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表史里最早出现的小三针,为何不再主流?

平日里我们佩戴的手表,大部分都是大三针款式,收藏界热门的“八大件”怀表亦是大三针的设计。可能你会认为大三针一向是机械表的主流,不过纵观机械史,应用最普遍的可是小三针。

在钟表史里最早出现的小三针,为何不再主流?

18 世纪初期,人们为了更精确的掌握时间,首次在一系列精密的航海钟表上设置了秒针装置。由于秒针运行的频率很快,需要的动力远较时针分针要高,所以秒针最初都被设置于距离擒纵轮组最近的位置,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减小着其体积,这成为小三针款式雏形。

1776年,日内瓦制表师让莫瓦·普扎伊推出了一种带独立秒针和两个轮系的表。第一只小三针机械表由此正式诞生,小三针的布局也开始流行起来。

在钟表史里最早出现的小三针,为何不再主流?

小三针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随着人们对表盘的审美及需求越来越趋向小巧、和易读时,大三针的研发设计也在悄然进行……

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微孔贯通技术的应用,令手表在中轴上添加秒针轴成为了可能,很多飞行员佩戴的钟表为了方便读时,率先将怀表的小三针改为大三针使用。

在钟表史里最早出现的小三针,为何不再主流?

这种替换风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蔓延开来,各大手表厂商纷纷投身研制、改进自身的秒针走时系统,期间发明了拖轮,能够将小表盘下的机械动力转移到手表中央的秒针上。随着技术和工艺的逐步成熟,大三针手表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简约的计时在某些时候更能打动人心,几乎每个品牌都有大三针的经典之作。大三针所带来的庄严大气的计时魅力,是其他布局设计无法替代的。指针转动,分秒清晰,时刻都警醒着自己珍惜当下时光,努力奋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