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時務」的于謙于少保,被人生中的「三大愛好」害慘了!

明朝兵部尚書于謙,與岳飛同列西湖三傑,他在大義、能力、私德等方面全無黑點:統籌大軍成功抵禦了瓦剌圍城,解了北京之圍;拒絕向權臣太監王振送禮行賄以奔前途,同時自己為官清貧,家無餘財;為人行事方面剛直不阿,堅持原則。就是這樣一位幾乎能稱為完人的人,最後被明英宗下令斬殺,一如他寫的詩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做到了。可是,為什麼會弄成這樣呢?個人認為,全因於少保的“不識時務”、“不知變通”和“堅守原則”。


“不識時務”的于謙於少保,被人生中的“三大愛好”害慘了!

于謙畫像

眼裡只有國家利益,全然不顧皇帝個人感受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瓦剌人俘獲後,于謙和孫太后擁立監國的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時候朱祁鎮的長子、太子朱見深三歲,當時情況雖說讓朱見深登基不太現實,畢竟主少國疑,但讓朱祁鈺監國過渡一下就好了,你非把他推上帝位算怎麼回事?朱祁鈺後來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位改立自己兒子,也得到了于謙的肯定和支持。

不接受也先以明英宗為要挾,堅決主戰

“不識時務”的于謙於少保,被人生中的“三大愛好”害慘了!

明英宗畫像

瓦剌大頭領也許挾持著明英宗進逼北京,以朱祁鎮的性命要挾明軍開城投降。于謙認為不能以一人之命讓渡國家利益,統籌大軍解了北京之圍。你說,這事讓朱祁鎮怎麼想?他可能不認為于謙顧的是國家利益,反而可能會認為于謙換了新主子,只對新主子負責。更關鍵的是,瓦剌人看明英宗沒啥價值了,提出將他送回北京。朱祁鈺本極不情願迎回哥哥, 于謙則主張接他回來,還承諾說如果日後英宗有什麼想法,于謙第一個不答應。你看,在於老爺子眼裡,沒有一己之私,全為社稷考慮,問題是先後兩位皇帝可能都太這麼認為啊。

過於剛直,怒懟“奪門之變”的幾位核心人物埋下禍根

“不識時務”的于謙於少保,被人生中的“三大愛好”害慘了!

于謙故居

策劃“奪門之變”迎立英宗復辟的繼位核心人物,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分別代表軍方、文臣、內侍太監,于謙與他們都不太對付,並且都不是個人恩怨,全因為于謙過於剛正強勢、講究原則。三人裡應外合,輕輕鬆鬆將英宗重新扶上了龍椅,也因此掌握了權柄。隨後于謙被構陷策劃迎立襄王登基,被押往崇文門外斬首。

我們對於少保懷有無限崇高的敬意,也讚賞他的行為,但他的“不識時務”、“拒絕變通”和“堅守原則”為個人悲劇埋下了伏筆。也許,這就是歷史上的牛叉人物比我們普通人更值得尊敬的根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