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不能解决城市化率问题,70%的城市化率是经济现代化的标配

房地产不能解决城市化率问题,70%的城市化率是经济现代化的标配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与美国的80%、日本的90%、欧洲的82%的城市化水平,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发达经济体,即便与南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相当落后。城市化水平的落后,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14亿人口当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严重阻滞了中国农业和工业现代化水平。

一提到中国人口城市化率的问题,难免会想到农村人口进城必然会带动房地产,是不是又要在本来处于监管调控之下的房价再上一个台阶呢?近日就有任志强放出话来,认为中国人口城市化一旦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城市的房子还不够,还需要建房子。小编不知道任志强的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房价掉不下来?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根本没有泡沫?是不是意味着当下的高房价本身是供需导致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口城市化率进行支撑。只有更广泛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才能够更加活跃城市消费市场。显而易见,人口多了才能够带动消费,进而实现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只有农村人口减少,才能够实质性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得农民同样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房地产不能解决城市化率问题,70%的城市化率是经济现代化的标配

说起来非常简单,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破掉此局实非易事。

首先,我国城市人口已经相当拥挤。与美国只有四个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相比,中国超过200万人的城市比比皆是,而且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中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大家都希望进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便无法进入一线城市,大家也想着进入二线城市,形成一种以城市级别为标准的涌入式城市化进程,直接导致一二线城市拥挤异常,很多三四五线城市也显得并不宽松,这使得各地不得不以户籍制度来限制城市化进程。

其次,现在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更大的城市化率。面对我国超大城市比较多的现状,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更大的城市化率,尤其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变得异常紧张,在房地产快速发展之下,甚至很多基本公共用地也都变得紧张。

再次,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除了一线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具有绝对的产业支撑之外,一些三四五线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这与城市的产业发展有关,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连几个正经的实体企业都没有,根本无法提供充足就业机会,农村人口进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谁还愿意进城落户呢?我们看到,一些中小城市几乎没什么支柱性产业,城市人口基本上来自于政府、医疗机构、金融机构、教育机构、商业机构、服务机构等提供的有限工作岗位,根本没有实体制造业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想吸引人才是不可能的。

最后,城市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相辅相乘的一个过程,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从而带动服务经济发展壮大,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有了就业机会,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就业才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房地产不能解决城市化率问题,70%的城市化率是经济现代化的标配

关于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几个建议:

首先是取消户籍制度,建立城市人口登记制度。从而使得城市资源按照实际居住人口进行科学配置,取消户籍制度上附着的资源优势,比如教育、医疗、产业政策等资源优势。

其次是扶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抛开产业扶持之外,加强小城镇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使得小城镇更加宜居。

再次是打造一批宜居城市。与大中工业化城市不同,着力打造一批“居住之城”,这些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决宜居问题,它们附着在核心城市周边,成为城市群的一部分。逐渐通过城市群的建设,通过小城镇的功能区隔,来重新定位城市群的不同功能。

最后,让城市化更具幸福感。农民进城不是改变一个生活地方,更是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城市要通过产业配套,为这部分居民提供居住、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提升进城农民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