父爱,养成了放荡不羁,顽劣调皮的性格,道光九年,道光仅有的另外两个皇子相继去世,立储之位唯独奕纬可选,道光转而重视,但这种重视成为奕纬的负担,因逆反成性,终被道光帝一次训斥时踢到了奕纬的下部,经医治无效,奕纬便死去了。道光帝死后皇四子奕詝继位为咸丰帝

咸丰帝长子载淳为独生子继位无悬念无竞争,生母就是慈禧。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后,载淳继位为同治帝。同治帝和后面的光绪帝都没有皇子,宣统帝溥仪是否有子女不祥基本不予考虑。

清朝竞争激烈的8代继承者中皇四子竟然胜出了3次,皇长子几乎全军覆没。

那么家庭排行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呢?其实不难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多子女家庭中,排老大的很能干也很直爽,排中间的比较机灵,排老小比较顽皮,不爱操心事。

有位美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对孩子出生的次序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做了一些研究,他发现生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出生顺序先后不同,在家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渐渐地会形成不同的性格

例如:长子女(尤其长子长孙)伴随着父母、家中长辈们最大的期望,往往会小小年纪就尝试做很多的事情,因而经常遭受失败的命运,大部分思维偏保守竞争意识不强,喜欢求稳;最后出生的孩子常受到娇惯,长大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但也可能发展成异乎寻常的性格,出现某些特长。

而中间的孩子介于长子女和老幺之间,实干上比不过老大,得宠上比不过老小,为了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动脑子去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关注,这就使中间孩子的思维容易形成极强的竞争意识,在皇宫高墙内勾心斗角的权利斗争中,竞争意识最强的中间皇子比皇长子更容易胜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