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包容心态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代,齐威王受到左右一些臣子的蒙蔽,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相国邹忌便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规劝齐威王要善于纳谏。

邹忌长得很英俊。一天,他问妻子:“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俊美?”妻子毫不犹豫地说:“你俊美!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他又去问妾:“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妾怯生生的说:“徐公怎会有你美哪!”朋友有事来求他,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朋友笑笑说:“徐公不及你美。”

有一天,徐公来拜访邹忌。他仔细打量比较,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他领悟出一个道理:“妻说我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敬畏我;朋友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邹忌以这件事作比喻,要求齐威王多听听批评的意见。齐威王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齐威王听从了邹忌的意见,尤其听从不同的意见,所以,取得了四方来贺的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界,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两个事业伙伴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持有相同的意见,那么有一个是不必要存在的。”能够接受不同或是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协调出更好的结果,都是值得拥有的心态。

大多数人的通性是避免争执,尤其是中国人不太喜欢公开表示反对的意见,也不太愿意被反对,所以面对冲突的张力也比较小。当遇到有意见相左的场面时,就出现情绪反应,觉得个人被攻击了,结果很可能是不欢而散,或是无法达成任何开会目标。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就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陈云同志从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这十五字箴言中的“交换”两个字,就是要我们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克服片面性。

陈云说过,最怕听不到不同意见,听不到不同声音是最危险的。他的倾听和善听不同意见是为了使决定和措施臻于完美,博采众长是为了追求尽可能高的国家利益,把国家和人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陈云倾听不同意见时不仅重视多数人的意见,也重视少数人的意见,还重视个别人的意见。他的倾听不是偏听、偏信而是兼听,听后还查实,看是否有可信度,他真正做到了“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照你的办。”

能以平静的心态听取不同的意见,能闻过则喜,闻过不怒、不恨。以宽阔的心态听取不同的意见,以宽阔的胸怀和度量扬人之长、补己之短,谅人之过、助人之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