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古玉辨識亦難亦易,有時高仿神似,左右不得其解,有時則一圖就可識古辨真,奇妙無窮。

古玉文化博大精深,即使窮其一生不一定就能通達幾許;雖然沒有捷徑可走,但是從古玉之“不可仿”處入手:先從難仿之處開始摸索起步還是比較穩妥的(參見《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所謂“不可仿”不是沒有仿(現代科技什麼都可仿什麼都有仿無所不能仿),而是仿不到位,仿畢竟仿無法仿到那份真。

雖然假仿遍地,但是確有一圖即可鑑古定真的,如高古玉吧藏友發的一圖(圖1):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1

清《玉紀》認為“凡玉在土中五百年體松,受沁千年質若石膏,二千年形如枯骨,三千年爛為石灰,六千年不出世則為泥。”古玉之滄桑質變現代不可仿。這件玉飾牌,只探其局部即見古意盎然信息滿滿,可以定為真古到代,皆從“不可仿”處得出結論。

從這牌飾的局部圖上可以看出:

古舊的土蝕斑痕(圖2,參見《古玉學步(3)》)、蝕重處的玉萎縮(圖3,參見《古玉學步(4)》)、伴生蝕斑萎縮的驚裂紋(圖4,參見《古玉學步(2)》)等皆是古玉之不可仿之處,雖然有酸、鹼蝕舊,但如此牌飾的滄桑狀態,任何仿工是無能為力的;加之風化嚴重的工上自然態(圖5), 古玉的熟舊皮殼一覽無餘,一圖識真。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2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3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4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5


此牌飾兩塊,其沁蝕風化老舊的狀態一致,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吧(圖6)——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6-1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6-2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6-3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6-4

古玉識趣(41):只瞟一眼即識真 勿須苦思費心神

圖6-5


此牌飾沁色濃厚沁入肌理,層次過渡自然,皮殼渾厚、滄桑;土黃沁、鐵紅沁伴隨銅沁,沁色有別而又兼容無界,整器工痕皮色渾然一體土埋感熟而舊;裂處和邊緣薄弱處開沁門,多處沁重部位顯蝕洞爛斑,口小腹空、蜂窩狀,呈天然狀態;工上見接刀痕、網格紋雖細小而一絲不苟,饕餮紋臣字眼;為出自北方坑口的到代春秋饕餮紋飾老玉佩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