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的春天——湟中縣羣加藏族鄉上圈村楊生柯脫貧記

青海新聞網訊 幾場秋雨過後的湟中縣群加藏族鄉已然寒意凜凜,當晨曦剛剛灑落山尖,映照著清寂悠然的松林,這時的楊生柯已經趕著羊群上山了,望著眼前100多隻羊一天天長大,他的心裡溫暖如春。“你看,就是靠這些羊讓我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後,我們全家還要靠它們致富奔小康哩!”

這生活,讓他喘不過氣

上圈村坐落於湟中縣群加鄉西北部,自然風光秀美。但是,寧靜也帶來了封閉和貧窮。由於地處腦山區,這裡晝夜溫差大,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外出務工似乎成了上圈村唯一的賺錢方式,村裡又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是全縣的貧困村之一。

楊生柯祖祖輩輩生長在這個小山村裡,種莊稼、出力氣他是一把好手,可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地還是那幾畝地,日子卻越過越窮。小學還沒讀完的楊生柯,深知文化的重要性,發誓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要想辦法供兒子們上學。然而,造化弄人,妻子又在幾年前患上了肺水腫,常常劇烈嘔吐、食難下嚥,為了讓妻子住院治療,這一家又欠下了幾萬元的醫療費。作為一家之主,楊生柯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每晚想起這一筆筆外債,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看著破舊不堪的土坯房,楊生柯總是愁得睡不著覺。

2015年10月,楊生柯一家由於經濟來源單一、缺少資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二年,在鄉黨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幫助下,楊生柯一家終於從破舊不堪的土坯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搬進新房的那天,妻兒們滿心歡喜,可楊生柯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堂堂七尺男兒,要頂天立地,可是連個像樣的家都要讓別人幫著才能住上,日子過到這份上,我自己都覺得臉上無光。”人窮志不窮的楊生柯不願向現實低頭。

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沒用

“如今國家政策這麼好,一心為咱們老百姓辦實事,我們也不能閒著啊,自己還得多想辦法。”楊生柯發現村裡山林多、草料多,是個養羊的好地方,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家鄉附近,想要端起自己的“飯碗”,可資金從哪裡來?羊從哪裡來?一個個問題擺在楊生柯面前,他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

2016年春天,第一書記尤其明又來到楊生柯家,當講到扶貧優惠政策時,楊生柯興奮不已,並把自己的養殖想法說了出來。“我當時還在愁如何為他們量身定做脫貧方案,他的想法讓我眼前一亮。扶貧要先扶志,既然楊生柯有志氣,我就要全力以赴幫助他。”尤其明打心眼裡敬重這個自力更生的漢子。

接下來幾個月,尤其明書記成了楊生柯家裡的常客,與他仔細討論品種、商量草地、修建羊圈等問題。錢不夠,爭取產業扶貧補貼;還不夠,那就申請互助資金貸款。終於,籌措資金5萬餘元,購進了40只綿羊,楊生柯看著雪白的綿羊,發展的信心更堅定了。

可養羊,光有信心遠遠不夠。

8月的一天,楊生柯突然發現幾隻羊癱倒在地上,他急忙請來獸醫前來診斷。原來,羊因誤食多量菜根得了腸毒血癥,如果不及時治療,會迅速傳染給羊群。“沒想到小菜根差點闖出大禍來,看來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吃了虧的楊生柯下定決心要狠狠補課。

從那以後,只要有養殖技術培訓班,他就第一個報名參加;只要鄰村有養殖大戶,他就借車前去觀摩學習;只要鄉獸醫站技術人員過來,他就圍上前問個不停。“如何科學搭配飼料,怎麼喂育肥羊和哺乳小羊,母羊難產怎麼辦……”楊生柯第一次對學習如此熱情高漲。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他不僅學會了防疫、育肥、分舍等飼養技術,還掌握了提高產羔率技能。

脫貧了,還要為別人做點啥

經過兩年的苦心餵養,楊生柯家由原來的40只綿羊發展為110只,羊羔成活38只,全是優良品種。由於純生態放養,肉質有保證,銷量也在不斷提升。2017年底,出欄綿羊24只,淨賺利潤2萬多元,楊生柯終於如願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但脫貧後的楊生柯並未打算歇口氣,自己能過上好日子,離不開大家的幫助,總要為大家做些事他的心裡才踏實。

群加鄉為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計劃招聘護林員18名。閒不下來的楊生柯剛剛聽到招聘消息,就跑到村委會第一個申請報名,經過上圈村黨支部上報推薦,楊生柯成為了一名護林員。這個新身份,讓他更忙了。每天放完羊回到家後,楊生柯總會按時到林場巡護,憑著一雙腿,他跑遍了林場的一溝一壑。

隨著在林場工作時間的增加,楊生柯漸漸理解了這座大山、這片森林帶給全村人的不只有貧窮,還有希望的延續。“不能因為放牧而放棄這樣美好的環境,現在全省都在大力提倡生態保護建設,作為護林員,我更有義務為建設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眼以後的楊生柯想利用荒地美化環境,尤其明書記和村“兩委”得知消息後非常支持,積極協調林業部門,為他們爭取到了4萬株青海雲杉造林苗木,楊生柯一口氣認領了3000餘株。有了他的帶頭,其他村民你家認領1000株、我家認領2000株,紛紛踴躍參加。

遠望一排排栽種整齊的樹苗茁壯成長,一片片荒地變得生機勃勃,父親積極幫助鄉親們一起發展養殖業,母親病情逐漸好轉後還能幫父親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哥哥也在父親的感染下,成為了鄉派出所的一名協警員,楊枝民目光閃動:“這,就是我們家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