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時,嗣子、祧子、繼子、養子,不要用錯啦!

修過譜的人,一定在老譜上見過嗣子、祧子、繼子、養子這些稱呼。有的人可能知道這些詞的大概意思:那就是給別人做兒子。但如果簡單地說給別人做兒子,為什麼還要用這些不同的稱呼呢?

修譜時,嗣子、祧子、繼子、養子,不要用錯啦!

嗣子

男子無子者可以選定同宗輩分相當的男性為嗣子,以傳宗接代、承繼祖業,此即為立嗣或“過繼”。承繼人稱為嗣子或“過繼子”,立嗣人稱為嗣父母或“過繼父母”。嗣子與嗣父母之間發生擬製血親關係。嗣子取得嫡子的法律地位,有繼承遺產的權利。過繼一般選兄弟的兒子作為繼子的居多,遠一些的也很多,還有嗣孫、嗣重孫的,在過去都要立下文書。在古代,由於男尊女卑,“過繼”的多是“兒子”,稱為“嗣子”,當然也過繼女兒,稱為“嗣女”,甚少。

修譜時,嗣子、祧子、繼子、養子,不要用錯啦!

祧子

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為挑,肩挑兩頭,一子兩祧。祧子在族譜和現實生活中,使用就沒有嗣子那麼官方,這個是不需要官方認可的。但祧子在人員關係上,也基本上是親兄弟之間,就是讓嫡親血侄做後,給自己養老。以前一夫多妻的時代,祧子是可以娶兩房夫人的,既自己親父這邊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這邊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後代分別沿襲兩家的血脈。也有多祧的情況存在,即可以承祧兩房以上。兼祧的目的是為了承繼香火後代,實際上允許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祧子與嗣子最大的區別在於:承祧後,不必與親生父親斷絕關係,也不必一定叫自己的伯或者叔為父親。

繼子

過繼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給某人做兒子。古時候對過繼還有一定要求的。所謂為繼子,一般是同族中沒有出五服的近親關係,經雙方家長協商後,抱養到自己名下,傳承香火。繼子與嗣子、祧子最大的區別是,沒有要求是親兄弟的血緣關係,只要沒有出五服的都可以過繼。

修譜時,嗣子、祧子、繼子、養子,不要用錯啦!


養子

養子,在範圍上不再限於血緣關係和姓氏。既可在同族中抱養,也可抱養外姓小孩。但古代有些宗族有一些嚴格的規定:抱養外姓小孩時,年齡不得超過3歲,而且養父母身故後,養子歸宗不得帶走其財產。更有宗族規定,抱養外姓小孩做養子,不得入宗譜。

修譜時,嗣子、祧子、繼子、養子,不要用錯啦!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這種祧子的現象就無法存在了。經過文革破四舊運動,好多人對家譜變得比較陌生,緊接著1983年開始實施的“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的計劃生育政策,加上近年來女孩越來越受重視,大量家族已允許女孩進家譜,繼子的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少了。歷史名人中,像大詩人白居易無子,“以其侄孫嗣”。蔣緯國名義上是蔣介石的次子,但他倆並沒有血緣關係。蔣介石視其如親子,故修在入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