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方官吏也很頭疼:某些人不納稅,最多打一頓!

稅收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不管哪個國家,哪朝哪代,政府最怕的就是財政出問題,小國還好說,對於明朝而言,疆域遼闊到哪塊地方都有自己說不清的犄角旮旯,稅收問題也就變得更復雜。

都說張居正執政厲害,厲害在哪?他的一個專長就是理財,他直接扭轉了明朝財政虧虛的情況,不過即使這樣,也有他處理不到的地方。

明代地方官吏也很頭疼:某些人不納稅,最多打一頓!

明代稅收相當複雜,就在於疆域遼闊,光縣就有一千一百多,雖然都叫縣,但縣之間也有很大差距,有的富的流油,有的天天哭窮,這樣的話,納稅的份額就有所不同了,說一個富縣的繳稅額是貧困縣的三五百倍,這句話毫不誇張。

古代最重要的稅收其實就是繳糧,涉及到糧食上,這就要跟土地掛鉤,那就更復雜了,首先,官方有官方的度量衡,人家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測量方法,極其混亂。另外,土地不長腿,但是人長腿啊!今天我去這邊開荒,明天我去那邊開荒,這官府都能一一注意嗎?再說,就算這塊地今天是我的,我賭博輸了,把地賣了,買主有事再賣地,折騰上幾回,這個地歸屬誰,官府恐怕也難弄清楚。

明代地方官吏也很頭疼:某些人不納稅,最多打一頓!

貧窮使人更貧窮,富裕使人更富裕,這句話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挺有道理,貧困縣一直繳稅低,那更多的收入可以進自己的腰包,按理說,不久就可以富裕起來了,但是大部分的貧困縣仍然保持“貧困”,如果從高稅收一下子降到正常稅收,老百姓會覺得滿足,但是從低稅收漲到正常稅收,老百姓表示,對不起,受不了這個心理落差,受不了的後果就是,繼續拖欠官府的稅糧,即使有小部分的農民已經成為了地主。圖2

窮縣有窮縣的法子,富縣也有富縣的對策,一般而言,徵稅能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就算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點,富豪也要想辦法不納稅了,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就一個字“拖”,反正人多,大家都不交,官府也沒辦法,到時候新稅徵收的任務下來了,舊稅還沒交全呢!官府只能找各種理由免了那些稅,這樣做當然也有壞處,大家一看,反正最後也是給免了,這招好使,以後還這樣。

明代地方官吏也很頭疼:某些人不納稅,最多打一頓!

當然,官府對待欠稅戶也不是那麼無能為力,那就是殺雞儆猴,找幾個有代表性的,抓來打一頓,讓其他人看看這就是後果,但這招不僅沒奏效,反而間接性發展起了一個新職業,那就是“倩人代仗”,以前有僱人行軍打仗,那時就有僱人捱打,一般看看街頭上的乞丐,哪個身強體壯要哪個,也就一天飯錢的事,這可比繳稅划算多了。就算是在蘇州這樣富饒的地方,這樣的事也是數見不鮮。圖3

​當然還有有趣的一點,這稅老百姓是交了,但各地官員還發明瞭個詞,叫“常例”,每次的稅收各地官員都從中撈點油水,最後能交上去多少,這就誰也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