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可当官

孝敬父母可当官

察举制

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

在汉代察举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亦得人最多,出了许多名人。

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西汉大臣、文学家。他是汉代的一位「奇人」,善辞赋,能言善辩。他从小失去父母,由兄嫂养大。自幼学写字、文化及击剑。16岁学《诗》、《书》二经,能背诵22万言(字)。19岁学孙、吴兵法,又背诵了22万言。他描述自己「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相貌堂堂。勇、捷、廉、信等美德兼备。

孝敬父母可当官

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天下举贤良文学才力之士,东方朔与上千名士人一起,上书自荐。最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合朝廷要求,「罢令回家」。东方朔却脱颖而出,得以提拔,成为举贤良文学才力之士。这一年东方朔才22岁。

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的名臣,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年青时师从学者张恢,学申、商之术,由于熟悉文献典故,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六百石)。文帝(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在位)时奉命跟原秦朝博士伏生学习《尚书》。后来任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家令,深受宠信,升迁为博士。

孝敬父母可当官

其后,晁错由平阳侯曹窋等人联名举为贤良,由文帝亲自对策。在对策的百余人中,由于晁错成绩突出,升迁为中大夫。

历史影响

察举制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正式确立,一直到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科举,“九品中正制”被废除,察举制在历史上沿用了七百多年。但在科举制度未完善的时期,察举制还是与科举制并行了一段时间,直到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之后,察举制才不再作为国家选用人才的制度存在。但察举选官这一方法一直都没有被完全摒弃,并且被吸收进了科举制度之内,例如科举里的“博学宏词”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还在选拔,而清代的博学鸿(因避讳改为鸿)词科的考生还是地方督抚推荐的,不需要有科举出身,这显然还是察举制度的遗风。

孝敬父母可当官

唯孝廉不可丢失

图源/网络(删侵)

文字/网络(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