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黄天荡之战在宋金战争中,宋军与金军在黄天荡进行的一次水战。黄天荡的地理位置不详,《中国通史》载,黄天荡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北。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兀术带领下第三次南下深入长江地区,攻破建康城,直逼临安。宋高宗赵构南逃至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年正月,金军攻明州,赵构乘船入海逃向温州,金军尾追不舍。幸赖南宋水军将领张公裕率部在台州附近海面阻击,使高宗得以幸免于难。金军在受到江南各地军民抵抗和打击后。于二月,开始北撤。

史书记载

不同史书对黄天荡之战有不同的描述,但《宋史》和《金史》都有夸大的嫌疑。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宋史》韩世忠传:世忠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俟敌归邀击之。……及金兵至,则世忠军已先屯焦山寺。……挞辣在潍州,遣孛堇太一趋淮东以援兀术,世忠与二酋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太一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以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

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曳一舟沉之。兀术穷蹙,求会语,祈请甚哀。世忠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兀术语塞。又数日求再会,言不逊,世忠引弓欲射之,亟弛去,谓诸将曰:“南军使船欲如使马,奈何?”募人献破海舟策。闽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载土,平版铺之,穴船版以棹桨,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又有献谋者曰:“凿大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且用方士计,刑白马,剔妇人心,自割其额祭天。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能运,金人以小舟纵火,矢下如雨。孙世询、严允皆战死,敌得绝江遁去。世忠收余军还镇江。……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

《宋史》高宗本纪:“夏四月癸酉……韩世忠驻军扬子江,要金人归路,屡败之,兀术引军走建康。乙酉,以御史中丞赵鼎为翰林学士,鼎固辞不拜。戚方围宣州。刘光世遣统制王德诱诛刘文舜于饶州。丙申,用赵鼎劾奏,吕颐浩罢为镇南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命三省、枢密院同班奏事。韩世忠及兀术再战江中,金人乘风纵火,世忠败绩。”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金史》宗弼传:宗弼还自杭州,遂取秀州。赤盏晖败宋军于平江,遂取平江。阿里率兵先趋镇江,宋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宗弼舟小,契丹、汉军没者二百余人,遂自镇江溯流西上。世忠袭之,夺世忠大舟十艘,于是宗弼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战且行。世忠艨艟大舰数倍宗弼军,出宗弼军前后数里,击柝之声,自夜达旦。世忠以轻舟来挑战,一日数接。将至黄天荡,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宗弼乃得至江宁。挞懒使移剌古自天长趋江宁援宗弼,乌林答泰欲亦以兵来会,连败宋兵。宗弼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剌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纟两,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纟两,五纟两着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金史》斜卯阿里传:“宗弼至余杭,而宋主走明州,阿里与蒲卢浑以精骑四千袭之,破东关兵,济曹娥江,败宋兵于高桥镇。至明州,颇失利。”

《金史》太宗本纪:“三月丁卯……宗弼及宋韩世忠战于镇江,不利。四月丙申,复战于江宁,败之。诸军渡江。”

战役结果

按《宋史》来说,金军欲返回北方,韩世忠率兵堵截,金军火攻突破后成功返北,对南宋来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战役。

按《金史》来说,金军火攻后,“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几乎全歼宋军,大获全胜。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杨国夫人传》记载:梁红玉“上书弹劾忠武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如果黄天荡之战是胜利的一战,梁红玉怎么会弹劾自己的丈夫韩世忠,让朝廷加罪呢?

但在一般人都认为黄天荡之战虽败犹荣,毕竟《宋史》所记载的8千人困10万人达48天,而且此战也打破了金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并让主将金兀术为之丧胆,也使金兵放弃直接渡长江南侵的念头,而将攻势转往西边的川陕,替南宋得保东南半壁江山打下了基础,后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

宋金之黄天荡大战

质疑

《宋史》说两军相持48日,而《金史》则说是30日。

《宋史》说金兵10万,宋兵8千。而《金史》上金军只有4千。两本史书上的数字肯定都不准确,但10万这个数字肯定是被夸大了很多。

《金史》和《宋史》都说金军一天之内挖出一条长30里的河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