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鐘錶史里最早出現的小三針,爲何不再主流?

平日裡我們佩戴的手錶,大部分都是大三針款式,收藏界熱門的“八大件”懷錶亦是大三針的設計。可能你會認為大三針一向是機械錶的主流,不過縱觀機械史,應用最普遍的可是小三針。

在鐘錶史裡最早出現的小三針,為何不再主流?

18 世紀初期,人們為了更精確的掌握時間,首次在一系列精密的航海鐘錶上設置了秒針裝置。由於秒針運行的頻率很快,需要的動力遠較時針分針要高,所以秒針最初都被設置於距離擒縱輪組最近的位置,同時也在儘可能地減小著其體積,這成為小三針款式雛形。

1776年,日內瓦製表師讓莫瓦·普扎伊推出了一種帶獨立秒針和兩個輪系的表。第一隻小三針機械錶由此正式誕生,小三針的佈局也開始流行起來。

在鐘錶史裡最早出現的小三針,為何不再主流?

小三針的流行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隨著人們對錶盤的審美及需求越來越趨向小巧、和易讀時,大三針的研發設計也在悄然進行……

直到20世紀二十年代,微孔貫通技術的應用,令手錶在中軸上添加秒針軸成為了可能,很多飛行員佩戴的鐘表為了方便讀時,率先將懷錶的小三針改為大三針使用。

在鐘錶史裡最早出現的小三針,為何不再主流?

這種替換風潮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迅速蔓延開來,各大手錶廠商紛紛投身研製、改進自身的秒針走時系統,期間發明了拖輪,能夠將小錶盤下的機械動力轉移到手錶中央的秒針上。隨著技術和工藝的逐步成熟,大三針手錶開始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簡約的計時在某些時候更能打動人心,幾乎每個品牌都有大三針的經典之作。大三針所帶來的莊嚴大氣的計時魅力,是其他佈局設計無法替代的。指針轉動,分秒清晰,時刻都警醒著自己珍惜當下時光,努力奮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