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定要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吗?

近几天,杭州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一年级八班的家长群有点“闹腾”。

小学女生安安父母质疑班主任孙老师对学生言行不当,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安安的父母非常生气,争执不断升级,这事惊动了校长、教育局,还有报社记者。

孙老师无奈退出班级群,这事让许多家长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家长,一定要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吗?

我们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事情就发生在孙老师对安安的几次管教和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上:

第一次: 一次安安自称被男孩欺负,“未得到(教师)处理”。

第二次:9月6日午睡期间,前面女生的辫子多次扫到安安手臂,安安睡不着,跟孙老师反映,老师却拍了安安的手一下,说“一点点小事情”。

第三次: 10月10日,安安上学迟到,被孙老师罚站。 孙老师曾在家长群里发作息时间安排,8:00~8:20,安安8点5分到校。但是此前一次家长会上,孙老师宣布到校时间仍在8:00前,而华女士夫妻俩有事没有参加。

第四次: 10月11日,安安父亲趁送孩子上学,主动找孙老师沟通,不料双方却在教室门口发生争吵。

第五次:10月14日晚饭后,安安告诉妈妈“孙老师说我愚蠢”,原来孙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批评女儿“什么事都告诉家长”,并问全班同学“安安和家长愚不愚蠢”,全班齐声回答“愚蠢”。

此外,据安安自述,孙老师也曾要求她自己“掌嘴”,并且嘱咐其他同学不要同安安玩耍。

这些事情发生后,还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10月15日上午,孙老师从家长群里退出。

10月15日晚上,孙老师告诉记者觉得“委屈”。

16日下午,学校领导带着孙老师一起去给家长道歉,但家长认为对方没有诚意,回避关键问题。

此后不久,孙老师向家长发来微信再次道歉,称“先前言行伤害了你一家,深表歉意”。家长表示“暂不接受。”

17日下午,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称, 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进驻富春四小,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选派心理辅导老师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17日晚上,家长同教育局及校方领导沟通,将尽快落实转班或转校事宜。孙老师也在家长群里道歉,家长表示“基本接受”。

此前,校方回应: 倘若家长所言属实,会按照学校规定对涉事老师予以处罚。

就是这件事情,在教育局的强力干预下,终于有了一个让家长基本接受的结果,着实不易。

家长,一定要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吗?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知道家长、学生和老师的一些情况:

这位孙老师50多岁了,教了30年的书。而学生应该是六七岁的样子,家长差不多也是年轻的父母。

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应该才一个多月,家长如此出手不凡,将一位老师“打败”,笔者认为,原因有两点:

一是,这位老师确实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语。这些话语,如果不是在当时的语境之中,单独的拿出来,斤斤计较起来,确实让人接受不了。

二是,是教育局的强力干预才使得教师认输。事情发生后,由于在网络上引发舆情,当地教育局干预,教师“委屈”道歉。

看完此报道,作为一名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笔者感觉非常的“抑郁”。

这位50多岁的老师,教书三十年,可以说经验满满,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工作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小小的不当,被网络拉出来“暴晒”,真的让人难安。

就如一位家长评价:小孩子受点挫折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我只记得小时候被老师罚是家常便饭,打手板,罚站,放学留下来都经历过,现在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且这种记忆我回忆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笔者认为,对于这件事,双方缺少的是冷静和理智的沟通,家长和教师本来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人无完人,面对老师的不是,多些宽容和理解,何必一定要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呢?

家长,一定要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吗?

这年头,除了教师,谁还会认真、耐心的关心你家孩子?

这年头,拿着放大镜对着老师,还会有谁来真心教你家长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