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67」石勒的缚虎三招

石勒有继承人。

他的大儿子早逝,二儿子石弘,在他称帝的同时就被立为太子,地位非常稳固,几个兄弟们都没有争位的想法。而石弘自己从小看着汉人的经史子集长大,性格温和谨慎,跟几个兄弟之间相处得十分和睦。

石勒这是吸取了晋朝八王之乱的教训,所以选了一个最宽厚的儿子来做自己的继承人,掌权者心胸广阔能容人,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兄弟相残的惨剧。

看起来是不会有问题了,我家这几个儿子的配置,比司马家和刘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我死后,一定不会出现兄弟阋墙的事情。

不过他忘了考虑一件事,那就是选什么样的人来继承帝国,也是要看一看天下的局势的,守成之君和开拓之君,要求不一样。

如果是承平时代,把基业交给一个温和的国君是再好不过,但在乱世之中,一个皇帝没有什么攻击性,那就得等着别人来攻击了。

石勒认为四方已定,天下已经没有什么敌人,可以选一个守成之君了。

他没有料到的是,外部的敌人确实都被打服了,但有许多敌人,其实是从内部诞生的。

石虎对石勒的决定非常不满。

他认为,后赵的疆土,大半是自己打下来的,论起继承权,我也应该有份,怎么石勒称帝之后论功行赏,自己只得到了一个中山王的爵位?最起码应该把大单于的名号给我吧!

他不知道,石勒也正因为如何处理他而左右为难。

石勒其实明白,石虎对自己江山社稷的潜在威胁。在石虎参加了东宫私宴之后,有石勒的心腹大臣前来告密,说石虎在宴席上对太子十分的轻蔑,当陛下万年之后,石虎必定是一大祸患,建议早些下手除掉他。

石勒十分赞同,然后拒绝了他。史载,石勒只是默然不语。

或许,石虎终究是他的侄子,而且为他打下了大片江山,战功赫赫,他不忍下手。

也或许,他是想为太子留下一个强力的辅佐人。

在另外一位亲近大臣劝他杀掉石虎,以免给后人留祸之时,石勒表示,太子柔弱,需要一个强力的人帮他管理国家,石虎是骨肉至亲,而且武勇非常,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石勒的晚年,虽然生活没有腐化,但头脑也确实不如年轻时候好用了。

主弱臣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晋朝已经用八王之乱做了一番生动而昂贵的演示,对此石勒是亲身经历过的,现在西晋灭亡还不到二十年,石勒却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石虎是什么人?这是个当世一等一无法无天的莽汉,天下除了石勒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让他忌惮半分。

太子也不行。

在此之前,是有过先例的,而且这先例不只是在太子家宴上翻他白眼这么简单,而是实打实的侮辱太子的家人。

太子的舅舅程遐,在张宾死后接任了右长史的官职,这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日后的荣华富贵系于太子一身,而石虎就是这当中最大的障碍,于是平日总是会明里暗里的给石虎使绊子,争取早日把石虎绊倒,给自己以后的生活上一道保险。

石虎对此很生气。

这个莽夫不像别人,他很直爽,一生气就要动手。

所以他派出了几十个武艺高强的壮汉,夜间闯入了程遐的家中,也不要他的命。

因为死人是没办法感受痛苦的。

石虎是一个狠毒到不像正常人类的怪物,他睚眦必报,而且报仇的手段都异常的毒辣。

这次夜间上门报复程遐,他就使用了这么几种方法,非常有层次感,以便让让程遐深邃的感受痛苦:

一、暴打了程遐一顿,把他揍个半死;

二、劫走了程遐家中所有的财物,让他多年的努力一朝散得精光;

三、让这几十个大汉当着程遐的面,生生的轮奸了他的妻子和女儿。

要知道,程遐的妻子和女儿,也就是太子的舅妈和表姐妹,未来的皇亲国戚。石虎敢这么干,你说他可有半点把太子放在眼里?

一旦有机会夺位,你说他敢不敢和太子兵戎相见?

石勒这一生,权谋机变之高明,天下少有人及,但论及当机立断,他则有所不及。

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他没有借机除掉石虎,永绝后患,而是仍然对石虎抱有希望,根本就没有处理他。

石虎原本镇守邺城,石勒去视察,看到他的宅第小,于是对他做了一番推心置腹:“现在襄国也在盖宫殿,民力不能多处使用,等襄国的宫殿建好,我一定给你盖个大房子,毕竟这个天下是我和你共有的。”

这是千年前的记载,已经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不知道石勒说这些话,是不是有些深意在里面,比如敲打一下石虎,我家才是最重要的,你小子有什么想法,也得排在我家的后面。

总之,听起来还是很温馨的。

当然,石勒不傻,温馨完了之后,还是要做一些实际的措施,来制衡石虎的。

第一招,是削弱石虎的根基。

石虎一直镇守邺城,他把这里当做基业,没有离开的意思。什么都懂的石勒当然不会给他把根扎死的机会,于是借口重修三台,改派太子去镇守,把石虎调回了都城。

而且是把石虎的家小全部迁移回来。

这样一个不安分子,放在外面,石勒觉得不放心,只有把他按死在自己身边,让他没有任何干坏事的机会,这样才能牢牢的控制他。

他是这样觉得的。

确实,他也有这样的能力。在当世第一强者石勒眼皮底下,没有任何人能够翻起什么波浪来。

只是,他没有换位思考一下,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也有这份威严。

或许他考虑过了,因为过了不久,他就出了第二招,开始放权给太子,逐步树立太子的威严。

他让石弘参与批阅奏章,一般的事务石弘可以自己处理,只有像出兵、死刑这样的大事才上奏给自己。

这一招很有效,大臣们都不傻,看出了皇帝的意图,于是石弘威权日盛,而石虎府上渐渐访客稀少,荒得长草。

石勒很开心,他觉得对太子的锻炼起作用了,现在石弘就已经掌握朝政了嘛。

不过,如果本身就是一头绵羊,那再怎么训练,也是不可能打得过老虎的。最好的办法,不是锤炼这只绵羊,而是消灭它对面的老虎。

石勒仍然下不了杀老虎的决心,他选择了另外一个温和得多的方法,也是他的缚虎第三招:在首都外面放置一些力量,来制约都城内的石虎。

他把自己的其它儿子们都封了出去:秦王石宏,坐镇西北;南阳王石恢,坐镇中原;养子石堪,坐镇东南。

这些儿子们,手里都握有实际的军权,这样一旦他石家的帝王之位受到威胁,诸子就可以从外围领兵进京勤王。

诸王拱卫中央,这一招其实跟晋武帝当年的大肆分封司马诸王一模一样,后来正是这个制度,引发了八王之乱。

作为完整经历了八王时期的石勒,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的巨大危害性,但他仍然这么干了,只能说明,他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帝国的传承问题。

“家天下”的封建制度,从根源上就存在着致命的漏洞,让国家的传承无法长久,这是无法解决的。石勒虽然是天下的第一强人,但他也无法搞定这个宏大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皇位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坐上那把椅子,就可以得到天下所有的权力,那在椅子周围的人,怎么可能不会动一下把屁股挪上去的心思?

与外敌入侵、民间造反相比,这群人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因为他们离皇位够近,坐上去的难度就要小不少。所以历朝历代的制度设计,在防范内部权贵上所花的精力,在比防御外敌要大得多了。

石勒身处于这个时代中,是时代的一分子,他能打败所有的敌人,但对于这个时代本身的顽疾,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先找一个方法来保证权力的过渡。晋武帝的这个方法,虽然已经被证伪,但现在也只能饮鸩止渴了,哪怕是毒药,也得先喝下去再说。

因为,他时间不多了。

石勒病了,病得很重。

「五胡灾67」石勒的缚虎三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