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1

每次拿出手機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條,最後一條······可當看到最後一條時,已是凌晨一二點了。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我們吐槽頭條抖音有毒的同時,卻還是樂此不疲地在那默默地刷刷刷~

為什麼明明知道刷頭條抖音浪費時間,可還是忍不住呢?不光國內如此,國外也一樣。只是他們都在刷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其實讓你上癮的原因很簡單,這些科技公司在千方百計地搜刮你的注意力。

在那本著名的 Elon Musk 傳記《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中,有段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硅谷的目標,從曾經的承擔巨大風險來發動新產業革命,變成了設計易上手應用、娛樂用戶然後賣廣告安全賺錢。一位早期Facebook員工說:這一代中最智慧的那群人,每天思考的都是,怎麼讓用戶點擊廣告。”

現在,最成功的科技公司當屬谷歌、蘋果和Facebook,而這些公司給出極高的薪水待遇、極優厚的福利和舒適的工作環境,來招攬全球最頂尖的人才,甚至挖空了華爾街。

而大批人才們進入公司,主要的任務就是“如何想辦法留住並增加用戶,和讓用戶在產品上花更多時間”。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用戶和用戶的時間,就像是科技公司圈養的大批羊駝,可以一茬茬地薅羊駝毛。然而貴比黃金的羊駝毛都會不斷再生,用戶的時間卻一去不返。


2

再以抖音為例,來說下用戶是如何慢慢地上癮。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要說清楚為什麼刷抖音會上癮,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上癮機制”。

上癮機制,即觸發—行動—多變的籌賞—投入—再觸發

觸發

觸發分為外部因素引起的外部觸發和解決用戶自身需求的內部觸發。

抖音的名字和圖標設計在視覺上就給人以“抖”的感覺,從外部觸發用戶,吸引用戶使用。

然後,抖音針對目標用戶(95後、00後群體)渴望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情緒需求,生產和傳播的內容從內部觸發用戶,促使用戶使用抖音。

行動

觸發之後,還需要讓用戶有理由和能力完成行動。

抖音針對95後群體追求節奏感、狂拽、酷炫、新潮的心理,給予用戶極大的發揮空間,並且錄製使用起來方便上手。

用戶在操作流暢的基礎上,可以結合音樂MV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二次創作,然後發佈在抖音上面。

多變的籌賞

籌賞通常分為獵物籌賞、自我籌賞和社交籌賞。

獵物籌賞:只要手指對著屏幕上劃,就能獲得隨刷隨有的新內容,滿足用戶想要不斷獲取新內容的好奇心。

自我籌賞:看到新奇好玩的視頻,用戶會想要挑戰。而當用戶挑戰成功後,用戶會獲得滿足感。

社交籌賞:用戶發佈作品表達自己後,渴望獲得其他用戶的點贊和評論,可以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互動,這些都會形成用戶粘性。

投入

用戶在抖音上面拍攝,剪輯,上傳,轉發,評價視頻,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抖音在收集用戶的數據之後,運用個性化推薦的技術(背後今日頭條的支持),針對性的推送用戶喜歡的內容,進一步觸發用戶,進而進入下一個循環。因此,用戶就上癮了。

其實,刷抖音會上癮,打王者亦會上癮,都是因為背後的人性,這些產品都是會及時的給予我們反饋,促使我們一次次的看下一個視頻,打下一局遊戲。隨著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增多,我們就會陷在這個圈裡面,形成使用習慣,亦稱上癮。

瞭解了“上癮機制”,如果你還是不明白的話,接著往下看。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在著名學者普林斯頓心理學博士亞當 · 阿爾特(Adam Alter)關於行為上癮的著作《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中,他列舉了六項行為上癮的構成要素,分別是:

  • 誘人的目標
  • 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 漸進改善的感覺
  • 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 需要解決卻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 強大的社會聯繫

抖音作為正被流量主、廣告主追逐佔坑的產品,已經滿足了上面的這些要素,正在給用戶帶來不同程度、無法擺脫的獎賞和刺激,讓一些人“行為上癮”。

不可預測的內容、自動循環播放、超短的15秒等等,讓你根本停不下來。


3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獲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我們十幾秒可以刷完一個短視頻,二十分鐘可以打完一局遊戲,一小時可以看完一集劇。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相比之下,學習、健身、提升工作技能,這些都需要漫長的反饋週期。你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才能看到回報,遠不如刷小視頻、打遊戲來得有意思。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所以,是什麼榨乾了我們的時間?

所以,當我們刷抖音停下不來的時候,應該給自己敲敲警鐘。可以適當地放鬆,但是不能沉溺於其中。

時間太寶貴了,那麼你的時間被壓榨了嗎?寫作不易,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