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潘敏敏


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今天,慈星三十週年慶典暨新品上市發佈會在寧波杭州灣新區舉行。

今年是慈星3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浙商》雜誌創刊15週年,也是孫平範董事長成為《浙商》全國理事會主席的第十二個年頭。這十二年,《浙商》雜誌記錄和見證了一家中國本土製造企業在時代浪潮中從一顆新星到明星的成長與發展,一個民營企業家從“平凡”到“模範”的蛻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慈星就是千千萬萬民營企業成長的“縮影”。


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浙商》雜誌社總編輯、《浙商》全國理事會理事長臧銫為慈星股份30週年贈禮。

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88年,歷經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30年來,慈星股份以推動產業發展變革、創造客戶價值為目標,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針織機械行業企業。公司於2012年成功上市,是兩項針織機械國家行業標準起草單位,掌握智能針織裝備核心技術,是當今智能針織裝備產業重要代表企業。


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寧波慈星股份董事長孫平範榮登《浙商》雜誌2012年6月(下)封面人物


與大家分享一則跟蹤報道慈星股份12年的《浙商》全媒體記者手記:

值此慈星股份30週年慶,作為一名長期報道、跟蹤慈星股份的一名媒體人,總覺得應該說點什麼,心中也一直籌謀著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該送一份怎樣的禮物才能表達我心中對慈星股份的一份特殊情感,顯得更有意義。

從2007-2018年,整理自己曾經寫過的一篇篇報道,策劃過的一場場論壇以及慈星股份董事長孫平範參加我們《浙商》雜誌歷年活動的照片,不禁感慨萬千。十二年光陰已悄然從指縫中溜走,但早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們將這些一年一年走過的歷程編輯製作成畫冊、封面相框以及微雜誌,發現原來我們是這樣記錄和見證了一家中國本土製造企業在時代浪潮中從一顆新星到明星的成長與發展,一個民營企業家從“平凡”到“模範”的蛻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慈星就是千千萬萬民營企業成長的“縮影”。

與此同時,我也在記錄著一家全國財經雜誌和自己的成長。作為《浙商》雜誌的一員,我感恩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有幸從事這份工作,接觸和記錄中國民營商業力量的優秀群體——浙商。

和慈星股份的緣分始於2007年,那時我也不過是一名初出茅廬的財經記者,而彼時的慈星公司(前身為“裕人機械”,2010年更名為“慈星股份”)和慈溪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一樣並不起眼,雖然當時已開始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但那時孫平範所引領的電腦針織橫機行業,鮮有人知曉和關注。

應該說,我是第一個報道慈星和孫平範的財經記者。那時孫總也不過三十七八歲,正是風華正茂、精力旺盛的年紀。也許是技術出身,又不常和外界打交道,孫總顯得稍有些拘謹和不善言辭,說話聲音很輕,語調低,語速又很慢,與如今的從容自如已判若兩人。

也就是在那時,孫平範剛剛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為抓住電腦橫機的歷史機遇,孫平範捨棄了在當時還能夠給他帶來穩定回報的手搖橫機,2003年從台州回到慈溪二次創業,創辦了裕人針織。2006年時慈星牌電腦橫機已經顯露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以致引起了行業原先領導品牌的打壓,進而引發了一場足以寫個電視劇本的“明爭暗鬥”。那時的他,是孤獨而又安靜的。

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2007-2008年,我先後報道發表了《孫平範:做市場敏感性企業》《寧波裕人:從同行惡意挑釁中突圍》《寧波裕人:一樁流產的“國際婚姻”》《孫平範:靠“相對優勢”取得“絕對領先”》等多篇文章。

2008-2009年在由《浙商》雜誌舉辦的兩屆浙商大會(論壇)上,孫平範先後獲得“2008十大浙商新銳”以及“2009浙商創新獎”,慈星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並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關注。之後,一系列的榮譽和獎項紛至沓來。

2010年6月,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慈星全資收購了全球著名針織機械企業——瑞士事坦格集團(STEIGER),當年發生的還有轟動一時的“吉利收購沃爾沃”事件。於是在同年的10月21日,《浙商》雜誌策劃,聯合慈星在慈溪舉辦了以“民營資本整合全球智本”為主題的2010中國企業國際併購高峰論壇,併發布了包括“吉利收購沃爾沃”“慈星併購事坦格”在內的浙商海外併購十大案例。緊接著在2011年11月12日,再次和慈星股份在慈溪共同舉辦了以“資源整合與國際併購”為主題的“2011中國製造成長力論壇”。這兩場論壇充分利用了事件營銷,對提升慈星股份在行業以及公眾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小的推動和提升作用。

海外併購的第二年,即2011年,慈星的智能化針織設備(電腦橫機)年產銷量已位居全球第一。2012年慈星股份在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307),成為中國電腦橫機行業唯一上市企業。2013年慈星舉行十週年慶典(這裡指的十年:2003-2013年),《浙商》雜誌承擔了慶典晚會的策劃工作。觥籌交錯間,能夠感受到孫平範燦爛的笑容,真的是一種破繭成蝶後的喜悅。

近幾年來,慈星一直持續專注智能製造相關產業,積極投資佈局機器人和鞋服自動化裝備產業,對推動浙商人工智能產業方面做了不少貢獻。在2016年公司主導產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已是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以及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在這方面,這幾年《浙商》雜誌也做了不少的報道和跟蹤。

今天再回頭來看慈星和孫平範的一路發展歷程:從17歲就出道做生意,經歷過從手搖橫機到電腦橫機、從台州創業到慈溪再次創業、從模仿借鑑到自主創新、從單槍匹馬到招兵買馬、從訴訟風險到主動出擊,從自主品牌到國際併購、從上市到如今的“網紅”企業、從創辦太極館到打高爾夫,孫平範早已經“脫胎換骨”,而且不知蛻過多少層殼了。

我深深記得2012年,公司上市之後,孫平範在接受《浙商》雜誌封面人物採訪時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們也發現,慈星的每一步成長、每一個大事件,我們《浙商》雜誌都在記錄著、見證著甚至參與著。

孫總常常說自己是一個沒有特點的人。是的,你可能很難從他一貫平靜的臉龐讀出其內心世界,或許是波濤洶湧,又或是波瀾不驚。儘管慈星如今已經成為了“網紅”企業,成為公眾和媒體追逐的焦點,但孫平範始終是低調平和的,更多的時候是“被動”地作為“模範”出現在頒獎臺或報端上。認識十二年來,我在他身上找不到那種因迅速出名而膨脹的痕跡,他依然溫潤如初。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溫和內斂、說話聲音輕柔,面帶微笑,無論對誰,都是以禮待之。

 

對待我們《浙商》雜誌一樣,他仍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著《浙商》雜誌的事業和工作。儘管非常忙碌,但只要能抽出時間,都會積極參加《浙商》雜誌舉辦的活動,從每年的浙商(投融資)大會到浙商年會再到世界浙商高爾夫球賽,都有他的身影。

“我對市場和行業的敏感性很強。”十二年間,慈星在成長在發展,而唯一不變的是初心,而今天能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智能化針織機械行業的領跑者,就是因為孫平範的初心不變,30年一直專注於實業,專注於針織機械行業,從未動搖和改變過。

正如我們《浙商》雜誌的初心,創刊15年來,一直都是浙商們忠實的記錄者和見證者,為浙商鼓與吹、吶與喊就是我們的使命!

懷念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衷心祝願孫總和他的慈星公司會走得更遠。我想,我們和慈星股份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一心向前,無所畏懼!我們更希望,和更多的中小企業一起努力,一起成長。相信我們,一直都是你們堅實的後盾和力量。


記者手記|和你一起成長——我和慈星股份的十二載

△記者與孫平範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