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全国“百强区”释放新潜能

本报记者 唐平陈正 杨海燕

金秋10月,“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四川绵阳涪城区自2015年起连续4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与此相印证的是,今年上半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6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99.9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8亿元、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亿元、增长9.25%。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招引投资项目,不断深挖区域发展潜力,释放‘百强区’潜能,奋力推动建设大提速,是我区一直咬定不放松的目标。”绵阳涪城区相关负责

人说。

优化大环境 激发新动能

“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粮食在线水分检测仪’项目获得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四川华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公司科技研发项目时信心十足。这家位于金家林软件产业园的科技公司自2016年1月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数得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军民融合企业,拥有专利23项。

实实在在的企业发展获得感,来自于绵阳涪城区近年来着力优化投资大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该区着力优化环境,先后投资134亿元建设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临港经济发展区6000余亩用地拆迁,水、电、气、路等要素保障相继完成;中心城区,楼宇经济、特色街区、旧城改造三大工程有序推进,破解土地、能源、人口和环境等城市发展瓶颈……

硬件到位的后面是软件配套。该区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农业提标、工业发展等四大类61条政策措施,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财政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设立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各类人才引进总量达3400余人。创新目标绩效管理、干部“积分制”管理等制度,探索建立了“一门式”行政审批模式。规划、国土、城建等部门靠前服务,乡镇(街道)主动作为,形成项目建设无缝衔接、滚动发展的格局。

招引大项目 构建新体系

2017年,仅6天就引入总投资453亿元、首期投资66亿元的金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落地涪城,120天完成项目拆迁等前期工作,117天实现开工建设,创造了建区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引进速度最快、开工时间最短等历史纪录。随之签约惠科、360等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计划投资906亿元,达产后预计总产值达1080亿元。

筑巢,只是引凤的第一步,如何使凤凰留得住、飞起来、飞得高才是关键。2017年以来,该区规划布局新一轮招商资源,把引资、引技、引才、引智有机结合,推动招商引资理念、体制、方向、途径实现创新突破。项目投资承载落地提速的背后,是大投入大建设的强力支撑。该区实施产业和城市南向发展战略,先后融资160多亿元,新增规划建设用地3万余亩,高起点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发展区,为区域经济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目前,投产的金能移动能源一期项目已于7月16日售出第一单产品;360企业安全绵阳基地已服务于全国的政府机构、军队、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久远银海、九强通信等企业在率先开展5G示范应用和企业上云;九强通信、晋溢科技等23户军民融合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龙华光电、永贵科技等企业开展光学级薄膜表面处理生产线、光电连接器项目等23项技术升级,新增智能加工车间152间、数控机床476台、工业机器人33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