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中本聰願景的真正繼承者不是Token而是分布式帳本?

Adam Krellenstein是Symbiont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傳統金融市場和區塊鏈技術結合的金融科技公司。他也是最早嘗試使用比特幣區塊鏈進行更多實驗性用途的人之一。以下是他在中本聰發佈比特幣十週年之際為媒體撰寫的文章,由蜜蜂財經編譯,以饗讀者。

爭鳴:中本聰願景的真正繼承者不是Token而是分佈式賬本?

比特幣白皮書發佈週年十年之後——這無疑是近期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成就之一—— 然而它所創造的、圍繞其宏偉願景團結起來的社區正處於危機之中。

在過去10年裡,我們一直致力於制定遠遠超出Satoshi最初在規模和雄心方面所做努力的協議,但我們仍在努力回答有關該技術本質及其在我們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的基本問題。是的,這些問題仍然包括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區塊鏈是什麼?”以及“區塊鏈有什麼用?”

我們很難理解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Token系統與智能合約、公共區塊鏈(公有鏈)與許可區塊鏈(聯盟鏈)之間的關係。有一種觀點認為區塊鏈技術最適合創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令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區塊鏈技術有希望創建新型分散的計算機應用程序(“智能合約”)。

與此同時,另一場關於不同類型區塊鏈網絡的價值的爭論正在進行——具體來說,區塊鏈是否應該“公開”,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網絡,或者“被允許”,即網絡的成員資格多少是固定的。

事實上,這兩個論點緊密相連:事實證明,在公共區塊鏈共識協議上分層時,令牌系統比智能合約更有用。

回顧今天的比特幣白皮書,令人震驚的是,中本聰關於公共區塊鏈的最佳用途的預見完全正確: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白皮書只討論了Token系統和公共區塊鏈,所以我們只能自己去弄清楚如何最好地利用他的開創性發明並將其擴展到其他用例。很多人都試圖這麼做。

就我而言,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些問題,並且在與兩場辯論雙方密切合作的過程中獲得了罕見的經驗。首先,作為加密平臺Counterparty的創造者之一,然後作為Symbiont的創始人之一。

Counterparty是一個公共的區塊鏈智能合約平臺,專注於Token發行和交易,而Symbiont則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開發並許可其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系統,以改善傳統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

我在Counterparty的工作中注意到的是,以及從以太坊起步以來的密切觀察發現,儘管這兩個系統最初都是為了支持強大的智能合約應用程序而構建的,但它們的主要用途是創建和傳輸最簡單的數字工具——Token。

通過Counterparty,我們的願景是為沒有中間人的分散式金融創建一個去信任的網絡。我們實施了Token餘額的智能合約,世界上第一個分佈式和去信任的資產交換,一個使用差價合約預測市場的平臺,一個透明選舉的協議,以及一個可證明公平遊戲的系統。我們這一切都是比特幣區塊鏈本身的擴展,而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網絡。然而,Counterparty的採用始終圍繞其Token發行和交易功能,而不是其啟用的更先進和更令人興奮的應用程序。

同樣地,以太坊啟動至今已經三年了,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彩色硬幣(另一種在比特幣之上添加對簡單Token支持的方式)來輕鬆管理。以太坊獲得了廣泛關注,其理論上的無限功能也讓人興奮,但迄今為止人們實際上只是將其用於最簡單的分佈式應用。

以太坊採用率低迷的部分原因是,在其智能合約語言Solidity上安全地構建真實應用程序非常困難。儘管如此,令人驚訝的是,以太坊上運行得最火智能合約居然是一款以貓為主題的交易卡遊戲,與很久以前在Counterparty推出的法術創世紀或稀有佩普斯並無多大差異。

和之前的Counterparty一樣,以太坊過去幾乎完全僅用於創建和跟蹤Token,儘管它本有可能做得更多。我認為,原因在於,面向普通大眾的智能合約系統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獲取給定的應用程序並將其放到區塊鏈平臺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使該應用程序更廣泛地可訪問和去信任。對於數字現金這樣的簡單工具來說,這具有巨大的價值。數字現金直接得益於更廣泛的應用和純粹的形式。也就是說,比特幣作為一種沒有(不容易)被沒收、貶值等情況下的支付系統和價值儲存手段,是一種比菲亞特更好的貨幣,因為它不存在控制和干預的中心。

但是,對於終端用戶之間更復雜的交互,效率比普遍性更重要,依靠“更高的權威”扮演可信的中介角色並不太困難或痛苦。個人之間的互動還不夠複雜,不足以讓我們將其轉化為分佈式的計算機程序。

另一方面,在許可區塊鏈(聯盟鏈)領域,智能合約更有希望。目標用戶不是個人,他們是大型機構(例如政府和公司)。許可區塊鏈(聯盟鏈)的最大好處不是更具包容性或透明度,而是比現有基礎設施更高的一致性和正確性,現有基礎設施無法以分佈式的方式為多方提供單一的事實來源。

“Enterprise DLT”旨在採用傳真和電話管理的現有業務邏輯,然後將該邏輯編碼為共享計算機應用程序,自動化工作流程並降低運營成本。

大型機構傾向於以複雜的方式與同行互動,並且,只要它們是大型機構,就沒有自然的第三方選擇“更高的權力”,他們可以依靠它來進行全球協調。

理想情況下,這種協調將由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管理,作為記錄和單一事實來源的共享系統,而不會讓單方“超級用戶”訪問關鍵任務市場數據的中央規範存儲庫。

區塊鏈是分佈式計算機網絡中的多方以一致的觀點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因此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價值體現在能夠用一致的分佈式系統替換一致的集中式系統(比特幣取代法定貨幣的方式),或者將不一致的分佈式系統轉變為一致的分佈式系統(智能合約將取代分佈式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方式)。在前一種情況下,所創造的價值是去中心化;在後者中,它是通過引入共識來提高效率。

那麼,Token系統——最簡單的智能合約——應該儘可能廣泛地訪問,而智能合約在許可區塊鏈(聯盟鏈)中最有用,它們更快,更便宜,更易於使用,並且可以解決以刻意和受控的方式解決特定的業務問題。

我得出的結論是,正如中本聰最初設想的那樣,公共區塊鏈的最大用途實際上是作為一種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自中本聰推出比特幣以來的創新,部分體現在企業DLT領域,與比特幣的競爭並不激烈。

它們可能被用來構建新的數據庫,以支持在傳統的客戶端—服務器框架中完全無法進行管理的工作流,而不是用數字黃金替代法定貨幣。在公共區塊鏈網絡上建立複雜的智能合約的努力並沒有解決現有分佈式系統設計中固有的問題(就像比特幣那樣),而是努力成為集中式系統的更有用的版本。當然,他們什麼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