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据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统计,2017年跨国观光人数达13.23亿,其中有6.7亿人涌向欧洲,观光客前往最多的国家前10名中,有6个在欧洲(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土耳其和德国)。今年夏天西班牙巴塞罗那愈演愈烈的反旅游浪潮,奏响了欧洲多国反过度旅游的合音,“旅游者回家去”的涂鸦遍布欧洲各个热门景点。这一现象引发各国媒体纷纷报道。】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里的名画《蒙娜丽莎》前,挤满观众。

三千万游客淹没巴塞罗那

刚刚结束的世界各地学校暑假旅游潮,从六七月开始到8月底,就没消停过,大众旅游有多热,已经毋庸置疑,但反对过度旅游尤其是大团队游的声音,也是一浪盖过一浪。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2017年8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人在海边拉起人墙,抗议游客太多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请“游客回家去”。

欧洲几大著名城市的反旅游运动声势热烈,而以巴塞罗那当地人的怨气最重,为什么呢?这个全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2017年接待入城过夜的游客达3000万人,160多万本地居民只要踏出家门,就会被外地人流淹没。英国《每日邮报》7月以《巴塞罗那和巴伦西亚抗议大规模旅游》为题,报道了当地人千万百计阻止大规模旅游的举动,包括用胶粘住宾馆、旅游公司办公室、寄存处和自行车出租处的锁头。在加泰罗尼亚,左翼青年组织Arran的成员袭击了一辆停在奥运村外的旅游大巴,他们还扎车胎,粘贴寄存处,闯入餐馆和酒店抗议,高喊“阻止大规模旅游”的口号。他们声称,大规模旅游摧毁了他们的生活,破坏了风景,提升了当地物价,还“吃掉”了他们的海岸线。去年夏天,同样的抗议也发生过。当地团体成员在旅游点刷上“旅游者回家去”的字样,也往大巴车上扔过鸡蛋。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2018年夏天,巴伦西亚的左翼青年组织成员爬上旅游大巴,点燃粉色烟雾弹,抗议大规模旅游。

据财富中文网报道,在游客最多的区域,居民失去了住所,因为房东把它们变成了短租房屋。那些继续住下去的人也很难找到卖日用品的商店,那里的商店只卖便宜的啤酒、纪念品和巴塞罗那球星梅西的10号球衣。

欧洲人患上“游客恐惧症”

去年8月,西班牙《欧华报》也报道称,巴塞罗那患上了“游客恐惧症”,除了民间人士有攻击行为,政府也采取限制措施。从去年以来,巴塞罗那开始对旅游大巴收取高昂费用,并对一日游旅行团征税,巴塞罗那市长阿达·卡洛更在市中心广场上摆了一张床,强调禁止非法向游客出租房屋。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加大对爱彼迎(Airbnb)等房屋短租平台的整治。

2017年6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对巴塞罗那人来说,城市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旅游,相比之下,失业、工作条件甚至治安问题都是小事。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时,当地一直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如今态度剧变,令人深思。

除了西班牙对游客敌视,欧洲其他一些地方也不那么“好客”了。近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制定了有关游客路线的限制。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旅游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对进入该城市的邮轮数量也做出了限制。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不堪重负的威尼斯要垮了

澳洲的中国游客最爱花钱

欧洲诸国的遭遇,也引起了澳大利亚的自我审视,澳大利亚“对话”网刊出标题为《为什么澳大利亚也面临过度旅游风险?》的文章,探讨了过度旅游(overtourism)这个话题。

澳大利亚以旖旎的风光和珍稀动植物资源著称,加之发达的经济,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胜地。最近由于澳元走弱,澳洲游更是成为国际游客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据澳洲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澳洲旅游业从2012年开始,行业增速已超澳洲总体GDP增速,目前跻身澳洲第六大产业。

新西兰、中国与英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国。海外游客在澳大利亚的商品与服务消费支出总计342亿澳元,其中中国游客支出额最高,人均消费8405澳元(约合41000元人民币)。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2017年,一个中国旅游团一周在墨尔本的支出就高达上亿澳元。去年春节假期,中国游客狂掷60亿澳元用于在澳洲购物。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摆在眼前的增收,另一方面却是不堪重负的人流冲击。

世界遗产基金会董事长史蒂芬·波特曼说,世界上最美的景点因为过度的旅游开发,正处于崩溃边缘。和世界其他著名旅游景点一样,澳洲旅游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已经不堪重负,著名的大堡礁白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游客为患症”。最直接的结果是既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又影响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越来越恶劣。澳洲当地媒体刊登如“本地人雷区指南”这样的文章,或者创造出“反旅游主义”“游客恐惧症”这些新词。在旅游景点甚至还发生袭击旅客的事情。

旅游区原住民不堪其扰

如今,欧洲各国都出现针对旅游业的社会运动和“抵抗”组织,有的是尝试堵住这场泛滥全球的潮流,有的则致力于把家乡从旅游火坑里救出来。

不少到异国旅游的人都盼望能沉浸到当地风土人情中,但讽刺的是,越是热门城市,旅游标准化趋势越强。礼品店、宾馆、游客大巴和夜店,会把旧有的建筑和原住民陆续排清。只需要短短几年,这些城市的接待区域就会变得彼此相似。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希腊爱琴海上的圣托里尼如梦似幻(左),现在它变成了这样(右)。

旅游区原住民的烦恼已经很深。除了各种声色骚扰之外,他们还要适应飞快变化的环境。恬静街道和熟络小店相继消失,剩下扫不完的垃圾和喧闹,公交车上挤满外国人。房产更贵了,搬家只能选生冷地儿,老友亲戚逐渐寥落。以游轮游为例,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在海港城市下船又上船,带来了无尽的污染和垃圾。

总之,现在过度旅游真是个国际性问题了。帕尔马·马洛卡、杜布罗夫尼克和巴厘岛这种小地方,容量早就爆满,而柏林、巴黎和京都这些大都会也撑得难受。最近泰国政府下令对玛雅湾进行限流,理由无他,人实在太多。

过度旅游滋生了冲突

如何定义过度旅游?旺季时会出现道路拥挤;当地人为应付旅游项目需要永久改变作息习惯,放弃曾有的生活——出现这些情形,一个地方就可以算是过度旅游化了。

麻烦的是一旦发展过界,就算当地官方已经感受到问题在变严重,也很难独力让旅游区降温。环顾全球,也没有哪个地方有改善迹象。那些有幸还未成为热点的漂亮城镇,目前都在瑟瑟发抖。而部分别无办法的原住民,就把仇恨直接指向外国人,滋生冲突。去年巴塞罗那人就在热门海滩上手拉手做成人墙,阻止游客下海游玩。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欧洲多个景点附近写着让游客回家去的标语

只吸引钱包和修养都饱满的人?

保护旅游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性,应该怎么办?

看起来控制人流是件注定失败的苦累活。不少城市想通过针对性地修改税法、增加罚款项目以及改变营销策略,以筛掉“低端”游客,尽量只吸引那些钱包和修养都饱满的人。比如与人数众多的旅游团相比,更欢迎中产以上的自由行游客。

继巴塞罗那管制“爱彼迎”之后,泰国政府决定每年关闭皮皮岛玛雅海滩4个月,让海洋动物们休养生息,保护珊瑚礁。在新西兰,旅游局积极推广错峰旅游。还有施行“去标签化”策略,“错过了就得等一万年”等蛊惑性宣传词也没有了。西班牙马略卡岛政府试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不要让大家认为那里是冬天才去的地方,借此减少旅游旺季的人群。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泰国下令关闭皮皮岛玛雅湾4个月,既限制人流又保护珊瑚礁。

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不小,如果旅客流量下降太过剧烈,当地早已为旅行配套的各行各业会立刻萧条,各路资本抽身退出,而搬走的本地人又不回来,地方可能就会彻底枯瘪。

笼罩全球的旅游业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时至今日已无法阻挡,游行抗议再多也无法减少游客涌来。写满一墙的“全他X滚回家”,也只会引来新一批游人停下来取个景。

景点游客成灾逼疯原住民 旅游者,回你家去吧!

2018年6月,巴塞罗那左翼青年组织成员将自己和建筑师高迪的作品锁在一起,抗议游客涌入他们的生活。

还未沦陷的城市,在发展旅游业前更谨慎了,把本地原住民的福利放在首位。城镇村落是人安居乐业的地方,这是很普通的道理。要是下次出去玩被当地人甩脸色,你能猜到是为什么了吧。

(参考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文章《过度旅游:不断增长的全球性问题》,梁兵/编译,水木/整理)

【延伸报道】

威尼斯设关卡阻挡游客

威尼斯一年吸引近2000万游客,当地人口仅剩5.5万人。街头时常塞满人群、古迹被破坏、游轮带来空气污染。威尼斯于是在热门地点设关卡,非当地住户或没有交通卡的游客被引导到别处。部分居民愤怒地认为,威尼斯是供居住的城市,而非游乐园。

阿姆斯特丹重罚醉客

阿姆斯特丹以夜生活闻名,运河边或古老红灯区的醉客引来噪音、随地小便及毒品问题,让居民不堪其扰。阿姆斯特丹对随地小便者罚140欧元,街上酗酒者罚95欧元,试图减少喝醉的游客。

柏林租金上涨七成

每年有1300万人涌向柏林,爱彼迎(Airbnb)的进驻让更多房子选择出租给观光客,热门街区的租金不断上涨。2004年至2016年,柏林平均租金上涨七成。

网编:吴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