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营销No.67」如何“勾引”客户中最关键的那群人? (必读)

【导读: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高超的营销技巧,这是·[情报通]·商业营销系列第[67]篇文章,欢迎阅读和收藏】

首先,最刺激他们的是产品或传播中设置的“稀缺且有价值信息”。

早期采纳者没兴趣记住和向别人传播一个众所周知的信息,而企业“王婆卖瓜”式自说自话更是让“内行”的他们反感。但一旦内容“稀缺且有价值”就不一样了,首先,**性的创新产品本身就是稀缺有价值信息,其次,有更多企业把传播信息做的“稀缺且有价值”。

脑白金的软文策划已成经典,我们看看史玉柱如何让传播信息“稀缺且有价值”的:讲述便秘危害很普通,但如果用“一天不大便相当于抽两包劣质香烟”,则会让早期采纳者关注并乐意讲给别人;同样,讲述“睡眠的重要性”不如“科普”“宇航员如何睡觉”;宣传“可以让人年轻”,不如“担心因此会引发老年人的性犯罪”。这些方法刺激着早期采纳者的神经,脑白金概念通过他们深入人心,以极低成本获得巨大成功。

建议致力于营销的同仁们,把脑白金那本《席卷全球》摆在案头,里面收录了脑白金早期几乎所有经典软文,虽时过境迁,但本质不变,空闲时看看,实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书”。

「商业营销No.67」如何“勾引”客户中最关键的那群人? (必读)

方法二:拨乱反正,有破有立,即消除大众误区,发出正确声音。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消除大众误解,是早期采纳者津津乐道的事,能够满足他们增强话语权的心理需求。

上文提到那个低温乳酸菌饮料的粉丝,基本每看到一个喝常温乳酸菌饮料的就把“里面是几百亿乳酸菌尸体”的梗说一遍。要想勾引早期采纳者,树立一个靶子让他们去打,能大大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当然,这也是老苗一直倡导“树敌法则”的重要原因。

罗辑思维每周的视频,大致的套路是这样:先讲一个大众的或者传统的认识,然后告诉你这不对,正确的姿势是这样的,因为bilibili,这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bilibili。

打开网页,“关于***的十大误区”、“被人误读的***”、“你所不知道的***”等等标题扑面而来,互联网是一个善用早期采纳者的领域,实体企业也在努力学习中。

方法三:不让他付出,他很难对你有感情。

在国外,宝洁、通用磨坊食品等大公司经常搞些看似无聊的征文比赛,比赛基本大同小异:要求五十个或者一百个字,让参赛者以“我喜欢某某产品,因为……”开头,写一篇小文字,把当时在售卖的产品吹嘘一番。公司对参赛者文章进行评选,最后为获奖者颁奖。参赛者无须购买产品即可参加,这个活动让人觉得无实际意义,不卖货还花钱花精力,但这些大公司却乐此不疲。

该活动的奥秘在于,能够参加该类活动的人群有很高比例的早期采纳者,他们参加了活动意味着他们为该公司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的文字内容强化了自己对该产品的正面认知,这两点都会使参与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品牌的忠诚度大大增强。

养生堂当年推朵而胶囊,曾以“女人什么时候最美”和“你最美丽的时候遇到谁”为主题,进行全国性征文,不但具有媒体效应的公关话题,而且在参与者的引领下,制造了一场大众流行话题,为朵而的快速启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很看不上,但毫无疑问高明的直(chuan)销公司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典范,他们通过合作理念和激励措施把早期采纳者变成业务人员,他们的家庭聚会中,每个成员都要当众介绍其产品的好处,他们需要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来推广产品,以期“事业上的成功”。

现代营销强调消费体验与互动,但多数营销人在做消费互动的时候,仅仅是想着给消费者什么样的好处、什么样的赠品、什么样的便利,但在如何让消费者付出上考虑欠少。这也是一大误区。

试想一下,一个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另一个十岁就独立,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做牛做马的孩子,哪个对家庭更有感情呢?还是跟“宜家”这个旨在给消费者添麻烦的品牌学习一下吧。

方法四:像“老司机”可口可乐一样进行不断创新。

由于早期采纳者“内行”的特点,其对产品和其它相关元素的创新要求是更高的。如果产品的创新无法跟上早期消费者的理念,则产品就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周期。这也是绝大多数产品无法逃脱生命周期模式的原因。

持续的创新让早期采纳者保持新鲜感,并给市场提供持续的动力,进而使品牌或产品长盛不衰。科特勒也认为,产品和营销的创新可以使产品生命周期变成“扇形”成长模式,从而塑造百年品牌。


【注:[VX: 情报通]致力于成为新时代互联网优质信息的发布空间,关注三天后还有豪礼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