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公鏈 首先要做好投資

我的哥們“樹皮”,是個有理想的文青。

想做好公鏈 首先要做好投資

他覺得“一個人只用一本白皮書,便創造了一個行業”這事很酷,於是決定投身區塊鏈,一探究竟。

初入公司,一切都是新鮮的。他發現同事們都曾在硅谷工作過,其中教育背景最差的人,畢業於清華。

此外,相較於古典互聯網,公司沒有苛刻的KPI和嚴明的上下級關係。

這裡的一切,讓他覺得,自己彷彿正置身於谷歌。他們研發的公鏈,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工具。

然而,新鮮感僅僅把他和公司的蜜月期,維持了1個多月。

儘管所有人都在為了改變世界的夢想努力做事,公司又以技術見長,但那些在公鏈上開發的DApp(應用)卻沒有任何價值。

這些開發者,不過是薅代幣獎勵的“羊毛黨”,所提交的DApp體驗極差,根本沒有用戶。

即便這樣,他所在的項目方仍是全球區塊鏈最具代表性的公鏈之一,DApp數量排名前十,估值更是常年排在前五十。

最近,一心只做技術,毫無盈利能力的公司,不得不將私募來的ETH售出套現。可萬沒想到,面對生存壓力,同行們也在這麼做。

熊市來了。

公司幣價幾近“腳斬”。而認清真相的樹皮,則在茫然中離開了這個行業。

好的應用不是等來的 是投出來的

想做好公鏈,首先要好投資。做好投資是搭建公鏈生態體系的基礎。

公鏈就像手機操作系統,允許開發者在其上開發區塊鏈應用。

公鏈發行的通證本身並沒有價值,這點與USDT等將現實資產通證化項目不同。

想做好公鏈 首先要做好投資

作為技術平臺,公鏈通證的價值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用戶是否想持有該通證,來獲得某項權益;其次,通證獎懲模型,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合作者。

舉例來說,若淘寶、餓了麼、攜程、滴滴等App在某一公鏈上開發,則用戶下單時,需用該公鏈通證結算。

當基於公鏈開發的應用,成為剛需,用戶有意願買入通證來獲取權益時,通證也就有了價值。

同時,若參與者能按其既定規則,公平的獲取應有的獎勵,那麼公鏈的生態也會更好的維持下去。

而在現實中,不少公鏈團隊像樹皮的公司一樣,認為只要發展好技術,接下來的發展便順理成章。

但實際情況是,好的應用不是等來的,是投出來的。

找上門的開發者往往不是羊毛黨,就是“艾西歐”黨,等熊市一到,才發現握著手裡的不過是一團泡沫。

不要把陸軍派到海洋作戰

在歷史上,通常是應用出現推動基礎設施完善。

在城市電網完善之前,電燈就已經存在了。道路與汽車亦是如此。

事實上,在區塊鏈世界裡,這個邏輯同樣適用。先有比特幣,後有區塊鏈。

比特幣誕生,讓人們意識到這是一次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於是人們追隨者銅臭味蜂擁而至,試圖將移動互聯網的那一套東西,照搬到區塊鏈世界中。

但問題在於,區塊鏈並沒有創造流量入口。我們依舊需要在手機和電腦上,依靠搜索找到所謂的DApp來使用。

讓DApp在移動互聯網載體中,與現有App爭奪流量,相當於派陸軍到汪洋大海之上與敵人戰鬥。

而且,DApp去中心化屬性還犧牲了效率,降低用戶感官體驗。

所以照搬模式的區塊鏈公司或許能搶到一塊肉,但不能參與行業蛋糕的分配。

若想改變現有利益分配方式,可以試著投資這樣一家公司:他們正在現有行業痛點做出改變,而這個“改變”是可以通過通證獎勵機制,讓參與者更好協助,從而提升效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