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年」揚州有個小鎮 靠小牙刷「闖」出了大市場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揚州有個小鎮 靠小牙刷“闖”出了大市場


全民創業 牙刷經濟初露鋒芒

40年前,揚州杭集鎮還是一片荒地。當地有製造牙刷的傳統。上世紀八十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思想活躍的杭集人大膽提出依託牙刷製造傳統發展民營經濟的想法。為了給創業者鼓勁,政府打破體制束縛,專門成立工業供銷公司,在貸款、市場準入、開票納稅上做民企的"擔保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三笑牙刷大獲成功後,更多杭集人躍躍欲試。1995年,杭集鎮迎來了全民創業的春天:200多名個體戶開辦牙刷廠,現年51歲的張文生就是其中一位。

他說,“建了廠房,買了設備以後,確實資金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但在當時濃厚的創業氛圍和政府鼓勵下,得到了第一筆貸款是30萬元人民幣。創業當年的話,第一年完成營業額大概是600多萬元。”

賺到第一桶金的張文生,和許多創業者一樣乘勝追擊,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同時,越來越多的牙刷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杭集。一時間,小鎮牙刷年銷量佔到全國的80%左右。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揚州有個小鎮 靠小牙刷“闖”出了大市場


設新國標 提質增效擴寬市場

就在全國批發商紛紛湧入淘貨時,粗放發展的煩惱隨之而來:有人藉機以次充好擾亂市場,更關鍵的是牙刷國標過低,行業始終逃不出低端競爭。怎麼解決?杭集人提出一個大膽設想:申請龍頭牙刷企業和權威機構共同起草新國標。張文生作為企業代表參與了整個過程。

那時,政府工作人員帶著張文生沒少往北京、江蘇兩頭跑。幾經修改論證,2003年末,牙刷新國標正式發佈。從看數量到重質量,杭集嚐到了國標提檔升級後的甜頭:牙刷出口量猛增,還引來了兩面針、高露潔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此後,杭集自主生產的音樂牙刷、電動牙刷、中藥養身牙刷等創意產品備受青睞。然而,2011年,隨著牙刷製作成本大幅上漲,以及歐洲經濟危機加劇,杭集的牙刷出口量明顯放緩。加上國內同行崛起,一時間,銷量受到不小衝擊。在江蘇酒店日用品行業協會會長蘭進看來,轉型升級已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揚州杭集鎮人民政府提出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揚州有個小鎮 靠小牙刷“闖”出了大市場


產業轉型 主動創新站穩腳跟

杭集發揮民營經濟靈活的特點,一方面持續深耕牙刷產業,通過引進高端生產設備、創建研發團隊、舉辦國際設計大賽,推動牙刷行業加快升級換代。另一方面,以牙刷為突破口,大規模進軍酒店用品和口腔護理市場,其中用天然秸稈為原料製造的酒店用品"六小件",因環保、經濟風靡一時。當地牙刷企業還主動擁抱互聯網,在定點供應的基礎上,藉助網絡銷售積極拓展市場,讓"牙刷之都"浴火重生,站穩腳跟。如今的杭集鎮,平均每2戶人家就有1個老闆。地區生產總值由40年前的474萬元,發展到如今的90億元,9家企業成功上市。

揚州市杭集鎮人民政府鎮長葉華說,改革開放讓杭集人解放思想,讓敢闖敢拼的杭集人找到了自己發展的舞臺,讓民營經濟在這裡開花結果。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迎著改革開放的思路,以牙刷和酒店日用品特色產業為重點,通過不斷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杭集鎮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