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創新我來了——三分局職工創新工作紀實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在新常態下不斷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玉峰曾指出,在我們工作的每一天,實際上都有創新的機會和可能,需要的是堅持和鼓勵創新。公司三分局“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的火熱實踐,就向我們展開了一幅職工創新創效活動的美麗畫卷……

“鄭州航空港三標第三工程處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授牌儀式正式開始!”9月11日上午,隨著三分局黨委書記高海成的宣佈,熱烈的掌聲在項目部裡迴盪,喜悅的笑容點亮在場每個人的面龐。

回想起一路上我們的好奇、迷惘、深思、徘徊,我們慶幸——群策群力、助力生產、創新創效的夢想未曾被打破,我們執著——職工創新的星火一點點傳遞,職工創新的求索之路還在繼續。

摸著石頭過河

鄭州東三環(107輔道)第三預製梁場施工高要求、任務重,為了儘快適應大型市政項目的快節奏,他們採用“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這個時候的3號梁場是沉靜的,我們的職工默默做事,似乎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麼光榮。

“我們的梁場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的職工有著自己獨創性的思維,我們需要為他們搭建平臺!”高海成的一席話,陳豔豔、王亮、萬彬、席航航、郝元君一群年輕人就這樣滿臉好奇地推開了未知的大門。

“什麼是職工創新?”辦公室負責人陳豔豔滿腦袋問號。她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卻發現最標準的答案其實在職工自己心中。“什麼是創新?對我們來講,其實就是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做的一些小事罷了!”劉紅傑滿臉緊張,說出了心中最樸素的想法,也帶給了我們很大的觸動。

王亮,項目總工,為了確保每一項成果科學可行,真實有效,白天跑現場實踐,晚上做技術方案,連著幾個月下來,一個胖大的小夥子曬成了黑葫蘆,只是衝著我們憨厚地笑笑。

郝元君和萬彬,兩個精通信息化技術的棒小夥,熬了兩個月,與公司溝通、與軟件開發公司交涉,還要考慮項目實際,確保了項目生產管理信息平臺的順利運轉,實現了項目生產信息可視化,尤其是梁體“身份證”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就是這樣一些優秀職工,慢慢成為了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員,並不斷吸納新的人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數字化梁場、鋼筋精細化管理、移梁臺車、滴水線、龍門吊軌道改造等等。看似不經意的想法,最終卻成為助力生產、功效顯著的創新成果。2016年4月—8月,在高海成的指導下,從組織機構、成員吸納、制度創建、創意吸收到最後的成果發佈,我們一步步走遠。

2016年8月25日,是職工創新工作中第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公司工會、公司團委為數字化梁場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正式授牌。


職工創新我來了——三分局職工創新工作紀實


數字化梁場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

打破創新“第一印象”

數字化梁場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的成功並不能掩蓋潛在的不足,組織機制的良性運行、廣泛推廣等工作後勁不足成了要解決的第二個難題。

高海成帶著筆記本跑遍引黃、航空港、官莊、密瓦、草坪河、太和、新藏、黑幹項目,將職工創新的星火傳遞給大家,真正打破了大家對於創新的“第一印象”,也將一線職工心聲帶給了整個策劃團隊。

他們開始將工作重心放在職工創新創意的收集管理上,各項目不用執著於創新,不定期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微信平臺、意見箱、郵箱、座談會等,都成為職工可以直抒心意的地方。

機關不存在創新?NO!車輛管理、食堂管理哪個不是實體業務?各業務系統哪個不存在管理提升?幫扶指導項目難道沒有好的點子?

項目生產經營是重點?NO!過程中一點工藝的小改善、一個工人不經意的提醒、方案的優化、一張報表的簡化,都有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應。

“職工群眾是創新的力量源泉”,這句話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到2016年12月,經過職工的積累,分局5個項目、近80餘人參與,已經創造了28項成果。

這期間,陳豔豔一直參與,默默推動,策劃了整個分局2016年職工創新評審活動,就為了給大家創造一個回頭看的機會。開始107梁場工作室創建的時候,她著急上火,耳朵整個腫起來了,疼的不行的深夜裡仍然埋頭繼續,唯有完成後的精細資料、漂亮的工作室能讓她放鬆一笑。這頭剛結束,她又開始跟著調研組跑項目,邋遢不羈是她自嘲時常說的詞,“感覺自己都不像個女人了!”。


職工創新我來了——三分局職工創新工作紀實


航空港三標第三工程處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

這只是開始

繼東三環梁場職工創新工作室和青春夢工廠的成功創建和探索之後,航空港三標第三工程處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也正式授牌成立。李雲雷、張玉波、馮鵬鵬、胡曉東、梁美娜等一群核心成員,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懈努力,確保了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的良性運作。

李雲雷,喜歡悶頭做事,話尤其少,可對待技術工作的態度特別嚴謹,經常給工作室成員、項目職工、作業隊伍進行技能培訓和方案宣講。因為工期緊張、設計放案調整,他整日奔波在監理、業主、總包、現場,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晚上夜深人靜,仍然無法安心入眠。企鵝頭像不斷閃爍,顯示夜晚的忙碌剛剛開始。

胡曉東,總是未語先笑,熱心可親。平時忙於安全生產,整日在現場監督檢查,處理違規行為毫不留情,給不少工人留下了心裡“陰影”,卻又有理有據的讓人敬服。從工作室開始創建,他總是一副笑臉幫忙張羅,蒐集照片、整理資料、總體協調,忙的不亦樂乎,用自身的活力感染著大家。

一年多的時間,我們的職工立足生產實際,集思廣益、勤耕不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39項成果,涵蓋設備改造、四新應用、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小建議等內容,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年多的時間,他們發掘了一批有創造性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分局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力量。他們氣質昂揚,總是衝在戰鬥前線,給後備軍帶去無盡的嚮往;他們默默無聞,常年在現場奔波,卻赤誠負責,用汗水澆築成功;他們風華正茂,熱情洋溢,用豐富的創造力譜寫篇章。

耳邊公司程鐵強主席的話語意味深長:“要珍惜職工創新工作室、青春夢工廠的品牌,要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要提升標準,樹立典範,今天的授牌儀式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程主席充滿笑意的與第三工程處黨支部書記王健握手,希望第三工程處要克服“榮譽到手,創建到頭”的思想,制訂更高的創建工作目標,開展紮實有效的工作,做好工作室、夢工廠日常管理、學習培訓、專題研討等活動,持續為公司的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提升創新能力,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新動力、解決問題的新手段。

時光流轉,他們仍然在求索的路上,為了讓職工創新的星火燃燒,為了讓職工的才能和智慧更加閃耀,他們精神抖擻、腳步堅定.

職工創新我來了——三分局職工創新工作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