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 于謙 國士無雙(上)

大明王朝在經歷了永樂皇帝的萬國來朝之後,歷經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代的休養生息國力達到鼎盛,然而在大明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了著名的"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精銳殆盡,蒙古鐵騎南下,在國家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時任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際,力排南遷眾議,整飭兵備,親自督戰,最終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避免了“靖康之恥”重演,可謂國士無雙!


大明風華—— 于謙 國士無雙(上)

國士無雙



一、死太監的夢想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在這一年大明送走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而迎來了我們的主角于謙,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數十年後,這個孩子將會成長為整個國家的守護神。于謙出生於官宦之家,在經過年少苦讀後,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這說明於謙同學在做學問這件事上是很有天賦的,但也有很多人沒有這種天賦,比如有個窮秀才已步入中年,在飽讀詩書之際屢試不第,終於在四十歲那年他揮了一刀,進了皇宮,他叫王振,所有一切都要從他說起。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具備以下三點:

胸懷大志 意志堅定 腹有良策


大明風華—— 于謙 國士無雙(上)

胸懷大志的王振


而王振一定是胸懷大志,意志堅定的人,為了實現夢想而給自己來一刀的壯舉我相信多數人想都不敢想,也許在他的腦海裡這是曲線救國,為了夢想我可以犧牲一切!為了夢想整個國家都要為我買單!但我們也不應該鄙視所有的太監,王振的前輩有發明家蔡倫、航海家鄭和。

揮刀了,進宮了,而且運氣很好他認識了朱祁鎮小朋友,因為這個死太監比較另類,不像立皇帝、九千歲之流,王振有文化他成了小皇子的老師(這是什麼狗屎運?)並且小皇子還親切的叫他“王伴伴”,但他還是個流氓!在朱祁鎮即位後,死太監的地位水漲船高,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機要秘書(不知道對不對),死太監的內心開始騷動了,憑藉權力他開始枉法,開始斂財,開始結黨營私並掌管東廠錦衣衛。他敢搬走開國皇帝朱元璋所立的石碑,因為上面刻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朝堂之上竟無人質疑,不僅如此凡地方官員入京必須向他行賄,收不到賄賂就錦衣衛伺候,真的是隻手遮天。

在擔任多年地方大員之後于謙進京了,不僅沒有行賄,理都沒理王振,死太監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習慣性的關門放錦衣衛,然而這一次卻受到了阻力,阻力來自於皇帝和朝中重臣楊士奇(還是有明白人),不僅毫髮未傷很快于謙升任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死太監傻眼了(看來無論做事做官最重要還是做人),有人罩那就算了,王振退縮了,這就是他的性格——欺軟怕硬。

時間到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死太監財也斂的差不多了,官癮也過夠了,正所謂不忘初心,他是有夢想的,他也許還有偶像,他要橫刀立馬建功立業(想想畫面很猥瑣)!太監怎麼了?妖也是妖他媽生的!一個人最危險的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可往往自己卻不知道,別人也不提醒他,估計是《三國演義》看多了,王振要出征漠北蒙古,想著擺幾路疑兵,突然殺出一彪軍,然後榮譽到手,班師回朝從德勝門進城,執掌朝政的滋味嘗夠了,我要做太監中的軍事天才!

關鍵是你去建功立業不要緊,死太監你要去霍霍就去你的(霍霍死最好),可他卻要慫恿皇帝御駕親征(最該死的就這),也許是想起了祖輩,想起了朱元璋、朱棣南征北戰的豪邁,也許這正是老朱家的血脈,朱祁鎮同學不淡定了,《三國演義》的畫面同樣從腦海裡劃過,而正好此時蒙古瓦剌部在太師也先的帶領下日漸強盛,屢犯明朝邊境,於是在拒絕了半朝大臣的勸諫之後,任朱祁鈺監國,于謙留守北京(終於還是做了件好事),朱祁鎮同學攜手死太監王振,踏上征途。


大明風華—— 于謙 國士無雙(上)

朱祁鎮


二、全軍盡歿

“軍事天才”王振或許知道一個典故——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英宗朱祁鎮親率五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蒙古瓦剌,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隨五十萬精銳大軍出發的有禁衛軍京師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中的精銳!),包括騎兵、步兵、火器部隊;陪同出征(送死)的還有四朝老臣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內閣成員曹鼎、內閣成員張益、兵部尚書鄺埜等半數大明忠誠良將!於是大半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及各種人才、功勳甚至是皇帝都陪著死太監上路了,就為了滿足他幼稚的夢想(再次感嘆王振忽悠的功夫)。

死太監不懂後勤輜重,不懂行軍路線,不懂兵法,他以為只要人多也先也不過如此,勝利信手拈來,而也先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這時的朱祁鎮也許沒有想到他離奇的一生才剛開始,國防部副部長我們的主角于謙可能也沒有料到不久就需要他挺身而出了。五十萬大軍及無數民夫、糧食、輜重、軍備就在這個白痴的領導下,順著居庸關、懷來,向大同挺進,而等著他們的,是磨刀的也先和他的蒙古鐵騎。

不日,這支奇怪的遠征軍到達大同,在見到前線戰況,目睹遍佈狼煙後,“軍事天才”紙上談兵的死太監王振嚇尿了,他終於意識到橫刀立馬不是他這個太監能幹的,就算是太監中的王者也不行,說白了他也就能阿諛奉承、察言觀色而已,自己揮刀還能把握方向和力道,換成別人揮刀絕對死路一條!終於有了自知之明後,他告訴朱祁鎮

“要不還是回去吧,前面太危險,建功不建工的無所謂,陛下的安危最重要”(這臉皮要有多厚),皇帝估計也是怕了,狼不拉屎的地方怎麼能比北京城啊,於是下令班師回朝(真是如同兒戲)。

五十萬人耗費不知多少國家力量,就輕描淡寫的要回去了,也好吧,就當向瓦剌搞了一次大規模示威遊行吧,就當散散心吧,人家是皇帝嘛,不折騰折騰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皇帝呢,我們能理解!

可王伴伴不理解,他告訴朱祁鎮“前面就是老奴的家鄉要不咱們去轉轉,好不容易出來一趟”

非要拉著五十萬人去他家鄉蔚縣看看,說真的要不是他我都沒聽過這地方,古代的一個小縣城有什麼看的?無非是王伴伴要玩一把衣錦還鄉!我們的朱祁鎮同學又一次同意了(真是師徒情深呀),可走了沒多久,王伴伴又建議還是不去了原路返回吧,家鄉的莊稼熟了,如果大軍經過會毀了莊稼的(老小子又開始裝了),我敢斷定他如果有鬍子就不會來這一出,因為熟讀《三國演義》的他會模仿曹操因為毀壞莊稼而隔了鬍鬚謝罪,可惜他沒有鬍子,沒有意外朱祁鎮經歷了大漠的風沙後也想到了環境的重要性,五十萬人調頭,原路返回,明軍繼續無腦折騰,也先正在冷眼旁觀等待時機。

草菅人命的死太監突然知道保護環境了,五十萬人挽救了莊稼卻要送命了,孰輕孰重?這時的五十萬部隊,在死太監的瞎指揮下,連日奔波,已毫無士氣,軍心渙散,而鐵木真的後代也先卻率領五萬精騎一路尾行,並在八月十日突然出擊,成國公朱勇戰死(五萬對五十萬真是服了),可當大軍行退至著名的土木堡時,還有二十里就能到達重鎮懷來時,這時死太監最後一次出場了,他要求停止前進略作休整

“陛下反正不遠了,休息一下再走吧,這一路擔驚受怕的,我怕您熬不住”(這叫作死,俗稱鬧作鬧帶)

朱祁鎮最後一次“准奏”!!就這樣五十萬人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草原上的獵人沒有放過最後的機會,八月十四日,瓦剌發動攻擊,明軍潰敗,八月十五日,也先再襲,因為軍師天才卓越的指揮這時的明軍就是待宰的羔羊,一觸即潰,失去建制,所有人四散逃命,最終全軍盡歿!無數輜重糧草丟棄,明英宗朱祁鎮被俘。過程很簡單,不知道也先讀過《三國演義》沒有,蒙古騎兵只是簡單的手起刀落,重複的一次一次衝鋒,面對王振他們不需要擺幾路疑兵,突然殺出一彪軍,估計他們還很累,因為人太多了。


大明風華—— 于謙 國士無雙(上)

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


三、最為不堪的皇帝

前面說這麼多,講這麼細,而主角于謙出鏡率很低,為什麼呢?因為主角的偉大光輝形象,需要配角的無腦和無恥來做鋪墊!朱祁鎮和王振很無腦,更無恥!

或許我們不應該將這一切都讓一個死太監背鍋,他確實也背不起,真正造成這一切的還是朱祁鎮,在死太監三番五次的折騰中,他五次三番的信任,一個國家半數的軍事力量,因為他的信任被消滅殆盡,無數的朝堂精英國家棟梁,因為他的信任有去無回。

後世都說明代最為不堪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和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而我認為這位被俘的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才是最為不堪的,朱厚照也是出關親征蒙古卻能獲勝,朱由校啥都不管卻有門手藝還是個藝術家,而朱祁鎮呢?只會信任王振!他信任的不是什麼風流奇才,只是一個年過四十不第的死太監。

王振固然胸懷大志、意志堅定,卻是腹無良策!朱祁鎮更是不配為帝,正式他一步步的默許、袒護助漲了一個窮秀才幼稚的夢想,真正做到了視軍國大事如同兒戲,親小人的最佳代表,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好學生,為了老師甘願付出,可他更是一個帝國的皇帝,連自己的性命也如同兒戲,更別說土木堡還有五十萬冤魂!(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的極致表現)被俘於他不是最好的懲罰,楚霸王都沒有勇氣過江東,可他卻選擇活著,最無恥的地方在於很多年後當有人為他補鍋後,為他彌補這一切過錯後,朱祁鎮卻舉起了屠刀,無腦無恥也就罷了,關鍵連一點道義都沒有,所以他是明代最為不堪的皇帝,一無是處沒有之一。

皇帝被俘,大軍全軍盡歿,無數文官武將被殺,北京城就在蒙古鐵騎眼前,國家危在旦夕!在混亂的紫禁城,在一片哭聲中,帥哥于謙終於站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