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维摩居士

维摩居士

说到居士佛教,就要谈谈维摩居士。维摩居士是佛教经典中的居士典范。维摩居士虽然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实际人物,乃至不是印度文化史上的实际人物,然而,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代表了居士佛教的最高成就。

据《维摩诘所说经》[1]记载,维摩居士生病了,佛令诸大弟子前去看望。上座部的诸大长老,皆云维摩居士智慧广大,不堪前往,诣彼问疾,即使弥勒菩萨,亦不堪前往,诣彼问疾。最后,佛令文殊菩萨领众前往。文殊菩萨是谁?据经典记载,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之师,过去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现在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未来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乃至一切菩萨,若欲成佛,皆依文殊为师,方得究竟成佛。

文殊菩萨,诸佛之师。文殊菩萨,菩萨之首。文殊所拜的人,则自然是究竟圆满的佛。所以说,在佛教里,维摩居士被称为“现在家相的佛”,释迦牟尼被称为“现出家相的佛”。

《维摩诘所说经》记载:维摩居士,现出病相,于是,他清理方丈,一物也不留,即使侍者,亦遣将出去,唯留一床,用来卧疾。

诸大弟子,及诸大菩萨,皆不堪任,诣彼问疾。于是,佛告文殊:“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2]文殊领众,诣彼问疾,于是,便有了这部指示心要的《维摩经》。

《维摩经》中,维摩是谁?文殊是谁?释迦又是谁?诸大弟子又是谁?还见么?若也不见,则于维摩方丈室中而自迷。若也得见,则《维摩经》中所说的人,所说的事,皆是诸人自己家里事,皆是诸人妙明真心中的事。见得这个妙明真心,融入这个妙明真心,此人是佛,横拈竖捏,流出一切真如菩提,教化一切众生。

维摩居士是谁?为何诸大弟子,及诸菩萨,皆不堪任,诣彼问疾?维摩者,净名也。净者,自性也,妙体也。名者,妙相也,妙用也。是故维摩所表,乃诸人的体用一如的妙明真心。此心是佛,佛是此心。若也见了此心,便是见了维摩居士,便是见了三世诸佛,亦名见了“本真的自己”。

维摩卧疾,是个表法,表放下也。人皆有这样的经验,身体无病时,精气神充足时,什么都贪,什么都要,摆出一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姿态。可是,当人生病的时候,当人病得快要死的时候,这时,他名也放下了,利也放下了,平时放不下的,则统统放下了。维摩卧疾,即表这个“放下”的义。放下所有,一切不着,试观当下,这个放他不去、揽他不来的,究竟是个什么?通体放下,反观自见,这是一切菩萨悟道成佛的通途。

维摩卧疾,表放下。文殊问疾,表寻根。文殊领众问疾,就是智慧观照,放下之时,是个什么?若能识得,便是见了维摩,亦名悟了自性。一切放下,反观自见,这是什么?如是放下,如是反观,此是一切菩萨的修行之路,经云“般若波罗蜜”是也。

维摩居士,以神通力,除去所有。除去所有,不是清空房间,而是放下一切,清空自心。就过来人看,“放下一切,清空自心”,这也是个病句。何以故?满目青山,一物亦无。一物亦无,又放下个什么?本来无一物,拂拭个什么?遍含万有,一物亦无。只须识得如是事,便是大事了毕。

通体放下,清空所有,此是维摩卧疾的义。反观自见,识得自心,此是文殊问疾的义。把两位菩萨的表义合起来,便是“通体放下,反观自见”。“通体放下,反观自见”,只是要见得这个“本真的自己”。我们看《维摩经》,看到这里,若能见得此心,则后面的内容,全在其中矣,乃至一大藏教所说,也全在其中矣。

维摩居士对文殊菩萨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问:如何是“善来”?

答曰:无住妙用,皆名善来。住境着相,即名不善。闻声离声,闻离同时,此声之来,是名善来。见色离色,见离同时,此色之来,是名善来。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即离同时,是名善来。

问:如何是“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答曰:一切万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犹如波浪,彼浪不来此,此浪不往彼,彼此当下生,彼此当下灭,求其暂住,皆不可得。

一切万相,从心而生,从心而灭,此相不往彼相,彼相不来此相,故云“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已,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菩萨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不二法门。”文殊赞叹维摩,是维摩所说,高于三十二菩萨所说么?非也。三十二菩萨所说之处,正是维摩居士默然所示之处。

离色离空,是不二法。离有离无,是不二法。离生离死,是不二法。离出离入,是不二法。离我离无我,是不二法。离善离不善,是不二法。离有漏离无漏,是不二法。离两端,会一元。含万相,成一味,是名不二法。

三十二菩萨所说,空声幻响,一字亦无。维摩默然,音声如雷,滔滔不绝。滔滔不绝,一字亦无。一字亦无,滔滔不绝。如是而说,是名佛说。维摩、文殊及三十二菩萨,不在别处,只在当下。诸人还见么?放下一切,是名维摩卧疾。反观自心,是名文殊现前。河沙妙德,是三十二菩萨。经中所说,皆是自己心里的事。离此心外,更有他事,则成二法,而非佛法。

维摩居士告文殊师利:“可共见佛。”我们大众,一同去见佛。于是,维摩居士,以神通力,持诸大众,及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

维摩居士,以神通力,持诸大众,置于右掌,往诣佛所,也只是往诣他举手处。离此举手处,若更有他往,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举手处,是何处?自己举手,自己看看,只这如今谁举手?这举手的,只是这个无相的空手,只是这个无相的空灵,只是诸人的无相真心,密宗所谓“大手印”是也。这个无相真心,即是三世诸佛的法身,亦是三世诸佛的佛所,亦名诸人“本真的自己”。回归大手,回归自心,即是往诣佛所。

佛法“不生不灭”,莫作生灭想。若作生灭想,即名邪见。《维摩经》云:“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这里灭去,那里生出,如此之见,是名邪见,如此之行,是名邪行。即今学人,多持此见,以为今生念佛,百年之后,从这个地球上死亡,到那个世界里出生,经云,此是败坏之相,此是虚诳之法,此是邪迷之见,此是邪迷之行。《维摩经》云:“诸法无没生相。”也就是说,诸法无生相,诸法无灭相,生灭之相,本无实际。《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性妙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性妙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华严经》云:“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也只是说这个自性妙体,变化无穷,极幻极真,极真极幻,犹如大海水,东涌西没,西涌东没,皆是大海水的变化所作。

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

问:如何是妙喜国?

答曰:无缚无脱,本然快乐,是名妙喜国。

问:如何是无动佛?

答曰:本位不移,起应万机,是名无动佛。维摩“从彼国没,而来生此”,实未曾来,亦未曾去。实未曾没,亦未曾生,犹如海浪,无不从此大海生,无不归还此大海,幻生幻灭,有甚实际?

大众欲见妙喜世界,及无动如来,及妙喜世界诸上善人。维摩居士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于大众目前,饶益法界众生。饶益事讫,复归如初。

问:如何是“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于大众目前”?

答曰:诸佛祖师,一棒一喝,指示本来,正是“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于大众目前”。释迦拈花,截取妙喜世界,置于大众目前。临济义玄向黄檗禅师问法,话音未落,黄檗举棒便打,正是维摩居士“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于临济义玄目前”。临济义玄,见得妙喜世界,亦非见得他人世界,只是见得他自己的世界。

维摩居士问文殊师利:仁者!尔游历了无量千万亿佛国,尔游历了无量千万亿万法,于诸佛国中,于诸万法中,何等狮子座,无上最庄严?

文殊师利言:居士!从是东方,过三十六恒河沙国土,有世界名须弥相,彼佛名号须弥灯王,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最上最庄严。

三十六恒河沙国土,即是三十六恒河沙尘劳。过三十六恒河沙国土,即是过三十六恒河沙尘劳。尘劳不真,虚妄不实,悟即刹那过,不悟永乖疏。过了三十六恒河沙国土,那里有佛,号须弥灯王,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座高八万四千由旬。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如此看来,宝座即全身,全身即宝座,全身与宝座,绝待无对,原非二致,识得此真,是名入座。

维摩诘居士,现神通力,彼佛则遣三万二千师子座,入于维摩居士方丈室。试问诸位,维摩居士的方丈室中,何以容得下三万二千狮子座?

若迷自心,三十二菩萨,一一菩萨,各具一千尘劳。三十二菩萨,则具三万二千尘劳。若也识得自心,三万二千尘劳,则成三万二千莲花宝座。维摩居士所指,须弥灯王佛所现。这个宝座,诸人还见么?

尔时,维摩居士告文殊师利:“就师子座。”文殊菩萨,与诸大菩萨,当下就坐,融入不二。

维摩居士,直指人心,令诸学人,当下就座。诸大菩萨,全身融入狮子宝座。初地菩萨,缩小半身,方得入座。狮子宝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初发意菩萨,尚未见性人,故身、座二分,不得全身融入。

尔时,维摩居士告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维摩居士,直指人心。舍利弗不能相应,是故不得就座。佛言,大地众生,自心是佛。若欲见佛,只须见心。若见自心,即是见佛。世人不信,反生毁谤,云:诸佛世尊,尘沙劫数,无量勤苦,方得成就,岂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不知,尘沙劫数,皆是幻相,本无实际,悟即一尘无,迷即无量数。小乘学人,不信此事,犹如舍利弗言:“此座高广,我不能升。”这就是世人所说的,佛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成的,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功德无量,神通无量,我等诸人,所不能及。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世人拜佛,只拜法相,不悟法体。如此着相而拜佛,无有归家就座之时?直下认取,自心真佛,是真拜佛也。于是,新发意菩萨,及诸大弟子,即向彼佛,一心作礼。一礼相应,不离当处,就狮子座矣。一念相应,不离当下,升自性座矣。

菩萨所说,维摩所表,一切众生,悉皆有之,尽在一心,悟之即是。若欲与维摩居士及诸大菩萨把手同行,当须将心,彻底清空。清空之时,此空不空。这个空而不空的妙明真心,这个遍含万相的无相真心,正是维摩及诸大菩萨所表的。

达摩脚下,浩浩儿孙,没个面目,个个称尊。一个两个千万个,只把昭昭灵灵作己面,不见山河大地是如来。暂时留在内院里,待到明日重计算。


[1]《大正藏》第十四册。还有另一译本《佛说维摩诘经》,也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

[2]《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大正藏》第十四册,第五四四页上中。

谈谈维摩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