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醫生,醫生,我女兒好像來大姨媽了!已經是第4天了,這可怎麼辦?她才3歲啊!”一位媽媽焦慮地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原來,她幫女兒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下體有少量出血。一開始還以為不小心哪裡磕到,可是後來幾天,孩子的內褲上都有血跡,經過醫生仔細檢查詢問,終於找到原因了:

誤食避孕藥,導致性早熟

媽媽趕緊回到家裡,細細數了數避孕藥,發現果然少了!可這種東西家長都會謹慎保管,怎麼會被孩子吃了呢?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原來,有一天,媽媽服避孕藥時,被女兒看見了,她好奇地問媽媽在吃什麼?媽媽不曉得怎麼跟孩子解釋避孕藥,就隨便說了句,“好東西”。女兒當時吵著要吃,媽媽說:“不給你吃”,可沒想到,女兒心裡卻一直惦記著這好東西。趁大人沒注意,她偷偷吃了這“好東西”。

區區避孕藥,為何危害這麼大

“避孕藥裡有大量的雌激素,孩子太小,即使只有一顆的劑量,也會導致孩子雌激素異常,出現性早熟症狀。”兒童醫院小兒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表示。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誤服避孕藥導致的性早熟,是一種假性的性早熟,誤吃的避孕藥經過一段時間代謝,雌性激素下降,一般只要注意監護、隨訪,幾個月後症狀可自愈。

醫生提醒:家裡有含激素類的藥物一定要保管好,不能亂放,以防孩子誤食、誤用。

性早熟成為兒童“常見病”

近年來,兒童性早熟比例呈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小。十多年前,性早熟還是個稀罕事,如今已成為內分泌科的常見多發病。

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曾對接診的患兒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做性早熟檢查並確診的患兒,10年裡增長了5倍,其中女性為主,男女比例為1:10,年齡越來越小,最小患兒年齡僅2歲1個月。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性早熟是指人體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過早啟動性成熟過程的開關。醫學界對這個“過早”的定義是,女童早於8歲,男童早於9歲,呈現第二性徵。這屬於生理的問題。

性早熟的原因,是人體的內分泌發生變化,即過早啟動了性成熟的開關。人的性成熟是一個連續且複雜的過程,起初是大腦開始分泌激素,引發身體的一系列變化。

醫學上將性早熟分外周性性早熟和中樞性性早熟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中樞性性早熟往往找不到確切的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為腦腫瘤、外傷或罕見遺傳病等原因導致。

由於提早進入青春期,雖然早期孩子長得快一點,但長個子的時間比其他孩子少了幾年,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最終身高,有時比同齡人矮約10~15釐米。

有醫學研究發現,兒童期的肥胖會增加孩子發生性早熟的風險。也就是說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對預防兒童性早熟有一定作用。

性早熟的表現

女童:

8歲以內出現乳腺增大、陰毛和腋毛增長、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第二性徵,10歲以內出現月經來潮視為性早熟。

一般來說,乳房發育之後2年才會出現月經初潮。所以,女童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就該看醫生了,不能等到來月經了才懷疑孩子是不是發育得太早,月經來潮已經處於青春期的中後期階段了,這時才幹預,就算晚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男童:

則是9歲前出現睪丸體積增大、鬍鬚喉結等表現。這些都是兒童性早熟的生理特徵,家長需要格外注意。

性早熟是吃出來的嗎?

孩子吃點動植物的“激素”、“動物性腺”就會性早熟,這個腦洞也太大了。性早熟真不是吃出來的。

3歲女兒來“大姨媽”,元兇竟是媽媽口中的“好東西”!

如何預防兒童性早熟?

1、避免接觸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例如避孕藥和某些成人保健品

2、合理膳食、提倡運動,保持健康的身材(避免肥胖)

3、萬一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徵發育的徵兆,要及時就醫,找正規醫院醫治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