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計劃」在東營生根結果 「勝利探索」碩果顯著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會議現場

大眾網東營10月25訊(通訊員 楊波 記者 於文豪)15年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面向全國推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成功計劃”,向青少年傳達“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在黃河之濱的東營,有一批不忘初心、勇於探索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率先將“成功計劃”課題研究引入了東營地區,促使先進教育理念與本地教育實踐相融合,開展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青少年終身發展的諸多課題,以文化引領推動學校內涵科學發展,走出了學校、教師、學生和諧共建之路,也讓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東營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課題研討

“成功計劃”引入東營 多校聯動開展實踐

2003年,已經擔任勝利第一小學校長6年之久的張志湖(現任勝利六中校長)一度陷入了教育的困惑。學校各項工作看似平穩推進,實則缺少內涵發展的動力、改革創新的活力以文化影響的感召力。小學階段如何定義教育成功、小學生應樹立怎樣的規則意識等諸多問題一遍遍地叩擊張志湖的內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領銜的課題“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成功計劃”進入了張志湖的視野。“成功計劃”課題將成功的定義為選擇、發展、和諧,選擇為與不為,發展是對不同階段自己的對比,成功最終是為實現與自己、與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成功計劃”還提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的牛鼻子。這些理論讓張志湖產生了共鳴,2003年張志湖有了將“成功計劃”引入東營的想法。

成功計劃從一開始便因先進的教育理論、強大的專家團隊獲得了勝利教育管理中心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計劃”東營課題組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首批共13個小學、初中、幼兒園紛紛響應加入。

在課題推進過程中,“成功計劃”總課題組承擔著規劃總課題、把握方向的責任,他們先後將課題定義為:十一五:“良好習慣培養”,十二五:“家校共育模式”,十三五:“核心素養培育”,各省市分課題組根據總方向因地制宜設置子課題。期間,總課題組每年舉行兩次集中展示與點評,並負責課題最終的審核與驗收。

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交流後,十一五期間,勝利一小圍繞“小學階段規則意識的養成”展開了子課題的研究。他們率先選取了兩個班級,一個班級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在學習、品德等方面的規矩意識,另一個班級則沒明確的約束管理。一段時間後,有規矩意識的班級無論在品行、學業上都明顯優於另一個班級。學校進而總結形成了學生、家長、教師的三份規矩意識清單,將學校教育與家庭德育充分結合,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經過實踐後,學生不僅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好習慣,作業完成率、成績優秀率明顯提高,學生的精神狀態更加蓬勃向上。學校還總結提煉出了“小學生的99個好習慣”,在媒體上進行連載,廣受學生家長歡迎。這一探索不僅解開了校長的教育之困,更形成了學校特色教育的內涵核心,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動力。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勝利教育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金亮

勝利實驗小學圍繞門前交通擁擠現狀,展開對學生交通意識的培養,他們通過組建學生小小交警隊、編排情景模擬劇、開發趣味棋盤遊戲、創作交通規則歌謠,不僅維護了門前秩序,還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一道安全牆;勝利第十一中學則在1—7年級學生中進行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反思習慣的研究”,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堅持調查實踐,拓寬反思途徑,真正將反思落實在學生的行動中……

東營課題組進而形成了內部參考雜誌《好習慣》,刊登各校課題研究成果,如今已出版十餘期,成為各校展示先進教育理念、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的一個平臺。

家、校、社會合育 豐富共享教育資源

如果說十一五課題規劃是針對學生自身成長規律、學習規律的研究,十二五課題則是探索家校合作模式下運用規律的研究。它是由探索好習慣的內涵到家校培養好習慣的進一步深化。

十二五期間,勝利第六中學圍繞“精思”文化,搭建家校合作的平臺,旨在提升初中生必備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校先後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舉辦教學開放周、家庭專訪活動,暢通了家校合育渠道。學校進一步根據各學段學生年齡和生理特點,規劃了不同年級的研究重點,六年級著眼學生作業,設置預習作業、複習作業環節,建立自主學習作業糾錯本,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七年級重點在於學習反思,指導學生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完善學習過程中反思流程,提倡階段性總結與提升,從而促使自主學習、自主反思有方向與目標;八年級著眼於自主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繪製知識樹、思維導圖,讓瑣碎的知識點形成系統的知識鏈,家長則參與檢查與及時反饋。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家、校、社會合育

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研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能力,調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形成了六中“雙主多維”家校合作研究模式,推動了學校的內涵科學發展。

勝利勝華小學開展的校園農業科技體驗教育的研究同樣特色鮮明。它們成立了“紅領巾農科教小基地”,開展了“紅領巾收穫節”活動,舉行了“蔬果分享會”活動,舉辦了“小小調查員”、“ 小小營養師”、“ 小小農藝家”社會實踐活動,開設了《空心菜的種植和維護》、《茄子的育苗和移苗》、《西葫蘆的對花技巧》等富有特色的家長課堂……,形式多種多樣,活動豐富多彩,成果異彩紛呈,家長積極參與,合育效果顯著。

第二個五年是一枝獨秀走向異彩紛呈的五年,各校從重視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轉向尋求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共育,在此過程中不少學校與社會單位合作,豐富共享教育資源。不僅大大開闊了學生眼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還帶動了區域內各單位的良性互通、共謀發展。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勝利六中校長張志湖

“四動”教研模式打造出勝利樣本

2016年以來,東營課題組圍繞“核心素養培育”總課題,共上交論文、報告、案例等參評作品近300篇,其中130餘篇分獲一、二、三等獎。注重研究過程,及時總結經驗,已成為各位參研教師的工作常態。

“成功計劃落地東營的十五年,各學校克服浮躁心態,堅持理念、機制、實踐、平臺創新,走出了一條學校教育科研之路、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形成了勝利特色的‘四動’教研模式,為勝利教研打出了樣本,也保障了各項課題的成功推進。”張志湖說。

“區域性推動”。“成功計劃”落地伊始就得到了勝利教育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最初的推動力,課題組成為東營地區最大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其中中小學、幼兒園遍佈東營地區,還輻射帶動了濱州等周邊地市學校。以示範校帶動各實驗單位,定期交流、資源共享,成為了東營地區教育研究的一支生力軍。

“校本化行動”。各學校的課題研究不僅停留在理論研究本身,還因地制宜融入到各校的教育實踐中,由此各校形成了如“反思習慣”、“閱讀習慣”、“行為規則習慣”等各具特色的課題,課題範圍涵蓋學前教育、小學、中學三個學段,形成了少年兒童習慣、能力培養和核心素養的完整體系,為校本化研究提供了多元範式。

“多主體聯動”。縱向看,從總課題專家組到學校領導、牽頭科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運行體系;橫向看,學校、教師、家長組成了三位一體的研究隊伍,形成一種團結進取、彼此鼓勵、互相信任的集體,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出一種更為和諧寬鬆的環境。

“成功计划”在东营生根结果 “胜利探索”硕果显著

參觀勝利六中校園

“常態化驅動”。總課題組每年上半年找來全國課題單位的統一培訓與問題指導,下半年針對示範校的專題面對面分析指導;東營課題組先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開展報告20餘場,形成了《好習慣》內部交流共享平臺,設置了課題組秘書處,保證了常態研究交流的高效運轉。

據悉,十五年來,教研單位中有十餘所學校被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命名為全國示範校,23名校長被聘為該中心特邀研究員,教師先後在學術報刊發表論文500餘篇,300餘名教師的研究成果獲獎,還湧現出一批學科帶頭人及東營市名師。

“科研成果的創新給學校帶來了新變化、新氣象、新發展。面對核心素養下學生素質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成功計劃東營課題組任重道遠、大有可為。”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勝利教育管理中心陳金亮說,近期全國總課題組示範校展示會將在東營市勝利第六中學召開,這既是對東營教研成果的肯定,定將激勵他們砥礪前行,繼續探索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成效顯著的素質教育路,為東營地區文明發展貢獻一份教育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