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被過譽的名著?

怪島


一部作品是否得到適當的評價,要看評價的標準是什麼。標準確定以後,才能確定評價結果到底合適還是不合適,對還是不對。

《平凡的世界》從其誕生起,就存在評價方面的巨大分歧。大部分讀者認為它是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之一。有的批評家則始終認為它只不過是傳統寫寫實手法寫成的社會意義高於文學價值的二流作品。這顯然相差甚大。究其本質,還是評價標準上的不同造成的。

中國普通讀者的文學觀念,基本上還是傳統文學觀念佔據主導,那就是小說要好看,好懂,動人,富於激情,文以載道,給人力量,有深層啟迪。能達到這些功能的就是好作品,評判小說重點是看讀著對它的閱讀效果。評價作品不是評價作品在方法方面的創新,而是獨特的文學閱讀效果和閱讀意義的創新。

但是,評論家們和一些文學愛好者的評價標準,則是以西方現代文學批評標準來評價作品。重點看創作方法上的創新,特別是敘述方法的創新,風格的創新。把每一部作品都看做是文學實驗。

用大眾標準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畫面逼真細膩,氣勢恢弘壯闊,生活氣息濃厚,具有記錄時代和時代精神的佳作。在與《平凡的世界》的類似的題材和類型裡,至今尚無其它作品能超越其上。從他受歡迎的程度和普及效果看,也是成功的作品,是最接地氣的史詩性的長篇小說。

但是用後一個批評標準看,《平凡的世界》充其量只是一部文學觀念陳舊,敘述平實,沒有多少文學方法創新,基本上是一部從傳統方法中誕生的通俗小說。它被視為文學價值不高,文學地位不重要,只是一部經不起時間檢驗的過眼煙雲之作。連最早接觸這部作品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也持有這樣的看法,當年看過之後,退稿給作者,路遙轉而投給了作家出版社,才得以出版。人民文學因為自己的所謂現代文學觀念,錯失了一次為優秀作品當催產婆的機會。即使至今,《平凡的世界》既獲得了矛盾文學獎,也擁有較大的嚴肅文學作品的讀者群,但是西方文學批評標準對它的評論態度,仍然有相當的影響。

評價作品,應當有多種標準。出現多種不同評價,毫不為奇。文學的多樣性,是它的特點之一,不能用整齊劃一的標準定於一尊。不管把《平凡的世界》評價為傑作,還是俗品,評價者都擁有自己的權利,可以保持自己的傾向。不就是文學嗎?又不是藥品,吃了要出人命的,科學標準可以實驗出來唯一的結論,有毒無毒,有用無用,可以定論。文學是人學,是服務於人的,人有各類,文學也應當各從其類。所以,對於《平凡的世界》的截然不同的評價,是可以並存的。不必非要對立打擂,分出對錯。

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文學界反思。中國文學,為什麼被崇尚西方文學觀念的評論家看不上眼的作品,反而能贏得讀者,而那些著意跟隨西方文學理念,模仿西方作品的作品,讀者稀少。當今的文學界,正統文學不斷衰落,幾近邊緣,讀者越來越少;放眼網絡文學領域,則是瘋狂增長,雖然能印出來經受基本文學評價的作品寥寥,但讀者卻很多。這說明正統文學的批評觀念,和社會大眾的文學觀念是斷裂的。這種文學層斷裂,造成了讀者層斷裂,使文學的走向和批評標準出現了危機。由於這種危機是文學內部的斷裂,所以往往會形成截然不同的評價結果,對《平凡的世界》評價的分歧,只是這種危機的表現之一。這種分歧,和一般文學評價方面的分歧,是不一樣的。

嚴肅文學所堅持的批評標準是不是完全脫離了中國大眾的審美趣味,審美習慣,審美趨勢呢?

很有可能!

所以,從對《平凡的世界》的不同評價,應當思考如何建立中國化的文學評價標準,而不是跟著西方亦步亦趨。文學是文化的精髓之一,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發展狀況,必然有不同的文學產品。所以,中國的文學界食而不化的問題尚沒有解決。大眾的審美情趣確實需要培養,但是,文學批評脫離了文化土壤、大眾心理,那是很難得到發展的。民國時期的現代文學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那些完全西化的文學實驗,不都被文學史遺忘了嗎?看看流傳下來的名作,基本上都有中國自己的鮮明的文學特質。西方前衛的文學傑作,可以說,沒有一部在中國因為複製而取得成功。仍然有一批作家,跟在西方新傳統後面爬行,其作品的前途實在看不到光明,寫出來的東西基本上都要成為廢紙。


按照普通讀者的閱讀審美標準,《平凡的世界》被給予了很高的地位,這是符合中國文學的務實特質的。今天如果誰能寫出這樣氣勢磅礴和具有強烈現實氣息的作品,成為文學傑作的概率是遠遠大於用前衛手法寫作的作品的。

應該承認,《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有缺點的傑作。而且缺點比較明顯。所以它不是範本,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整體上存在因為脫離寫實而“失實”的不夠自然、不夠真實的弊病。這是應當吸取的教訓。但它的成就仍然是主要的,它所達到的時代高度,還是少有其它作品可以比肩而立的。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塊磐石。不管誰喜歡誰不喜歡,它都不能被忽視,它的地位是難於被撼動的。除了它自己的文學價值,還有它的社會學價值,民俗價值,時代背景價值等,具有長期的生命力。

《平凡的世界》的文學地位是讀者給予的。說明中國一般讀者對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具有強烈愛好,這和批評界主張的文學進步觀、現代觀是有區別的。批評家不應該批評讀者不進步,文學水平差,而應該反思文學在中國的存在土壤和文化背景。

《平凡世界》的不同評價和分歧,證明了一條中國社會的審美規律,值得各方面反思和注意。

中國文學在吸收學習西方現代文學方面,有它自己的規律和偏好。在五四以後的現代文學裡雖然進行過各種各樣的文學實驗,但主要的文學成就,基本上屬於現實主義作品。自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學實驗,仍然是現實主義作品的天下,即使得到高度評價的現代派作品,其內核仍然都具有現實和社會性的主題和內容。也許這才是中國文學的特質,也是大眾對於文學的偏好。


熱帶雨林的午後


路遙《平凡的世界》雖然獲得過茅盾文學獎,也得到很多讀者的推崇,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名不符實、藝術水準不高的失敗之作。

一部小說的價值,不是看它獲了什麼獎,更不是看它有多少讀者(否則唐家三少就是文學大師啦),而是看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學價值,看它對小說的創作有沒有開創性的貢獻;一個是作品對人性的認識深度。顯然《平凡的世界》都沒有做到。

先說美學價值。根據路遙的自述,在創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他閱讀了大量西方現實主義經典長篇小說,而且深入自己不熟悉的煤礦“體驗生活”,並列出了小說提綱,準備十分充分。但這恰恰違背了文學創作的規律,犯了主題先行的毛病。事實也確實如此,小說通篇充滿了斧鑿痕跡,刻意設置的情節、按耐不住的情緒、自以為是的觀點……如果說,前半部分描寫農村場景的篇幅,路遙憑藉刻骨銘心的記憶,還能打動讀者,那麼後半部分,完全是在胡編亂造,為了突出主題而生拉硬扯。甚至為了要體現新舊兩代農民面對命運的不同態度,胡編了煤礦工人與高幹子弟談戀愛的荒唐故事,最後實在編不下去了,只好把主人公的初戀、省領導的千金、省級黨報記者突兀地寫死了。《平凡的世界》對於中國當代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沒有任何美學上的貢獻,反而提供了失敗的案例。

再說對人性的挖掘。小說通篇就是“屌絲逆襲”,依舊停留在《人生》的層面,除了對命運抗爭的成分,尚有一些價值,但看不出還有其它更有深度的思想,更缺少對人性的挖掘。同時,在對時代和社會的把握上,路遙藉助小說中田副書記的口,發表的一大通個人政見,試圖把握時代、指點江山,但由於學養、見識不夠,其觀點顯得幼稚可笑。

《平凡的世界》,融入了路遙早年刻骨銘心的記憶,也寄託了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從政之夢,然而由於才華能力有限,小說顯得不倫不類,雖然可以滿足很多社會底層的白日意淫,引起他們廉價的共鳴,但實在稱不上是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

PS 很多路遙的腦殘粉不服說,你行你上、你寫一部小說試試、你有資格批評路遙嗎……這種人連起碼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沒有。難道我批評中國男足垃圾,還得先加入皇馬?我批評張藝謀,要先拿奧斯卡?我批評飯店廚師菜難吃,還得自己先拿到特級廚師證?正是有了這種低素質的網民,《平凡的世界》才會被吹捧成名著!


江南俗士1


1998年我19歲時,第一次閱讀《平凡的世界》,感覺如大口喝啤酒,很爽。5年之後,我再捧起它讀時,感覺如喝果汁,酸甜味道過後,再也沒什麼後味。又5年,我再一次讀時,已經感到如喝白開水,索然無味。

《平凡的世界》是陝西清澗籍作家路遙(1949年——1992年),於1986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在本質上,該小說講述了一個勵志故事,對農村青年的思想觸動非常大,因此,自出版後,好評不斷。



小說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青年男子孫少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從農村走向城市,經歷了種種喜怒哀樂,最終過上了別人羨慕的生活。小說於1991年獲得了第3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從此也成為全國著名作家。

作為一個陝西讀者,除過路遙外,我對這一輩陝西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拜讀過,如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等名家,都有優秀的代表作,同樣深受好評。讀他們的作品,如喝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如果拋開《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故事內容,單純地從文學角度來衡量,我認為,這篇小說確實被評價得過高了,有些名不符實。

比起《白鹿原》,《廢都》,《最後一個匈奴》等小說,《平凡的世界》確實顯得比較平庸,漠視了藝術的真實。除過故事比較勵志,符合時代主旋律外,《平凡的世界》有兩大硬傷。



其一,《平凡的世界》文本語言平鋪直敘,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寫作技巧,對小說創造性的貢獻不大。

80年代中後期,小說敘述語言和寫作手法發生了許多改變,意識流,魔幻主義小說因為更符合表現新時代下人們複雜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狀態,被廣大作家所接受,同時代作家如王蒙,莫言等人都已經這樣寫作了。

而路遙對這些新手法視而不見,也可以說是他的閱讀視野所限制,他在寫作該小說時,依然用19世紀的已經沒有什麼新意的現實主義手法,用不多的生活體驗,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了這部小說,對小說的推動沒有什麼貢獻。



其二,此小說充滿理想化色彩,對人性本質挖掘深度不夠。小說是貼著大地飛行的藝術,跟現實生活若即若離。

在寫作目的上,是通過人物命運的起伏,來表現一個時代的共性,記錄時代真相,而不是按照個人理想來抒發個人情緒,塑造烏托邦世界。

在這一點上,路遙由於生活閱歷較淺,他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才35歲左右,所以,把他筆下的主人公,如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田曉霞等人物,都塑造成了道德楷模,幾乎沒什麼瑕疵,以至於他們太完美,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



更雷人的是,作家安排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一個農民出身的煤礦工人,竟然跟才貌出眾的省領導的千金談起了戀愛,這完全是童話模式的臆想,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的外部條件,完全是作家憑空捏造出來的。

因此,這部小說才被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捧上了天,滿足了這些人的意淫。


鴻鵠迎罡


在80年代中期我在上師專,正好路遙的小說《人生》發表且被拍成電影放映,流行至極。當時我19歲血氣方剛,對路遙不屑一顧,感覺他的小說白話太多過於平淡普通,沒有過高的文學修養和技巧,判斷路遙將是曇花一現罷了。但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後來路遙出版發行了《平凡的世界》,立即引起平民百姓的喜愛和歡迎,一部平凡人生活的小說能引起這麼大的效應說明自有他特有的魅力存在,路遙的小說仍舊是白話平淡的敘述風格,沒有什麼激盪人心的情節和語言,一切都是那麼平凡無奇,但他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內容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多少人在路遙的小說裡尋找自己的身影,尋找那些曾經相似的故事情節,加上火紅的上個世紀80年那種變革的環境,讓一切不滿自己處境的人看到了希望,這才是路遙小說的魅力,想在路遙小說尋找什麼文學內涵的會感到失望,因為他的文學技巧不會給你什麼啟迪,恰恰就是這種狀況讓他的小說通俗易懂廣攬讀者,讓不同階層的人都能接受,而路遙小說所折射出的積極向上的主旋律才是路遙之魅力,這就是我眼中的路遙,一個平凡而不滿命運安排的人,一個不顧一切追求自己所希望生活的人,一個想提高自己階層的人,而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多,因為我們大家都太安逸現狀,生活的安逸讓我們都感到沒有到必要在改變什麼了。


力度13


最早知道《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裡,李野墨先生帶有渾厚磁性的聲音把人們帶進了路遙努力營造的意境當中,並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後來經過了解,作者路遙還寫過膾炙人口的《人生》等作品,且已被搬上了熒幕,甚至還籍此捧紅了一位吳姓女演員。

後來參加了若干次全國範圍內的大型筆會,一些文壇名宿悉數蒞臨講座,把這部作品和其他陝西作家的作品一併來講評,文學史上將陝西作家群這次成功東漸稱之為“陝軍東征”——當然了,人們關注最多的還是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的《廢都》,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和程海的《熱愛命運》同樣得到交口讚譽。

但是,人們卻對《平凡的世界》頗有微詞,看法也不盡統一,更多的還是從文學立意和文本描述本身進行的講評,並對該書的文學現實意義和歷史鉤沉做了相應回應。

路遙雖然是一位被譽為用生命在寫作的作家,但他的作品確實沒有得到文學大佬的一致認同。名震文壇的四大文學批評家何振邦、雷達、曾鎮南(還有一位記不清了)以及當時文壇皓月當空的文壇先輩等對這部作品的評價也難以同其他厚重的文學作品相抗衡。

我本人是後來認真拜讀了這部書以後才深刻感知到文壇大佬們的眼光之獨到、批評之辛辣的。我雖然不是什麼文壇名人,但僅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平凡的世界》確實難敵其他大作,說他是沾光擠進了“茅盾文學獎”一點也不冤枉。

首先,路遙的文字很平淡,可以用平淡無奇甚至使人昏昏欲睡予以描述,也就是說,路遙的文字本身並不吸引人,它的情節勾兌也落於陳情俗套。乍一看他的文字,還以為是哪一個文筆稚嫩的小學生手筆;

二是它的立意鮮明卻並不鮮活。路遙一貫的套路是勵志型+苦難型的平易書寫,文字的波瀾性沒有絲毫血性的起伏,死水微瀾,漣漪趨平,雖然他的故事看起來跌宕生姿,但多是情節的堆積和鋪展,而不是語言上的精當和巧妙;

三是當時適逢改革之初,人們從積貧積弱走向新生與富足,開始構畫心中宏偉的藍圖,馬到成功心想事成這種千篇一律的套路卻有著天然的勵志效果,而《平凡的世界》恰逢其時,對急於走出去的青少年具有極大的鼓動性和實踐意義,青年們自然對這部書奉若神明捧為圭臬,把它無形抬高到至高無上位置功不可沒;

四是它的文化價值比較膚淺,也難以勾動人們對歷史、人文等更多文化深層次價值的思考與反哺,充其量就是講了一個較為成功的勵志故事,卻沒有宏闊的歷史架構和文學意蘊探究,這也是這部書最不令人信服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遙先生雖然逝去多年,但他的精神寫作卻令人敬仰,他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熱血作家,也是一代勵志先鋒文化人物,他的存在和影響,自有他的文化價值和文學品味,也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偉岸形象。


龍吟148119260


作為70後哈。雖然網絡各行各業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很慚愧,一直沒有看這本書。今年兒子高中了。暑假的時候,語文老師推薦看這一本書。先替兒子看了一遍。說實話,沒感覺有多少高度!文筆也沒有覺得美!也許我們70後沒經歷過那個時代,沒有共鳴吧。



禪墨


路遙的小說的社會意義大於文學意義,它是對城鄉二元體制及農業集體化造成的農民貧困化及出身不平等的揭露與批判,是對農村改革的頌歌,是中國農村一段歷史在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標本。小說是語言的藝術,就陝西作家而言,他與賈平凹的作品以及陳忠實的《白鹿原》相比,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充其量是質樸與平實,確乏語言本身的張力與厚實,缺乏靈動與詩性。他缺乏中國古代文學的功底,也缺乏語言文字的感悟力。從人物塑造上,問題更大。在《平凡的世界》中及呼所有核心人物都是平面化的,反而一些次要人物,如二爸、王滿銀、田福堂、郝紅梅等要生動得多,這與《白鹿原》的人物塑造沒法相比。至於文化價值更談不上。但路遙是一個嚴肅的作家,他視文學為生命,以勞動的態度對待寫作的精神是極為可貴的。他的問題是他的出身、經歷、教育與閱讀經歷固有缺陷造成的。他的作品在業內評價不高,但在業外大受歡迎,這是時代與社會現實使然。在文學史上,路遙的地位不會高於賈平凹與陳忠實。


手機用戶50299383864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厚重深沉的作品。他的偉大在於路遙從人的生存近乎原始,最底處出發。有最低處就可以對比到最高處。

這樣一部令人震顫震撼的作品,需要投入多大的感情和煎熬,需要多細膩的深入骨髓的人物刻畫,才能完成這樣一部作品。

鬥爭,抗爭在任何階段任何時候時候都是存在的。對世界,對命運,對自己的抗爭。

在人性的表現上,在自我教育和救贖中,不屈不撓,充滿人性光輝。

這部作品可以連續看,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認知,即使時代更迭,卻不受時代限制,都可以找到人的或者自己的完整體現。稱之為偉大的是毫不過分的。這樣一部作品,真實並且令人心力交瘁,不把整個身心投入是寫不出來的。

路遙對這片土地愛的如此深沉,看似描寫農民的奮鬥史,實際上具有很強的現實批判性。因為農民就是根,就是根基。偉大的平凡世界,偉大的路遙。


宏圖7777777


凡事要本著理性、一分為二的態度去看、去想、去說、去評。你非要用《田忌賽馬》法橫向比較縱象看齊,本身就是對作者的不尊不敬。"文學"固然以"人學"著稱,那也要分出個"子醜寅卵"。《金瓶梅》有名,可為何從古到今一直遭禁?既使思想開化的今天,也多以“潔本"面世?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它是所描寫了人性的一部分,卻"見光死","不入`流〈正統〉`"一一皆源於它與自古到今"教子育人"的目的格格不入一一甚至背道而馳!既使文筆再優美,人物刻化的再入目三分〈結果)也一樣一一因為它是迷亂人性的一一如同櫻慄!人性是人性;正統歸正統;一碼歸一碼。否則,流氓和妓女都可上臺載歌載舞儘性表演了!請問:"這是社會主流嗎?你願意你的孩子從小耳薰目染嗎?顯然這是“冒天下之大不諱"!連作者都知道自已罪孽深重名字都不願更不敢署!所以,文學"本質〈正負能量〉"一旦出了問題,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學竇娥冤申訴,把自已"臉"洗的再白,"話"說的比唱的好聽,也難登大雅之堂……因為問題出在根上。《平凡的世界》縱然有其缺陷硬傷,但其優點也是相當明顯的,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前景啟蒙,思想提煉和對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可不是一般作品能夠比擬"出彩"跟上的!既使他的老師柳青寫的《創業史》,人物也難逃非黑即白的時代印痕;更何況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已經意識到這種缺陷。在人物"個性、〈思想〉覺悟、彰顯"上,相比他的老師,我認為上了一個大大的臺階!七八十年代的人只所以喜歡它,不是平白無故的。世上那麼多長篇小說寫農民,為何獨獨《平凡的世界》引起了那麼多人的共鳴?!因為它接時代!接地氣!!更接人氣!!!同時代稍後的《廢都》在人性上固然舉世無雙,但在能量上,顯然要晦氣的多一一這也正是它命運多舛的根源!俗話說的好:“人間正道是蒼桑"。其實我覺得這句話對農民兄弟再適合不過。城裡人比農村人無論"吃穿住行玩樂"好的遠不止一個檔次一一就這一天到晚還發嘮糟、鬧情緒呢……農民的苦處熬煎更可想而知!正因為"世事蒼桑變化",讓許多過來人不忍回頭、不想去看,可又不得不回頭不得不去看一一因為那是我們的曾經。儘管苦,依然咬牙挺著一一因為你別無選擇!當年一看到田間地頭渾汗如雨的父老鄉親,我耳邊就時常響起一首歌詞:"……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這是什麼?這就是人的精神,最可貴的精神`!"抗美援朝"就是靠它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樹立了國際威望,迎來了長久和平;"冷戰時期"的兩彈一星和"和平年代"的"改革開放"又是靠它,至使國富民強……而當下人缺的就是這種精神。往往避重就輕,混淆是非,甚至指鹿為馬!對農民出身的作家路遙用生命鑄就的這部長篇多卷本小說《平凡的世界》,坦率地講:沒有當過農民(或者說沒有農村經歷)的人是評不了它的!因為沒有那種生活經歷的人看到的,都是浮淺的表面。內在的東西,他(她)看不懂,不想懂……也懂不了。所以沒事不妨坐到一邊去歇歇,聽懂它的人說。至於獲〈茅〉獎的實力,毋庸置疑!尤為感動的,據說是聽眾把它〈《平凡的世界》〉"抬"上"茅盾文學獎"臺上的……這點我倒深信不疑。因為人心是肉長的:付出了,就應該獲得回報一一因為它俘獲了社會基層人的人心。


心似一片海4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者通過小人物的生活來構架時代變遷的框架,站在這一點上面是可以比肩同類小說。人性的變遷是任何一部作品主要的落筆點,但人性的變遷是隨著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的變遷而產生變化的,這個任何同時代經歷過的人肯定會了解。就像現在跟隨中國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那個年代的人,更能理解本書主角的經歷就是大部分人的經歷一樣,讀起來感同身受。但是大部分人只是隨時代進步而成長,不能理解時代背景帶給人的改變是什麼,本書偉大就是對時代背景的描述,以及在這種背景之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這種生活方式的來源。因為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一切歷史的基礎。但可以通過一部書記錄一個時代,平凡的世界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