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都知道刚柔并济,但何时用刚,何时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若有人问我:五行缺什么。我一定说:五行缺曾、国、藩!人生的每一行都缺——曾国藩!

有人说:近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明朝的王阳明与清朝的曾国藩。毛主席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认为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对人性有深刻地把握,在官场之中常常能精准地识人用人,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时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极具手腕。后世誉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以下是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信,对家族兄弟的前程寄予殷切的期望,而又不仅仅是期望,一方面情深意切的希望有人脱颖而出,助己一臂之力。一方面细细品评各弟状况,尤其对温弟,直指要害,劝其上进,其言也善,其理也直,其情切切。而对于家族一些日常事情看法,随手拈来,每每直击关键,于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良言,读之受益匪浅。

曾国藩:都知道刚柔并济,但何时用刚,何时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原文】

沅季弟左右:

沅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即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

曾国藩:都知道刚柔并济,但何时用刚,何时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译文】

沅、季弟左右:

沅弟对于斗满人刮平、人满天刮平的说法,不以为然,而说势利的天下,强凌弱的天下,这难道是从今天才开始吗?那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从古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不是从自强自立做出来的。就算圣人、贤者,也各有各的自强自立之道。所以能独立而不惧怕,确定而坚韧不拔。我往年在京城,喜欢与有大名声、大地位的人作对,也并不是没有挺然自立、不畏强暴的意蕴。

近来悟出天地间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颓靡,太刚就会折断。刚不是暴戾的意思,强力执行与矫正罢了。柔不是卑微软弱的意思,谦虚退让罢了。

办事情、赴公差,要强矫。争名夺利,要谦退。开创家业,要强矫。守成安乐,要谦退。出外与别人应酬对接,要强骄。在家与妻是享受,要谦退。

如果一边建功立业,外享盛名。一边又要买田建屋,追求厚实舒惬的生活。则两方面都有满盈的征兆,全无谦退的念头,那决不能长久,这是我深信不疑的,而弟弟们默默地去体会吧!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曾国藩:都知道刚柔并济,但何时用刚,何时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曾国藩希望弟弟们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而要做到真正的自强自立,必须懂得什么时候用刚,什么时候用柔的道理,比如:办事、赴公差,开创家业、出外应酬对接,要用强,争名夺利、收成安乐、与妻相守,用柔与谦退。许多人一生都在追寻一些简单的真理,而到真正能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却往往为时已晚。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或许在某个地点某个时候,他刚好解开你人生的某个穴道。那实在是善莫大焉!

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