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

西接珠海澳門,總長約55公里的

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

今日正式通車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個年頭

大橋通車後,從香港到珠海、澳門

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大大縮短了三地的往來時間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港珠澳大橋是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建設的過程中就收穫了各種榮譽。它是中國建橋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製造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項目,被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 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 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里是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
  • 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里。
  • 最大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標準管節,每一節長180米,排水量超過75000噸。
  • 最精準深海之吻: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進行海底無人對接,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
  • 最深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深處在海底48米,而目前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有超過45米的。

上天不行就下海,大橋+沉管

港珠澳大橋中間有一段是走海底的,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像兩個蛇頭互相對望……嗯,哪個懂風水的,來解釋一下這個設計原理?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嗯,第一眼看到這圖,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小蝌蚪找媽媽?

雙龍出海?

兩條水蛇?

精子?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其實嘛,這並不是什麼風水,更不是為了什麼美觀。

港珠澳大橋的這段海底隧道位於珠海伶仃洋上,也是伶仃洋上一片繁忙的航道。這片水面上有30萬噸航線,造橋過高又會影響天上航線,所以上天不行只能下海了——沉管隧道。

目前全球有150多條沉管隧道,但是“大橋+沉管隧道”的最具代表性的組合體只有厄勒海峽大橋、韓國巨加大橋和港珠澳大橋。

陸港澳車混跑,識別車牌僅需0.3秒

當然,說起港珠澳大橋,大家想到的就是,怎麼區別港珠澳三地的車輛。是滴,在港珠澳大橋通行的車輛車牌不單單是統一的車牌,橋上的車牌種類繁多。港澳地區的車輛就不在少數,再加上內地和當地的過路費收取模式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模式不同,車輛眾多,車牌不統一的情況下,進行車牌識別的難度可想而知。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建造大橋的設計部為了處理好這一難題,從各個角度入手,而且軟件代碼,程序分析上更是在以往的等級上提升。識別的實驗測試不斷進行更新,就測試版本來說,就有一百三十六次的調整。經過了兩年的時間的不斷測試更新,這一技術終於完成。

這種收費類型能夠兼容不同模式,經過累計1110次的模擬測試,在識別車牌的技術上,已經將車牌的識別率從以往的低於30%,逐漸提高到96.7%。在短短的0.3秒就可以識別出車牌,提高了大橋的車輛收費效率。

BIM系統加持,設備管線一覽無遺

當夜晚到來,港珠澳大橋亮起五顏六色的燈光,由弱至強、次第漸變,將海岸映襯得如夢如幻。實現漸變亮燈的效果,依靠的是一個功能強大的BIM系統。學過建築的同學們都有接觸BIM,所謂BIM就是建築信息化模型。

在這架繁忙的大橋上,大橋任意監控點的實時視頻隨時顯現。輕點鼠標,屏幕上即刻顯示出一個三維立體畫面,任意選擇一盞燈移動鼠標,實時視頻上便可清晰呈現出燈光亮度變化的全過程。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如果某個點發生火災,視頻監控將隨時捕捉,信息傳遞到監控終端,警報在幾秒鐘內就會響起。這一BIM系統不僅滿足了港珠澳大橋施工需要,大橋通車後這一系統將會繼續發力。

港珠澳大橋項目副總工程師、系統集成部負責人張平博士表示,在高速公路行業應用BIM系統展示系統機電設備數據流、供電流路由關係屬

世界首次

作戰橋面伸縮縫內,電纜自由張弛

巨大的“中國結”是港珠澳大橋一道壯觀的風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結”附近橋面,有一片是用長約1.7米、與大橋等寬的摺疊式材料鋪設的。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受大風、溫度、車輛等多種負荷作用,大橋會發生一定的位移。

是滴,港珠澳大橋地處颱風地帶,還是得認真考慮下,颱風對大橋造成的各種負荷,所以必須要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伸縮縫。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港珠澳大橋通過了各種風洞測試,具備足夠的抗風能力和較高的安全係數。不過,最主要的還屬17極颱風山竹對它的驗收,“有山竹的驗證,港澳珠大橋可以開通了”。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各種電纜在通過橋樑伸縮縫處時,會承受較大的張力,易造成金屬護套斷裂與絕緣損壞,給大橋的通信與照明帶來故障。因此,每隔一定距離便設置了伸縮縫。以便於電纜在伸縮縫內做到自由張馳。

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背後有各種超級創新,建設難度極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在各種科技的創新之下,我們造出了世界上最難、最長、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距離。港珠澳大橋通車之際,我們在感嘆科技強大的同時,也向港珠澳大橋全體建設者致敬。


今日通車!黑科技護航港珠澳大橋|RAVV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