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不知不觉,距离汶川那场地动山摇已经有近十年之隔。然而对于这场灾难中饱受争议的人物——范美忠,十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范美忠本是一位颇受当地学生欢迎的教师,但因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没有来得及顾及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在博客中说明自己并无内疚之感,并在在网上贴出《那一刻地动山摇》,披露了在地震发生那一刻,自己率先跑出教室而弃学生不顾的心路历程。网友的攻击随之如潮水涌来。被网友干脆称为“范跑跑”的范美忠成了标签式的人物,攻击他的人说他“无耻”,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支持他的人认为他活的干脆利落,很现实。

在英雄们舍己为人的新闻铺天盖地在网络和报纸上报道时,范美忠的所作所为无疑刺痛了网民们的神经,一时间,国民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认知受到了极大地挑战。范美忠先是要面对公众的千夫所指,媒体的质问,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批判。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北岸在凤凰博客上发表文章:《范美忠:给教师抹黑,让北大丢脸》,文章指出:"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是在于他逃生后还要对自己的懦夫行为大肆"宣扬",类似批判不绝于耳,一时间范美忠被舆论的口水淹没。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然而剧情很快就有反转的趋势。张若渔在新华网发表评论:《一个普通老师眼里的范美忠》,以一个忏悔者的身份自白:"我要有多少的勇气、意志和祝福才能跟范美忠勒石为碑、泾渭分明;人民网论坛发表评论《范美忠给国人出了个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文章认为:范美忠的诚实让我们很为难,既要赞许其诚实的可贵,又要谴责其对"争当英雄"传统美德冲击。这怎么办呢?难道为了维护传统美德的尊严,而把范美忠的诚实一块谴责;网友肝胆剑发表《范美忠无愧于北大》,文章记录了自己转变对范美忠认识的的心路历程,并指出:"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与其实施的方式表面上无懈可击,合情合理,然而中间却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此文章在北大校内引起广泛的争议,有人指出:

北大向来以追求真理为已任,而真理并不为所有的人清醒认识,而绝对不屈服于所谓的"社会舆论"与口水。

以下是知乎整理的评论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范跑跑,不光彩的幸存者,亦或求生的普通人

很现实的评论,看完了小编也陷入深思。

小编记得08年的时候才上小学,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了很多英雄舍生取义的事情,当时听到范美忠的事情也是很气愤,尤其是当评论一面倒的时候,觉得特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胆小鬼。但是逐渐长大之后,当我能独立思考的体系,舆论开始松口的时候,我又有了新看法。当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我是会选择做一个舍生取义的大英雄还是第一反应是活下去的普通人?为了所谓的荣誉让我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选择苟且偷生。其实,

每一次惨烈的灾难背后,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批判的集体狂欢。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我同意高尚道德只能律己不能律人。即你可以要求自己高尚但不能要求别人高尚。但是如果真遇上发生灾难的那一天,可能我会选择义无反顾去救死扶伤,也有可能是逃之夭夭,没遇到真实情况之前,我们也不清楚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是什么。

在这个社会,我们并不需要人们去触摸勇气的上限,众人齐力抬高道德的底线才是更实在的。

对于范美忠事件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留言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