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溫州,古代稱為甌越。位於中國浙江省的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處。溫州地處溫嶠山西,冬天不嚴寒,夏天無酷暑,氣候常年溫潤,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蕩山,百丈漈飛雲湖,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等,故獲得“東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二零零九年入選為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如今的溫州,是中國最有金融意識的城市,這裡盛產老闆、土豪和大亨,使其城市快速發展成經濟繁榮,科技發展迅速,富裕文明的商貿港口城市,故溫州人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而溫州還有另一個身份,它被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據如今,溫州已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兩千多年建城歷史,它到如今依舊保持著山水斗城格局、空間形式以“江、嶼、山、河、城”為一體的歷史風貌。這一座極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培育著世世代代的溫州人,期間誕生了許許多多舉世聞名的人物。下面向大家介紹幾位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溫州人。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中國偉大山水詩人謝靈運,生於公元385年,卒於433年。祖籍為陳郡陽夏(如今河南省太康),出生在會稽始寧(如今紹興市嵊州市的三界鎮)。謝靈運出生於文化背景深厚的世家大族,他是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秘書郎謝瑍的兒子。謝靈運年僅18歲就進官加爵成為康樂公,世人稱為謝康公或謝康樂。曾經出任大司馬、琅琊王的行軍參軍,後任命為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位。常與自己的族弟謝惠連、瑜荀雍、羊璿之四人為友,一塊山澤之遊。仕途的坎坷和桀驁不馴的性格使得謝靈運徹底流連於山水之間,想從山水中汲取精華,以之滋養身心來擺脫官場上的煩惱。一改玄言詩說理的枯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對山水的熱愛也使他成為一名見誅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曾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其才氣可見一斑。代表作有《謝康樂集》、《登池上樓》、《山居賦》、《嶺表賦》。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劉基,生於1311年,卒於1375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人(如今浙江溫州市文成縣),故也稱作劉青田,我國元末明初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劉基精通經史,通曉天文,擅長兵法,在文學上造詣極深,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十二歲時聰慧過人,考中成為當地的秀才,接受高等教育,成為“明初詩人三大家之一”,被世人評價為料事如神,可運籌帷幄之人。他追隨著朱元璋,一直輔佐朱元璋坐上皇位、完成帝業,開創了明朝並維護國家安定,是明朝開國元勳之一。“三分天下諸葛,一統天下劉伯溫”是對百姓對他的高度讚揚,沒有劉伯溫,就沒有明朝的開始。劉伯溫的著作主要有《郁離子》、《誠意伯文集》和《賣柑者言》。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書聖”王羲之,曾經在溫州擔任郡守聖,雖原籍琅琊人,但居於稽山陰。溫州著名的五馬街步行街就與王羲之有著一些淵源。王羲之,別稱王右軍,王會稽,字號為逸少,漢族人。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曾經擔任寧遠將軍、秘書郞、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王羲之自幼喜愛書法,初由其父親王曠和叔父王廙共同啟蒙和濃厚的書學薰陶下,七歲善書,連當時的書法新秀劉鐸都曾誇讚道:“好字唯之。”(之指王羲之)後十二歲女書法家衛鑠為師。王羲之代表作有《黃庭經》、《樂毅論》、《蘭亭序》、《初月帖》。其中《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界,王羲之與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蘇步青,1903年出生於浙江溫州平陽人騰蛟鎮帶溪鄉,家裡主要種地為生,家境貧困,父母省吃儉用將蘇步青供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學習。蘇步青畢業後,心繫祖國和故鄉,12年後回國後為祖國培養人才,到浙江大學數學系擔任老師,後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一職。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是中國微分幾何學創始人,晚年開拓了計算幾何學新的研究方向,故被世人親切稱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孫詒讓,字仲頌,號籀廎,浙江瑞安人,清末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精通文學、史學、經學、諸子學等,是第一個甲骨文的破譯者。在他的帶領下,溫州各鄉縣總共建立三百多餘學堂,在溫州近代教育上打下了良好的夯實基礎。孫詒讓主要著作有:《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契文舉例》、《溫州經籍志》等,其一生著作種類達三十五類。

溫州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史學家

溫州這塊風水寶地,古往今來造就的人才數不勝數,多少仁人志士無一不是在各自的領域裡集大成者。往往人才的出現的都是一個群體的原因也許就是先祖們薪火相傳,代代不息。他們的研究做學問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