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地區糧食不漲錢而化肥農藥飛速漲價,合理嗎?

36姨


為什麼有些地區糧食不漲錢而化肥農藥飛速漲價,合理嗎?



對於這個問題,看到就有點心酸,特別是為廣大的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而言,含辛茹苦的種一年的莊稼,最後的收益幾乎是替農資生產企業賺了錢,可以說各個企業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對於這種現象用經濟學專家的理論來說屬於市場經濟,什麼價格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什麼價值決定價格的理論可以搪塞作為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農民而言的一個完美的解釋。

其實就目前的現象是一種畸形社會現象,化肥農藥的價格今年上漲了30%,可以說農民直接增加了30%的種植成本,其化肥農藥的價格上漲速度可以用飛速二字來形容。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對於農民的種植的糧食來說,其價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控制的,農民對糧食價格沒有話語權,也就是說農民沒有長官糧食價格的權利。如果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就會直接影響到其他消費者的消費利益,這也使得國家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不會讓糧食價格出現大規模的上漲,也可以說是糧食價格就是穩定一切。

其次,化肥農藥是由於化工企業生產的也只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化工大企業操控的花費的價格。畢竟現在國家治理環境汙染力度加大,對一些中小化工廠的環境治理不達標的企業進行關停拆除,對一些大化工企業進行了汙染源的處理設施改造,當然這也是增加了化肥農藥的生產成本。

但最終從經濟學的絕對分析來看,化肥農藥的生產,或者說是化肥農藥的市場,屬於一個半壟斷行業,其價格由化工生產企業說了算,也就是說化肥農藥的價格的話語權在生產廠家。



總之,不是一些地區的糧食價格不漲而化肥農藥的價格上漲,而且是飛速上漲這是在農業市場上來說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糧食價格都是不上漲,即使上漲,上漲的幅度也非常微弱。但是對於農資市場的化肥農藥的價格上漲是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而且也是一個普遍現象,對於這種現象相對於農民種地為生來說,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

解決這種現象的唯一途徑就是對農民種地進行補貼,而不是對農資的化肥農藥進行補貼,這應該是解決這種不合理現象的主要途徑或者說是唯一的途徑,否則會影響糧食生產最終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飯碗安全問題。


宗元三農堂


為什麼些地區糧食不漲錢而化肥農藥飛速漲價,合理嗎?

農資產品漲價、降價保持原狀或者下跌,這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而農資產品的漲價,直接增加了種植戶的成本投入。那麼,這種情況合理嗎?


農業種植應該是農業生產大產業鏈中效益最低、成本最大、風險最高的一環。套用郎鹹平的那一套產業鏈理論,農業生產中最大的利潤在於農資產品的研發、銷售,糧食的運輸、加工、倉儲和銷售。而種植是其中最吃力不討好的。為什麼?種植需要購買農資產品,糧食收穫後需要經過糧食收購商的轉手或者收購,在經過運輸、倉儲、深加工等環節進入市場。也就是說農業種植是兩遍受氣還得兩邊討好,也是這個產業鏈中最辛苦、抗風險能力最差、效益最低的環節。


但是農業種植又是國家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糧不穩,無工不富”嗎。農業是關乎國家穩定的基礎,所以在農產品上幾大主糧的控制是必然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大主糧的價格一直平穩有序的略升或者下調的原因,不會讓水稻、玉米、小麥有大的漲幅。

但是隨著農資產品的行情上漲,糧食價格下調或者不變,農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也是個事實,很難說其是否合理,這是國家針對國內形式做出的宏觀調控,同時為了彌補農民的損失也提高了補貼的力度。因此,在農產品價格不理想的情況下,國家會逐漸通過其他途徑來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有種田的農民朋友都清楚,去農資店買農藥化肥都不能講價的,它們說多少是多少。農藥化肥都是生產廠家然後是地區代理商再是零售商,逐級加價。需肥藥旺季也會加價,新特藥高價,防治力差的農藥改個藥名照樣騙你是新藥。有的農藥雖然價錢差不多卻己減了藥量,原來一斤裝敵敵畏樂果等農藥己瘦身變成6兩裝,減量3分之一以上。普遍都認為化肥農藥設有過去的質量,這也無疑加大了種植成本。而農民的產出大多以最低的價錢賣給了批發商,批發商再賣給了零售販,最後高價是消費者。兩頭一高一低,害苦了農民,至於如何解決,那是社會大環境使然,農民無法解決。朋友們也來說說你的見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